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想到這兒,李天恨得咬牙切齒。
但他明白,這羣大臣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他們缺乏見識。
如果他們真的明白自己在說什麼。
即便他們真的這樣想,也不敢正大光明的說出來!
不教而誅視爲虐。
李天不是變態,不打算虐待自己的子民。
無奈下,他只好說道:“蘇士伊之事,朕意已決,不必多言。”
“如果今後,再有人敢提及此事,朕就讓他好看!”
這下子,衆大臣終於知道陛下生氣了。
因爲李天積威已久,所以衆人明白皇帝動怒後,全部噤若寒蟬,不敢再說。
見到衆大臣安靜下來。
李天繼續說道:“朕打算再開秦漢之少府,與朝廷平行。”
“專門統管國有公司。”
“只對朕負責。”
“其中,設立層層董事、經理,負責處理所有內部事宜。”
等分配完蘇士伊的利益後。
土耳斯帝國的事情便告一段落了。
在後續的時間裏,李天除了偶爾去一下蘭德那邊。
爲主帥提出一些不像人可以說出口的建議外,就沒再過多關注這件事了。
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
【本月國運結算中!】
【結算項目:】
【蘭烏草原經營(月收):東遼掃蕩蘭烏草原,蘭烏草原穩定,大周國運:+1000點!】
【全國整治治安行動(月收):大周國運+3000點!】
【專斷獨行:大周國運-2000點!】
【好大喜功:大周國運-2000點!】
【勞師遠征:大周國運-5000點!】
【經濟過度干涉:大周國運-2000點!】
【造船業刺激發展:大周國運+1000點!】
【武林惡性事件:大周國運-1000點!】
【武林惡性事件:大周國運-1000點!】
【重度武林惡性事件:大周國運-1500點!】
【本月初國運點:8萬2千點!】
【本月末國運點:7萬2千5百點!】
【待結算項目:】
【合擊波旦:進行中!】
【開發土澳:進行中!】
【獎勵:滅勢圖錄(自動煉成第三重)!】
【額外獎勵:您之威名,從拉格摩根到丹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看着《滅勢圖錄》終於有了新的進展。
自己之前高漲不下的國運也終於有了突破。
儘管距自己的目標仍有一段距離。
且即便是李天,也不知道在這個過程中會不會再次遇到背刺。
畢竟朝堂上下,奸佞輩出,皇帝也不容易啊!
不過,這次進步也讓李天確信自己這個月的思考是正確的。
那些針對傳統國家的小手段,壓根沒法對現在這個體量的大周造成很大的影響。
真要使大周的國運下降。
必須是出現重大變革。
或者在國家經濟、軍事上遭遇重大事件纔行。
不過,對於這次結算李天還是存在疑問的。
“系統,你獎勵的這都是什麼東西?”
“什麼是您之威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麼籠統的獎勵,李天看的一頭霧水。
就在這時,系統爲李天解釋起了這項獎勵的性質。
【正在檢索“額外獎勵”!】
【檢索成功!】
【回答宿主疑問:此獎勵可以讓宿主在全球境內威名遠揚。】
【因此,您與統治的國家將會得到更高的威望,使您的外交政策推行起來更加容易。】
外交政策的推行變得更加容易?
聽到這話,李天不由得開始沉思。
這樣對自己有何好處呢?
李天左思右想。
最後,他想到,或許自己可以經由一些錯誤手段,讓帝國在一些戰略層面樹敵。
儘管以大周現在的體量,除了土耳斯和奧匈兩大帝國意外。
恐怕就只有耳拉貢等極個別國家能對大周產生影響了。
不過蚊子雖小也是肉。
現在他距離成功的腳步更近了。
這個時候,當然是可以敗壞一點國運就敗壞了。
不過想到這裏的李天並沒有急着下達什麼錯誤的命令。
一來,外交政策形式的變幻風雲莫測。
李天已經經歷過很多次雞飛蛋打的情況。
因此,對於怎樣樹敵他是慎之又慎的。
萬一試圖惹怒別的國家,把其推到自己對立面的舉動,在一番操作下又成了適度的敲打。
從而使這些國家對大周的態度愈發恭敬和謹慎。
那李天就欲哭無淚了。
還有一方面。
外交政策也不是李天說制定就制定的。
一時半會他也想不出什麼適合的外交政策。
更何況,李天已經做出決定,不做那種從長遠來看也會負面影響大周國運的行爲……
這是李天的限制。
也是他的道德準則。
所以,比起用喪心病狂的方式修煉《滅勢圖錄》的人,李天這樣做無疑會更加緩慢。
也因爲如此,他必須得規劃出一套適合的外交政策。
讓大周的外交可以在中短期內處於孤立。
可長期看來卻可以佔據優勢的狀態。
在總結了需要注意的問題,還有以後的施政方針以後。
李天又把注意力放回了現實。
此時此刻。
他端坐在與書房裏。
面前,一臉嚴肅的徐剛林正對他怒目而視。
“陛下,您爲何將微臣的彈劾奏摺留中不發?”
“微臣的奏摺,並非尋常御史那樣空穴來風。”
“而是費盡千辛萬苦,才蒐集到充足證據來證明那羣人結黨營私的罪證!”
“難道陛下要坐視那羣傢伙結黨營私,貪贓枉法而不管嗎?”
看到徐剛林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在自己面前一頓輸出。
李天的表情非常無奈。
他知道,這個徐剛林是帶着必死之志來的。
即便他用死亡來威脅徐剛林退卻,也不可能管用。
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李天心想。
如果之前他不是爲了讓徐剛林得到更多庇佑,給了他進出皇宮,在御書房面見皇帝的權限。
他也不至於三兩天頭被徐剛林騷擾。
李天當然知道徐剛林想做什麼。
他想做的,就是把侯路一夥人繩之以法拔了。
事實上,在徐剛林初步調查以後。
西廠、內閣跟御史臺也順着徐剛林的調查證據,做過深度的挖掘。
他們從中找到了十二名各級官員勾連結黨的證據。
並且,證據也表明他們在小池底工程裏,探進去了黑手,侵吞了許多利益。
因此,這羣官員雖然因爲陛下把彈劾他們的奏摺留中不發的原因,暫且沒有受罰。
可他們早就被西廠的番子暗中監管了起來。
至於那名少林院監青和。
皇帝也派人把他抓了起來。
待時機一到,他當然會審判這些人!
歷史上,不管是哪個朝代,哪個地區。
官員在面對君王的獨斷專行時,都會默契的使用同一套辦法應對。
那就是表面奉承。
讓君王覺得,這羣大臣也早就想這樣做了。
可是苦於沒有命令,不好爲之罷了。
可在奉承了君王的新政後,他們便會找各種藉口推脫。
這種推脫通常是妥協的,委婉的。
但最終,他們通常會達到自己的目的,成功勸諫君王不要一意孤行。
對於這種套路。
李天當然見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