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如果被分去偏遠地區做知縣,可不可以升遷不說,死在任期也有可能。
文選司和考功司,那就是大肥差。
吏部的三司,被叫做上衙,可見在衆多衙門裏的貴重。
吏部三司的官員,看見進士全是昂着頭的。
京都有個流傳很廣的段子,某個考了十幾年的老進士,考中後沒錢給文選司行賄,最後被派遣到了黔南做知縣。
這個老進士跪在文選司門口一天,最後同科的同門可憐他,幫他湊齊了賄賂銀子。
這名老進士才被任命到就近的豫中就職。
文選司的腐敗,朝廷每個衙門幾乎都看的清楚。
而查京裏的貓膩,更是渾濁不堪。
現在皇帝發怒,嚴查查京裏的弊案,整個京都的官場,頓時翻騰起來。
內閣當然不會親自下場揪人,內閣召來御史臺,任命了六名御史,專門考察吏部。
這六名御史全是血氣方剛的歲數,早就不滿吏部的弊端了。
他們快速調查了吏部的案卷,很快查出許多問題,其中問題最多的當然是手握任命官員大權的選人司。
選人司的四任司丞,全有受賄的問題。
同時,選人司可以說整個沆瀣一氣,把任命官員當成買賣,甚至公開拍賣。
也因爲選人司幾乎毫不掩飾,做的太過明顯。
證據清晰可見,沒用三天便查的一清二楚。
其中一任選人司司丞,現在已經升到了刑部侍郎。
李天盛怒之下,把有問題的官員全部下獄。
命御史臺、刑部會審!
文選司和考功司的問題也很多。
查京中,收受賄賂都是家常便飯,幫助地方官吏,修改朝廷考覈成績,也是文選司賺錢的法門。
經過御史臺的調查,選人司上下,全部藏着一本暗賬。
根據平時的孝敬,那些恭敬的官員,會在查京裏取得好的評級。
而那些平時不孝敬、不恭順的官員,便會得到中等以下的評級。
負責考覈武將的考功司也是這樣。
考功司也多次暗示過楊振,讓他拿點銀子。
但是楊振是落魄的勳貴,看起來雖然有錢,其實是個窮鬼。
因爲拿不出錢,又被同僚擠兌,所以才評成了下等中的成績。
看見調查結果,李天當然勃然大怒!
原來是你們這羣傢伙害了朕!
一想到就是這羣蛀蟲,害自己提拔了楊振這員虎將,提拔了黃曉這種能吏。
李天就怒火中燒!
這羣蛀蟲!
該如何處理他們呢?
如果清理掉這些蛀蟲,自己是解氣了,但是國運豈不是還會上漲?
李天向系統詢問道:
“如果法辦吏部三司,國運會漲嗎?”
系統立馬答道:
【治理貪腐,清理吏治,大周國運:+5000點!】
不可以!
絕對不可以!
這下國運豈不是要漲上天?
一直這樣,朕何時才能成仙!
但是不處理這羣傢伙,李天心裏又很憋屈。
這羣傢伙坑了朕!
一想到西疆大捷,和黃曉在餘杭的一些操作,李天更是怒火中燒。
該如何處理這羣傢伙,怎樣處置吏部三司的蛀蟲?
不光是李天在思考。
朝堂上下也在看着皇帝的決定。
吏部三司的弊病,不單是三司貪腐的問題。
而是整個大周用人制度的問題。
選人司授官,考功司和文選司考評官員,於朝廷而言,不可能事事親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