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以夷制夷
過去一年,香江股價、房價、地價、匯率全線暴跌,大量資本外套,整個置地集團的市值已經跌的只剩下30億港幣左右,按照當前的匯率,還不到4億美元。
而且香港的固定電話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該安裝的電話客戶都已經安裝完了,市場的成長空間已經很了,固定電話業務的投資價值也並不被人看好,香港電話的全部市值也只有幾億港幣。
以英豪現在的財力,狠狠心,甚至都能夠將置地集團整個收購掉,更不要置地所控股的香港電話。
要收購香港電話,資金不是問題,最關鍵的是要讓怡和置地願意賣給英豪,而不是別人。
歷史上,置地確實是將持有的香港電話和香港電燈都出售了,其中香港電燈賣給了李半城,而接盤的香港電話則是另一家腐資電訊運營商,大東電報局。
大東電報局是腐國的老牌電訊運營商,成立於1872年,那還是在水線電報的時代。百多年來,大英電報局掌控了,大量腐國海外殖民地的通訊業務,已經躋身了世界500強的行粒
自從香江有了通訊服務,大東電報局就一直在經營相關業務,而到了70年代,大東電報局更是拿到了香江國際長途電話業務的獨家經營牌照。
原本,香江電話和大東電報局,一個經營市話業務,一個經營國際長途業務。但到了1983年,大東收購了香江電話之後,將兩家公司合併了起來,並在1987年重新在聯交所上市,這就是後來的香港電訊,也就是電訊盈科的前身。
電訊盈科進行合併重組之時,適逢移動通訊業務開始快速爆發,而接着又是互聯網通訊業務的迅速成長。電訊盈科憑藉壟斷經營,一舉佔據了香江通訊市場97%的市場份額。
這種壟斷經營,一直持續到1995年。在即將香江迴歸前,港府卻開始將一直壟斷經營了百多年的固話通訊市場,進行資本開放,允許民營資本進入。
其目的何在?猜測紛紜,這裏就不多了。其後纔有了和記電訊等其他香江通訊服務商的入局。
再看香江電訊的操作,1998年香江電訊的長話專營牌照被提前收回,代價是港府支付了67億港幣的補償。
而2000年的時候,大東電報局開始盤拋售香江電訊的控股權,結局是超人擊敗了李家坡電訊,用120億美元完成了這次蛇吞象的資本操作,也就是後來的電訊盈科。
從這段歷史上不難看出,在香江迴歸之前,香江的通訊也一直是被腐資把持的,他們不僅在這期間,賺取了大量的利潤,最後還完成了高位套現的離場。
英豪現在介入的時間點,是1983年,移動通訊和互聯網通訊的市場還沒有出現,香江通訊產業的獲利能力遠沒有那麼誇張,想要收購需要的資本不算大。但最關鍵的是,要擊敗大英電報局這個競爭對手。
英豪公司運營良好,資金充裕,如果是通過市場行爲,與大英電報局進行爭奪的話,應該並不會太難。
唯一的難點,其實是在市場之外。腐國政客肯定是不願意讓華人資本染指通訊行業的,這就需要陳兵去借力,對腐國進行施壓,不讓腐國政客來玩貓膩。
此時內地還在與腐國進行迴歸的複雜談判,想要藉助內地來施壓難度極大,而且容易把事情搞的更復雜。
歷史上,香江的移動通訊業務,是從1983年就開始建設的,此時腐國的tAcS標準還沒有建成,香江採用的標準,卻是北歐的Nmt系統。
陳兵先到燈塔去與摩托羅拉進行密議,其實就是要借用燈塔的力量。
用在香江採用燈塔AmpS移動通訊標準爲誘餌,引誘燈塔介入,給腐國政客壓力,將對香江電話的併購爭奪,壓制在商業層面。
英豪雖然在幾年間,已經成爲香江排名靠前的大商業集團,但大部分的營收都在海外,與香江本地的商業集團來往並不密牽
即使是與香江華商,英豪此前也只是維持着一份客氣,與腐資的財團,更是幾乎沒有高層的互動。這次陳兵想要收購香港電話,自然需要一箇中間人來出面撮合。
這個中間人,最合適的人選自然就是匯豐的大班沈弼。沈弼在香江商界的地位不必多,而且現在怡和資金緊張,運營困難,而沈弼現在就是怡和最需要維護好關係的金主。
如果能夠服沈弼幫忙,遠比陳兵直接找上怡和門去,要容易成功的多。
回到香江的陳兵,只是略微休息了兩,就向匯豐銀行的大班沈弼發出了見面的邀請。沈弼接到陳兵的電話邀約,雖然有些意外,卻也欣然答應見面。
自從去年陳兵與匯豐、渣打、花旗達成借款協議,英豪的資金結算,就被劃分成了幾個部分。
英豪在燈塔市場的收入,基本都是用花旗在進行結算;而歐洲和霓虹的收入,則轉到了匯豐;至於東南亞的收入,則基本放在了渣打。
之前匯豐給英豪的長期貸款金額是4億美元,這筆貸款給匯豐不僅帶來了穩定的利息回報,也帶來了英豪這個現金流極爲良好的優質客戶。
尤其是今年,趙平與霓虹的燈塔遊戲廠商達成了全面的合作協議之後,來自霓虹的收入增長的異常迅猛。
作爲匯豐大班的沈弼對這些銀行賬戶的數據,自然是一清二楚,也被英豪這些數據背後,表現出的強勁獲利能力,所深深震驚。
這一年多來,兩饒私下交往並不多,實在是英豪的現金流太充裕,需要銀行的服務非常的有限,也沒有太多要求到沈弼的地方。
銀行一向最喜歡的就是錦上添花,沈弼其實一直想要加強與英豪的合作,只是英豪的需求太少,讓沈弼頗爲鬱悶,如今陳兵親自邀約,沈弼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兩人見面依然是在半島酒店,甚至還是去年見面的那一張桌子。
這一次,再沒有什麼插曲了,陳兵雖然來這裏不多,但精明的酒店經理,早就把他列入了重要服務對象之列,甚至要求所有的侍者都看過他的照片,記住他這張臉。
兩人簡單寒暄落座之後,沈弼主動挑起了話題“陳生,今年的燈塔電子展,你們英豪公司推出了這麼多的新產品,可謂是搶盡了風頭啊,也大漲了我們香江商界的臉面。”
這話也不算拍馬屁,大部分的香江商人,都是在做本地生意,出了香江,有國際影響力的公司很少,甚至包括匯豐,此時也還不是國際性的大銀校
“大班過獎了,我們英豪今年確實有成績,不過要漲香江商界的臉面,卻是愧不敢當啊。”
“陳生何必客氣,現在英豪可是全球知名的科技企業了,在海外,提到香江的公司,恐怕第一個想到的不是你們英豪就是包船王了。
不過這些年國際海運不那麼景氣,包船王也下定決心要棄船登岸,恐怕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還需要你們英豪來繼續扛大旗啊。”
“過獎,過獎,我這種後輩,只是一時僥倖罷了,哪裏敢和包船王這些前輩相提並論。”
“呵呵,陳生真是難得謙虛謹慎啊。起來,英豪在國際上聲明甚響,反而是在香江卻有些過於低調了。
這一年,香江經濟頗爲動盪,如果陳生願意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香江,一定會受到所有香江商界的歡迎的。”
沈弼畢竟是香江銀行界的扛把子,略微恭維了陳兵幾句,就把話題收了回來,並開始試探起陳兵的想法。
香江這一年的經濟動盪,是香江前景問題引發的資本外逃,但陳兵本就是內地人,英豪一向與內地關係密切,如果願意加大在香江的投資,會有很強的提振人心作用。
“大班所言極是,我們英豪也確實有在香江加大投資的計劃,這次請大班見面,也是想請大班能夠多多幫忙啊。”
沈弼精神一振,“陳生,不知這次你們英豪要有什麼大動作?只要我們匯豐能夠幫的到的,一定會鼎立相助。”
“大班,我們這次有意收購一家香江的上市公司,卻不想在股票市場上,弄的沸沸揚揚,因此想請大班能夠幫助居中撮合一下。”陳兵也不繞彎子,直接明瞭來意。
“哦?陳生看上的是哪家公司?”
“我們想收購的是香江電話,現在的控股權在怡和系的置地手中,我們英豪一直都是做的海外生意,與香江本土商界的聯繫不算緊密,只能厚顏請大班幫忙出面了。”
“香江電話?
陳生,我出面幫你聯絡凱瑟克家族到沒什麼,我們一直都有業務往來。
不過,你們英豪怎麼想要收購香江電話了?這家公司雖然業務狀況確實不錯,現金流也很穩定,但似乎市場已經有些飽和了啊。”
“大班,您是香江商界的翹楚,我們英豪的目的,我也不瞞您。
我這次要收購香江電話,確實不是看上他們的那個固定電話業務,而是想要用這家公司,去申請新的移動電話通訊牌照。
今年的燈塔電子展,您既然有所關注,應該也知道,今年展會上,最重磅的產品,不是我們英豪的電腦,而是摩托羅拉推出的商用手提電話。
這幾年,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在建設這個移動電話的通訊網絡,這次摩托羅拉商用手提電話一推出,這個產業就要真正開始商業化了。
我們英豪與摩托羅拉的關係一向良好,我前一段時間在燈塔已經與他們達成了全面的合作協議,將在亞洲幫助摩托羅拉推進這個業務。
這合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在香江先建立一個示範項目,纔好向其他亞洲地區推廣啊。
其實,我們之前也曾向港府直接提出過通訊牌照的申請,卻沒有獲批,那就只能通過收購香江電話的方式,來入場了。”
陳兵這一段解釋有點長,也把英豪的目的毫不隱瞞的亮了出來。
陳兵如此坦誠,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英豪要收購香江電話,最大的阻礙,其實就是英豪的華資身份,和陳兵的內地背景。
此時把燈塔的摩托羅拉名頭拿出來,就是爲鐮化英豪華人資本的身份背景,表明這次收購是受到療塔的支持,而不是內地的支持。
至於要發展移動通訊業務,其實是根本隱瞞不住的。英豪即使完成了對香江電話的收購之後,也必須重新向港府申請新的移動通訊牌照。
陳兵也不怕,怡和知道英豪要發展移動通訊業務,就會把香江電話留在手中不肯出售。
移動通訊業務還只是未來的業務,即使很多人都看好這塊業務,但要經營移動通訊業務需要大筆的先期投入,先建立一個通訊基站網絡,其中的投資風險並不。
怡和並不以電子、通訊爲主業,沒有什麼技術儲備,也沒有太大的行業抗風險能力,並不敢貿然進行這麼大的投資。
何況現在怡和正是經營困難、資金緊張的時候,與其把這塊業務硬要拿在手中,不如趁着英豪看好,賣個好價格。
被怡和知道英豪看重的是移動通訊業務,以怡和一貫的作風,藉機擡高報價是肯定的,但這也正是陳兵願意看到的。
有大東電報局這個潛在競爭對手在,陳兵從來沒有想過要用低價來收購香江電話,英豪不缺資金,要的就是用更高的報價,擊退大東電報局的爭奪。
聽到陳兵的解釋,沈弼沒有急着表態,反而陷入了沉思。沈弼是匯豐的大班,本身就是腐國人,雖然對華資表現出了一些善意,但其實與港府、英資財團的關係更爲密牽
沈弼對於通訊行業有些瞭解,但肯定不上精通,但他對港府的態度卻是十分清楚,知道陳兵想要把手插入香江通訊產業,並不容易。
如果僅僅是依靠英豪,這件事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性。但現在英豪的背後站着的是摩托羅拉,就完全不一樣了,以港府的尿性,沒有足夠的理由,他們根本不敢輕易的就拒絕摩托羅拉。
沈弼一時沒有辦法判定清楚這事未來的走向,實在是在這個看似簡單,金額也不大的收購案背後,有着太多的利益博弈。
好在陳兵對沈弼的要求不高,只是請他在當中居中協調。這個居中協調,其實可把握的彈性就非常大了。
可以只是簡單安排個機會,讓陳兵和凱瑟克家族兩家自己談,也可以深度介入,在雙方之間充當橋樑,幫助雙方達成最後的協議。
思索了半,沈弼終於開口“陳生,這個事情的難度,你也很清楚,我可以先試着和怡和那面談一談,幫你傳達一下意向,看看他們的反應,然後我們再進一步商量。”
“感謝大班,您能夠幫我們傳個話,我已經非常感激了。肯定要先看看怡和他們的態度。
不過,如果這個事情真的成了,後續可能還需要向你們匯豐申請更多的貸款,畢竟投資移動通訊基站的投資額那麼大,我們英豪自己可沒有那麼多的資金來投入。”
陳兵的後一句話,其實就是赤裸裸的告訴沈弼,這個忙絕不是白幫,後續的利益不會少。
感謝書友捲簾羅剎、的月票支持,感謝書友們的推薦票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