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呂爲賓思索了半天,他纔開口說道:
“陛下聖明啊!”
錢多明和齊順義立馬跟着說:“陛下聖明!”
隨即,錢多明好奇的問道:“呂大人,陛下的旨意究竟是何深意啊?”
“爲什麼裁撤了這些盈利的部門,還開放了官禁?”
呂爲賓說道:“陛下在意的是百年大計!”
“百年大計?”
錢多明和齊順義對視,壓根不懂呂爲賓說的什麼意思。
小小皁角司,與百年大計有何關係?
呂爲賓說道:“二位大人想必看過我的《殖擴論》吧?”
錢多明和齊順義點點頭。
《殖擴論》,是可以與賈誼的《陳政事疏》,一起列入史冊的策論!
賈誼在《陳政事疏》裏,爲漢朝提出了抑制豪強,分化諸國的根本國策。
賈誼本人雖然一生從未被重用。
可是漢代的君主,一直都執行着賈誼確定的國策。
而殖擴論,也深深的影響了大周。
呂爲賓用數據說明,在和平年代,人口可怕的增長速度。
如果大周不向外殖擴,那麼嚴重的人口壓力,便會讓大周崩潰。
所以才確定了向外殖擴的國策!
現在大週上下,都對殖擴論深入人心。
大周人才願意去草原、下南洋、去西疆。
這是給以後的子孫謀取生存空間!
呂爲賓說道:“下官在殖擴論裏說了,人口與土地,這是大周最需要處理的問題。”
“人多地少,百姓餓肚子了就會造反。”
“但是現在大周還有個問題。”
錢多明和齊順義問道:“什麼?”
“讀書人。”
這下子,二人愣住了。
只聽呂爲賓說道:“大周未來的憂患,在於讀書人!”
憂患,怎麼會是讀書人呢?
錢多明和齊順義只覺得匪夷所思。
要不是呂爲賓寫出了《殖擴論》這種曠世文章。
錢多明和齊順義都要把他趕出去了。
只聽呂爲賓說道:
“兩位大人,這農民起義,可有過成功的?”
兩個閣老聞言一愣。
從陳勝吳廣,至黃巾起義、晉朝孫恩、唐末黃巢,全都沒成功過。
呂爲賓說道:“王朝覆滅之際,往往由農民起義起,可是農民軍鮮少能勝利。”
“這是爲何?從陳勝吳廣就能得出道理。”
“陳勝吳廣起義時聲勢大,但很快就內部火拼。”
“遭遇挫敗後,部隊快速潰散。”
“農民軍可以起義,卻難以成事。”
“根源就是沒有讀書人支撐。”
“沒有讀書人,沒法形成體制,就難以奪取天下!”
“這是從古至今都明白的道理。”
錢多明和齊順義點點頭。
呂爲賓繼續說道:“現在大周,從國子監到縣學府學,有多少讀書人?”
“隨着讀書人增多,朝廷又可以給讀書人提供多少官位?”
“這讀書人做不了苦工,寒窗苦讀數十載,結果一事無成,會是什麼想法?”
這個問題,讓錢多明和齊順義後背一涼。
呂爲賓說道:“陛下之前就曾下令,讓各府衙擴編人手。”
“可是這讀書人愈發增多,衙門早晚是放不下的。”
錢多明點點頭。
就拿現在的京都來說。
京都百萬百姓,富庶的人家都會讓子弟去認字。
這點從新邸報的銷售量就能看出來。
訂購新邸報的人家越來越多。
而從國子監到縣學府學,全迎來了上學潮。
大周人是很好學的。
餘杭地區,從前就有全家喫不飽供孩子唸書的事情,現在百姓都能喫飽了,更願意爲孩子投資了。
對教育的這種積極性,在世界上其他國家都是極難見的。
這樣一來,讀書人的人數必然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