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章
恐怕三十年內,都別想碰到大周的領土。
所以,除了印地發生的少數矛盾外,大周和土耳斯帝國之間不會有太明顯的衝突。
但是……
看着滿臉期待的敖彼得,唐延卻生出不同的想法。
戰國時期,張儀曾提出遠交近攻的國策。
在唐延看來,土耳斯帝國雖然距離大周有一段距離。
可再怎麼也比西洋更近一點。
加上西洋那一副散沙的德行,唐延也不覺得他們可以和土耳斯帝國相提並論。
所以,與其幫助土耳斯帝國西征。
唐延覺得,藉着土耳斯帝國的威脅,讓大周幫助西洋人才是正道。
而在這個過程裏,布哈斯家族可以給皇帝陛下進獻一位公主。
讓其誕下一子。
大周,甚至還能借助這層關係,得到西羅馬帝國的法理!
雖說唐延並不是專業的縱橫家。
相比外交,他更喜歡和熱愛探險,探索那些大周人從前未知,也未觸及的領域。
但他也不是傻子。
他知道,在外交中怎樣爲大周獲取最多的利益。
儘管現在的大周,和土耳斯帝國還是盟友關係。
可在唐延看來。
隨着航海技術的逐漸提高,國與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近。
這個世界,馬上就會變成像戰國時期一般,七國爭雄般的時代。
那時,兩國之間的聯盟將會變得脆弱。
很可能昨天是盟友的國家,今天就是敵人了。
儘管唐延沒有聽過“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那句話。
但唐延毫不懷疑,大周和土耳斯會在以後,因爲利益而分裂。
從加埃到望號角,從西洋海到尼達海峽。
唐延很清楚土耳斯帝國的實力,不容小覷。
當然,他也得考慮和土耳斯帝國分道揚鑣以後,大周能否在西洋找到制衡土耳斯帝國的盟友。
至於說讓陛下用下半身給大周開闊疆土是不是有點大逆不道?
唐延對此倒是沒有負擔。
畢竟爲陛下進獻女人,原就是臣子的義務。
儘管這項義務沒有強制性,可這種事也稱不上犯錯誤。
至於進獻的女人是異族的問題,那也無所謂。
唐延原本就不是儒家門生。
父親唐孝仁雖然是大儒,可是唐延本身更傾向於縱橫家和墨家,唐延對儒家的規矩非常無感。
讓皇帝娶一個異族爲妃會不會被儒家反對?
開什麼玩笑!
他出海這件事,就是一件被許多大儒反對的事情。
他對於儒家,並沒有什麼好感。
當然,也談不上在乎儒家禮法了。
“不過,此事也不能操之過急。”
“目前看來,我得先完成兩件事,纔可以逼迫匈奧帝國和大周聯合。”
“第一,這個波利聯邦的實力,我也曾聽說過。”
“其胸甲騎兵,在我大周槍騎兵面前或許不具備威脅,可對土耳斯的確是個很大的麻煩。”
“若是不解決波利聯邦,西洋人不一定會真的懼怕土耳斯帝國。”
“所以,我們得先幫土耳斯帝國打敗波利聯邦,讓西洋人覺得危險。”
“只有如此,他們纔會任我大周拿捏!”
想到這兒,唐延立馬收起給土耳斯帝國使絆子的念頭。
轉而思考應該怎樣幫助土耳斯帝國。
至於第二件事。
“我還得讓西洋人知道我大周帝國的國威!”
“雖然西洋人在羅馬帝國時,就聽聞裏賽斯的威名。”
“甚至在他們心裏,帝國法理,有我們大週一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