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許多斷案的老爺都熟悉律法。
詭辯之術纔可以說服縣令大人,不比你照搬法律條文來的有效?
狀師這個行業快速的開始內卷。
其實不光是打官司,現在商人簽訂貿易合同,也會請狀師前來相看。
京都的訴訟行業興起,這次,商行和程六都不差錢。
兩方全聘請了聞名的狀師。
這樁案件案情清晰,幾乎毫無疑問。
但是過程曲折。
程六挪用公款去倒賣股票,還大賺了一筆。
然後商行掌櫃告了程六,讓他把掙的錢返還商行。
此事越看越魔幻。
新邸報的編輯,刊登了這則新聞後,立馬引起了京都百姓的關注。
其實,不光是京都百姓,就連內閣也在討論這樁案件。
不過錢多明和齊順義討論的,並非案件本身。
內閣首輔與次輔,當然不會重視一個小市民偷用公款的案件。
他們議論的是程六挪用公款,倒賣股票大賺一筆的事。
內閣署吏都發現了,首輔與次輔對立,可是他們討論的全是公事。
也就是說全是公對公的。
但是二人的理念,的確是完全不同。
這麼矛盾的首輔次輔,可以說是第一次遇見。
偏偏錢多明外柔內剛,是個很堅持己見的人。
而齊順義同樣固執執拗。
這二人時常會因爲一些問題爭論不休。
這次爭論的,便是股票的問題。
錢多明說道:“法無禁止即可爲,是朝廷領頭髮行股票的,現在坊間跟着發行股票,此事也沒有什麼問題。”
齊順義卻說道:“現在整個京都,多少和程六一樣的人倒賣股票。”
“明明只是個空殼子商社,但凡發行股票就可以籌集上千上萬兩白銀。”
“百姓購買了他們的股票,然後想辦法賣給下家。”
“如果這些商社崩盤了,傷害的難道不是百姓嗎?”
錢多明不耐煩地說道:“這世間萬事,不都是高風險高收益嗎?他們既然用錢去買這些空殼股票,難道不知道泡沫破裂的風險嗎?”
“這些人掙錢的時候,可曾給朝廷分過一部分?”
錢多明也不喜歡這種股票,但是朝廷從未禁止過發售股票。
朝廷甚至自己也發行股票,籌集了鐵路建設的資金。
所以錢多明覺得朝廷沒有立場來禁止股票。
齊順義的想法則較爲傳統。
他覺得股票裏含有巨大的風險,如果崩盤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所以他呼籲禁止股票。
兩人並無私人恩怨,只是出發點不一樣。
但是京都的股票問題,也跟隨這個案子露出頭角。
齊順義主張徹底禁止股票交易,錢多明則主張朝廷不參與股票管理。
二人僵持不下。
而這個案件的關注點,便落在現在的大周京兆尹田亮的身上。
錢多明和齊順義,最後達成默契。
那便是把這個案子的最終審判,交到田亮手上。
京都的股票市場,也算京兆尹的管轄。
錢多明和去順義最終達成一致,把股票市場交由京兆尹管理。
這場衆人矚目的案件,在京兆尹終於開庭了。
程六和商行,全聘請了京都當地的大狀師,處理本次案件。
不過案件倒是挺簡單,程六對於自己挪用公款,倒賣股票的事實供認不諱。
只是程六覺得自己賺來的銀子,全是憑自己的本事賺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