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大家還是有些質疑的。
真的可以遠航嗎?
沒人敢確定。
與此同時,荊州的鐵路建設,也進入了瓶頸。
荊州鐵路大橋的難度,超過了張暃柴的想象。
起先是橋面拉繩的強度一直不合格。
原本張暃柴是打算做圓柱形的鐵索,來撐住橋面的。
但是很快發現,鐵索極易變形,還有斷裂風險,壓根沒法承擔橋面的壓力。
這時,鄭凱提出了一個建議,用鋼鐵編織成麻繩似的鋼筋。
把鋼鐵像繩子似的編織起來,聽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卻非常困難。
最後還是張暃柴親自設計了一款機器,這才製作出這種高難度的鋼鐵繩。
總算是做出了合格的鋼鐵繩。
現在到了最關鍵的一環,就是對接橋面。
荊州大橋爲了節約時間,是在江水的兩邊一同修建的。
現在到了關鍵的時刻,需要把兩邊連接起來。
張暃柴主持過的工程無數,這還是他第一次這麼緊張。
這是一款全新的橋樑,而他也會是從古至今第一個,在大江上成功建橋的人!
無數傑出的匠人,都想在大江上建造一座橋。
說不緊張是假的,張暃柴的呼吸明顯粗重許多。
巨大的蒸汽塔吊,把兩個橋面緩緩地對在了一起。
待橋面對齊以後,一羣舉着焊接工具的匠人們,快速衝了過去。
他們得爭分奪秒的把兩個橋面焊接起來。
經過兩天一夜的辛苦工作。
兩個橋面終於徹底連接在一起了。
接下來便是在橋面上鋪設軌道了。
火車可以過橋,那荊州的大橋就算完工了。
工人們已經先一步歡呼起來。
這也是歷史上建橋的突破,橫跨遼闊的大江,這座鐵橋把天塹變成了坦途。
看着大橋竣工,張暃柴終於鬆了口氣。
他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間內,鑽研其他的難題。
荊州鐵路通車了!
荊州,整個大周的中心。
江水順流而下,荊州就在江水的正中間。
南來北往的商人,全在荊州彙集。
荊州鐵路的通車,讓貿易更加的發達。
現在荊州鐵路,把整個荊州的上下連接了起來。
荊州鐵路,只是整個京陽鐵路的其中一節。
整個大周自北向南,途經十餘個州。
每個州的鐵路都在同時開工,最後連接在一起。
鄭凱坐在火車車廂,興奮的看着火車駛過了荊州大橋。
終於,大江上架起了鐵橋!
被大江割裂成三份的荊州,終於不必坐船來往了。
火車更是把整個荊州都串聯在了一起。
這條鐵路的通行,更加緩解了京都的糧食供應。
荊州平原,也是非常富饒的地區。
湖廣熟,天下足。
足以說明荊州平原的糧倉重要性。
但是荊州有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周圍多山,想要把荊州的糧食運輸到京都,非常耗費人力物力。
所以荊州的糧食,一直都沒法運送到京都,沒法賣取高價。
這次荊州鐵路的通行,還連接上了湖陽地區。
湖陽地區屬於關中地帶,現在關中鐵路也完工了。
一條從京都南下,進入關中,再連接整個荊州的鐵路線,徹底完工。
現在荊州的糧食,可以用火車快速運輸到京都,這極大的推動了荊州的發展。
李天還不知道,又一輪背刺馬上到來。
他此時正在唐含雪的宮裏,翻看京兆尹遞上來的奏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