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最近華記釀變成玻璃瓶了,父親知道嗎?”
“知道,那玻璃瓶還挺方便的。”
“酒裝在玻璃瓶裏,可以運輸幾千裏到汕州賣。”
“咱們家的涼茶,爲什麼不裝進玻璃瓶裏,送去更遠的地方售賣呢?”
“如果把涼茶裝到玻璃瓶裏,可不是幾瓶幾瓶的賺錢,而是賺大錢!”
這下子,秦旺福愣住了。
兒子的這個主意聽起來雖然有點瘋狂,可是仔細想想好像是有可能的。
說不定這真是一條致富之路!
不過秦旺福離開老家時,汕州商人中討論最多的,還是周闖那篇《重商論》。
這篇文章一發表,汕州所有的商人都覺得很振奮。
更振奮的,是內閣首輔錢多明也做了批註。
錢多明覺得,雖然強調商貿違背了讀書人輕言利的思想。
可是這篇文章分析國家的經濟還是很到位的。
這是首篇明確提出,商業也可增強大周國力的理論!
這相當於給大周商人套在頭上幾千年的鎖套鬆了綁。
朝廷的表態,也算認可了商業的作用。
全國各處的商人,看完這篇《重商論》後,自我的認同也更高了。
原本商人被斥責成下九流,是上不了檯面的。
許多商人的子弟,明明家境優越,卻得說自己是農籍出身。
這些年,輕視商人的環境有所改變,可是在朝廷的態度裏,重農抑商仍然是國策。
這篇《重商論》,可以說在理論上回應了商人地位的問題。
從前商人沒有地位,不就是因爲沒法創造價值嗎?
但如今商人能夠創造價值,甚至能用不打仗的方式,在別的國家吸取利益。
如此一來,商人的地位便有了保證。
周闖的名字,也在商人羣體裏響亮了起來。
現在的周闖,可以說一文天下知!
自打他的《重商論》刊發以後,周闖就成了士子裏的名人。
他的宿舍裏放滿了邀請信和拜帖,達官貴人紛紛邀請他上門做客。
京都本地的大富商,也很想邀請周闖上門,與他討論討論《重商論》。
有些朝中的大人物,周闖也推脫不得。
這些天,他每日都在應酬,回到宿舍時都是深夜。
和周闖住一個宿舍的龐之秋,倒是沒有因爲周闖的揚名而喫醋。
他每天都待在房間裏,構思自己的內容。
京都的舉人,全在想着寫出一篇驚豔的文章,和周闖一樣一朝揚名。
如果可以名揚京都,那在隨後的會試裏,中進士的機會也就更大了。
只要可以中了進士,就相當於半隻腳踏進了將來高級官員的隊列。
現在的大周,官員衆多。
可是最有含金量的,還是進士出身的。
這纔是正途!
所以出身進士,是走向朝廷高級官員的一個必須條件。
大周無數的優秀年輕人,全在爲了考進士而奮鬥。
比起財貨的事情,龐之秋更關注戰爭。
龐之秋非常愛看書。
自從在國子監辦理了圖書館借書證以後,他幾乎整天都在看書。
沉浸在史書的海洋裏,龐之秋終於可以把自己所學的內容提煉整理。
這是一種十分玄妙的狀態,同樣是在鍛造自己的方法理論與世界觀。
呂爲賓曾見過一次龐之秋,直接對旁邊的人說:“此子不凡!”
龐之秋並不知道呂爲賓對自己的評價,只是在安靜的讀書。
周闖的揚名,也根本沒有影響到他。
不過龐之秋依然很認真的閱讀了周闖的《重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