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作者:佚名
但是錢多明的加稅,並不是徵收尋常百姓。

  大周王朝和歷朝一樣,對於徵收商稅算是比較寬容的。

  大周也是採用自我申報的政策。

  簡單來說,除了市集裏固定收稅的攤位費,過往車輛的車馬稅。

  還有賈仁義最新發明的按照營業額徵收的市稅。

  大周的商稅,全是商人按照自己的利潤申報,然後自行上繳。

  爲什麼讓商人自行申報呢?

  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爲大周朝廷沒有餘力去核算商賈究竟掙了多少錢。

  這年代沒有計算機,更沒有銀行似的結算系統。

  一個人有多掙錢,估計連商鋪的夥計都不知道。

  甚至老闆本人也不一定清楚。

  大周朝廷的一個郡縣管轄範圍都很大。

  縣令衙門負責管理整個縣的各個方面,從勸農勸學,到刑事訴訟,縣中的城市建設和水利建設,甚至連縣民兵的操練,都得縣令管。

  而縣令與手下、幕僚,加上所有的吏員,也只有一百餘人。

  一百多人聽起來很多,但是處理這麼多政務,明顯是遠遠不夠的。

  朝廷對於縣令的審覈,也主要側重於轄區裏的人口增長上。

  所以商稅的問題,縣令想要管理,也沒有能力管理。

  大周的商稅不算多,只佔一年入賬的百分之二,也就是一百徵收二。

  但是即便這樣,商稅依然連年降低。

  錢多明說出的理由也很充足。

  大周建國時的商稅,比現在都多!

  現在的商業,可比大周建國時繁華多了!

  大周的大商賈,也比當初多得多。

  但是商稅卻比當初還要少了!

  這明顯不合理!

  錢多明覺得,這是因爲商賈中,普遍都有偷稅的行爲。

  錢多明認爲,這是地方縣令疏忽職守的原因。

  朝廷要把商稅的課程,放到對縣令的審覈中。

  這個奏摺一發,朝野立馬動盪起來。

  御史們全部指責錢多明的做法是“害民”!

  御史們的觀點也有理有據,如果把商稅的增幅,算作朝廷考覈的課程。

  而縣令級別的官員,升遷的標準就是考覈。

  如果連續不過關兩次,就會免職處分了。

  如此一來,爲了能通過考覈,肯定有縣令會爲了成績,勒令百姓,彌補商稅。

  甚至有的尋常百姓,會因爲商稅徵收破產。

  這種事情,以往也有案例。

  御史們說出了漢武帝時的教訓。

  爲了在民間徵收商稅,漢武帝曾發佈過詔令。

  那個詔令,就是爲了徵收商稅而發佈的。

  詔令的內容也很簡單,便是大漢的百姓,可以揭發檢舉有錢人。

  如果檢舉成功,那偷稅的商戶就被會查抄所有的財產,然後全家都被髮配流放。

  而罰沒的一半財產,就會分給舉報的人。

  這便是詔令的內容。

  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詔令,卻引發了恐怖的效果。

  漢武帝的國庫飛速填滿,但是史書上記載,天下的富豪,破產者十有八九。

  這項政策甚至引發了幾十萬人的發配流放。

  儒家也罵了這條法令千年。

  被判定爲殘酷的法令。

  所以錢多明提出的增加商稅,考覈縣令之策,瞬間引發衆怒!

  李天卻很滿意!

  他立馬頒佈詔令,支持內閣的這條新政!

  這下子,御史們全部不說話了。

  上次御史們被杖責後,面對陛下的命令,膽敢反駁的人愈發少了。

  這次的詔令,是皇帝與內閣一起下達的命令。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