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最後,李天問宋子玉:“朕之所以從京都而來,一是好奇這世上居然還有黃老之學的存在。”
“二是好奇,你對國和百姓間的關係看法。”
“朕很好奇你的想法是什麼樣的。”
李天一直在尋覓自己心儀的能臣。
他不在乎這個能臣是誰家的人,是否可以通過科考晉升。
有曾黎的珠玉在前,李天有信心把儒家看不上的那些諸子百家成員拉到合適的位置上。
所以,這次來閩南,李天雖說和宋子玉說自己是來跟他聊聊的。
但這一聊,要是運氣好,就可以聊出高官厚祿來。
聽聞此言,原本放鬆警惕的宋子玉突然開始了警覺。
這個話題太嚴肅了。
面對李天,他不敢隨意說。
所以,他只能反問李天道:“陛下,您覺得國是什麼呢?”
“國就是國家,是統治階級維持統治的工具了。”
李天聞言,說出了那個幾乎倒背如流的回答。
聽到這話,宋子玉嗆住了。
他原以爲,李天會說什麼君父綱常之類權術意味濃厚的回答。
但沒想到,李天的回答居然這麼簡單明瞭。
可就是如此簡單明瞭的回答,卻讓宋子玉覺得無懈可擊,難以反駁,非常犀利。
“能有這份見識,難怪陛下可以把大周治理的蒸蒸日上。”
即便是宋子玉,也不由盛讚起李天。
“朕能說,這些都跟朕沒有關係嗎?”李天吐槽了一句。
可宋子玉卻說道:“陛下過謙了。”
他的話,讓李天非常無奈。
但是對此,李天已經習慣了,也懶得解釋。
但是李天的回答簡直超乎了宋子玉的意料。
以至於他本來想着在針對國之定義的辯論裏漸漸抒發自己觀點的計劃,就這樣被李天的這個回答給破滅了。
畢竟,宋子玉壓根沒有能力反駁這句話。
無奈,他只好重新組織語言說道:“陛下,您的說法簡直太過精彩,以至於草民壓根不知道怎樣反駁。”
“您居然在這方面有着遠超草民想象的理解,那草民的看法於您而言好像也沒什麼意義了。”
“……”李天覺得,自己好像無意間裝逼過頭了……
但是這也不怪他。
畢竟這種想法,對古人而言或許有點朝前。
可對他而言,那純屬常識。
但是既然宋子玉已經不好回答了。
那也沒辦法。
可是思緒流轉間,李天還是想出了一個代替的問題。
他問宋子玉:“既然你由於朕的原因,已經沒法在這個問題上給出更好的答案了。”
“那朕問你,你覺得朕身爲君主,應該怎樣利用國家統治大周的百姓?”
宋子玉聞言,斟酌了一下說道:“陛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想要維持統治,您首先得不引起百姓的反感。”
“嗯?”李天挑眉:“展開說說。”
“面對坊間的事,您可以放任百姓自己治理,您得做到少管,不管。”
“道德經有曰:我無爲,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慾,而民自樸。”
不就是無爲而治嗎?
李天聞言搖了搖頭:“無爲而治雖然好,可無爲卻不能治呢?”
雖然黃老之學在恢復由於戰爭原因而備受重創的經濟上,有着別的學派難以比擬的成績。
可他們卻有一個缺點——他們治理的國家發展,屬實太快了。
若是在工業時代,發展飛快那一定是優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