第353章
這些也是大周的領土!
李天派遣使者,前去波旦宣讀大對這些領土的佔有權。
如果波旦不吐出來這些地方,大周便會攻擊波旦!
波旦國實力不俗,當然需要朝中大臣居中調和。
於是李天決定派唐孝仁前往漠北,協調軍隊後勤工作,決定作戰策略。
波旦是個大國,打下波旦肯定還要處理很多事情。
這樣就能支出去唐孝仁一年半載。
屆時敗壞完國運,李天就可以飛昇成仙了。
完美計劃!
接下來便是賈仁義!
這傢伙在內閣,不與唐孝仁爭權奪利,安分做着次輔的職責。
居然和唐孝仁配合默契!
這傢伙也不可以留在內閣!
李天算是看明白了,賈仁義這傢伙也是個背刺小能手!
怎麼把他趕走呢?
李天很快就想出了辦法!
鹽鐵會議決定的“正學術”工作。
李天索性派賈仁義爲皇帝特使,全國各地迅遊官學的建設情況。
同時考察廢除鹽引後,百姓可不可以喫到平價鹽。
這算是代表皇帝開展的全國巡視工作。
當然是除了朝中大員不能代替的。
等到李天的詔令發佈,滿朝譁然!
內閣的首輔和次輔,居然全離開了京都!
唐孝仁和賈仁義立馬上奏,既然他們離開京都,就要辭掉內閣的官位。
但是李天卻按下了奏摺,而且表示他們依舊是內閣的首輔和次輔,朕給你們留着這個位置。
內閣騰出來兩個位置!
一場風波,在京都悄然醞釀!
誰會入閣!
大周的內閣,也是經過長時間演變的。
建國初期,內閣只是個諮詢機構。
當時大周取消了丞相的職位,內閣便用來輔佐皇帝決議。
那時的內閣,只是與翰林院相同的內部機構,並沒有凌駕在六部之上。
後來一系列的加強過後,內閣就從輔助型的決策機構,變成了現在統領六部的機構。
但是每個朝代的內閣,權力都不相同。
先皇時期,十分的勤政,任何事都會親力親爲,所以內閣的權柄不大,也經常撤換內閣的首輔次輔。
首輔威望不足,內閣堪稱擺設。
當時坊間都流傳,“紙糊閣老,泥塑尚書”。
但是到了本朝,李天比起先皇,那是根本都不勤勉。
於是權力更多的下發到了內閣身上。
唐孝仁和賈仁義,都是老成持國的大臣。
唐孝仁更是才幹顯著,現在內閣的權柄之大,應該是大周之前朝代都難以想象的。
這樣的首輔大人,稱得上一句“真宰相”!
這種“真宰相”,誰又不想做做呢?
唐孝仁和賈仁義同時離京,那一定會有人替補入閣。
現在朝廷擁有入閣資格的,也就六部尚書。
按照慣例,唐孝仁引薦自己的替補人選,吏部尚書。
賈仁義也引薦了自己的替補,禮部尚書。
不可以!
如果按照他們的引薦來,那豈不是還得延續二人的政策?
不行!
李天喊來小魏子說道:
“小魏子,六部尚書裏誰的名聲最好?”
小魏子立馬跪下來說道:
“回稟陛下!”
“吏部尚書武琿人,兩袖清風,在職清廉,在官場的風評最好!”
“奴婢也確認了,武大人在京都的房子還是租的,在老家也沒什麼田產,的確是兩袖清風!”
這種絕對不行!
李天示意小魏子繼續說下去!
見陛下不滿意,小魏子繼續說道:
“吏部尚書沈春田,出身餘杭大戶,爲官剛正嚴謹,在京都風評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