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衆法家大臣聞言,都有些摸不着頭腦。
但是曾黎卻眯着眼睛說道:“此事我不過問,你們來決定就好。”
“做好了立場大功,做不好也沒事。”
餘明聞言,俯身對曾黎說道:“學生明白了。”
接着,他對衆人解釋道:“首輔的意思是,只要這個黃老之學的人可以走在對我們有利的路上,不管名義上他們和我們是否是朋友,都沒關係。”
明白了!
衆人點了點頭。
現在法家爲了穩固刑部和內閣的地盤,應對因爲“錢洪澤繁榮”逐漸膨脹的戶部。
他們已經沒有更多精力去做別的事情。
若是條件允許的話,他們自然不想用這種方式解決問題。
可官場、人生,都是一個向外界不斷妥協的過程。
因此,即使這些法家有多麼不願意,也只能這樣做。
但是要怎樣使這些人走上利於法家的道路呢?
他們還需要進一步瞭解這些人。
但羅賓的信上,只說他碰到了新黃老之學的人。
可他們究竟有多少人,是什麼主張,什麼身份,與漢初的黃老之學有何區別。
大家都不知道。
因此,他們只能等羅賓的下一封來信,希望他在後續的信中,可以給他們提供更多的信息。
兩日後。
衆法家大臣期盼的信件,就通過郵政列車,從閩南來到了京都,並送達了內閣首輔曾黎的家裏。
聽說羅賓來信。
衆法家大臣立馬聚集到曾黎家中。
讀信的事情,當然是由作爲掌書大學士的餘明來。
當他從曾黎那接過信後,他發現信已經打開過了。
看來,曾黎已經看過了書信。
他看向曾黎,試圖從曾黎臉上看出點什麼。
可是曾黎只是面無表情的望着他。
餘明見狀,對曾黎俯身鞠躬,然後轉身對衆人誦讀羅賓的來信。
通過羅賓的來信。
他們得知了,列賓在認識了閩南的黃老之學成員後。
就開始和他們接觸,進行交流。
他發現,那個黃老之學的人,和漢初的黃老之學的大主張,好像差不多。
他們也主張無爲而治,覺得在治理國家的事情上,朝廷只要進行少數的必要工作。
在非必要的問題上,朝廷應該少干涉,不干涉,以達成他們的主張。
他們相信,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市場上,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進行調控的。
雖然這隻手很精妙,可以調控市場上的動向。
可它同樣很脆弱。
他經不起別的權力的干涉。
特別是朝廷。
朝廷的強壓,會損傷這隻看不見的手。
因此,在經濟方面,朝廷應該少管,甚至不管。
對此,和其交流的羅賓很好奇。
他問那名黃老之學的成員。
按照他的想法,那締造“錢洪澤繁榮”的戶部尚書錢洪澤,豈不是錯了?
難道他就是因此,希望法家在“錢洪澤繁榮”釀成災難前,阻止這場戲碼?
然而羅賓卻收到否定的回覆。
那名黃老之學的成員告訴羅賓。
錢洪澤在創造“錢洪澤繁榮”的時候,是用經紀人的身份去幹這些事的。
雖然他有官身,可在做這些事時,卻是用白手套,以商人的思路去創造這場繁榮。
最多,這個商人跟朝廷的關係不一般罷了。
因此,在那名黃老之學的成員看來。
從程序上說,錢洪澤在“身爲朝廷官員的基礎上,藉由白手套,用商人的名義干涉市場”,屬於背地裏的手的那部分。
若是片面的看這些行爲,他不覺得錢洪澤的行爲有何錯誤。
可那名黃老之學的成員還告訴羅賓。
他的新黃老之學雖然跟舊黃老之學一樣崇尚無爲而治。
可無爲之治不意味着擺爛,什麼也不管。
相反,爲了順利的進行無爲而治。
他們需要搞清楚何時應該無爲而治。
何時,無爲是不治的。
可以說,他在閩南做學問,就是做無爲而治的極限的學問。
而在做這個學問的過程裏,他發現了“錢洪澤繁榮”存在的問題。
他發現,因爲錢洪澤的行爲在某個經濟領域造成了“百姓可以接受股市負利率”這種經濟奇觀。
從而大量吸納了市面上流通的錢財。
若是放任“錢洪澤繁榮”繼續下去。
在“錢洪澤繁榮”的泡沫崩盤以前,這個經濟奇觀便會吸納乾淨市面上所有的錢。
讓百姓退回從前以物換物的階段。
進而,大周經濟重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