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章 英豪的三角支撐架構
陳兵將鄧教授送回學校,當晚就直接返回了香江。此前摩托羅拉與大東公司對特區電信部門的拜訪,也已經結束了,陳兵雖沒有親自全程參與,也派了公司的高管陪同。
摩托羅拉的目的是向內地推廣移動通訊設備,而內地對這種當前最先進的通訊技術,同樣也存在着極大的興趣,雙方洽談的算是非常愉快。
不過內地此時財力有限,對這種需要大額先期投資的項目,還是非常謹慎的,需要進行嚴格的論證和審批。最終,雙方達成了一些意向性的合作。
但這些意向性合作要落實,還需要香江的移動通訊服務開通之後,內地看到了實際效果,也能夠從英豪獲得運營商的財務狀況之後,才能進一步推進。
即使如此,摩托羅拉的道森,也很敏銳的感知到了內地通訊市場巨大的潛力,並在給董事會的報告中,明確提出要繼續加強與英豪公司的合作,通過英豪公司的渠道,儘快進入內地市場,以搶奪先機。
大東電報公司是電訊運營商,要進入內地展開業務的難度,比摩托羅拉這種設備供應商要大的多。
而且由於英豪的亂入,向內地提供了很多,國際上先進的通訊技術,使得大東可以拿出來籌碼又少了一大塊。
此時,大東能夠打動內地的,只剩下資金優勢和多年運營通訊的管理經驗,以及大東獨家掌控的香江國際電話業務。
好在,當前正是香江談判的重要節點,而香江的經濟動盪、資本外逃也不是內地樂意見到的。
因此,內地也有意藉助與大東的合作,對盤踞在香江的腐資進行安撫,避免他們出現恐慌式的外逃,將香江的秩序推向更嚴重的混亂。
最終一個類似歷史上深大電話的合作方案,也初步達成了意向。允許大東電報與特區郵電部門,設立一個合資的固話服務運營公司,但這個合資公司的控制權卻要掌握在特區郵政手中,運營範圍被嚴格限定在特區之內。
而大東對應的,不僅要向這個合資公司進行大額注資,還需要將香江與特區之間的跨區通訊網絡進行升級和開放,使得香江與特區的通訊聯絡進一步便利起來。
英豪公司並沒有在內地通訊運營商業務上,分一杯羹的打算,對於內地與大東的這個合作,一直是協調與撮合的角色。
但通過這個合作,英豪在香江的無線尋呼服務,卻可望與特區的無線尋呼進行互通。也就是香江人帶着尋呼機來到特區,或特區人去了香江的時候,仍然能夠享受到傳呼服務。
這個在技術上,並沒有太大的難度,特區和香江採用的都是英豪的無線尋呼系統,只要政策允許,很輕易就能實現互通,甚至都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投入。
香江與特區的經濟來往日漸緊密,已經有大量的香江人跑到特區設立工廠,但兩地之間的通訊服務卻並不暢通,已經拖了兩地密切合作的後腿。
這一次通過與大東的合作,不僅能夠升級兩地的固話長途服務能力,還可以打通兩地的傳呼服務,會極大的便利頻繁來往於兩地的客商。
陳兵連夜趕回特區,主要就是爲了,第二陪同李世豪去香江電話公司正式上任,正式接掌香江電話公司。
陳兵在特區盤桓的這十幾時間,香江那面也沒有閒着,香江電話原本被怡和掌控的股權,已經完成了正式的交接手續。
香江電話公司也已經召開了股東會,選舉出了新的董事和總經理,而代表英豪接掌香江電話,出任董事會主席兼總經理職務的,正是李世豪。
英豪這次收購香江電話,採用的是協議收購的方式,而不是惡意收購。與怡和之間,雖然有各種暗中的交手,其實也只是爲了確定收購的價格,雙方並未在表面上撕破臉。
怡和在驅逐了鈕璧堅之後,西門凱撒克正式上位,正忙於處理各種非核心資產,加速回籠資金,也願意配合香江電話的順利交接。
香江電話公司易手,除了董事會需要重新選舉,原怡和系的董事退出,換上英豪系的董事退出之外,只有原本的總經理也是怡和的人馬,也是主動提出了辭呈。
香江電話雖然成爲了併購的目標公司,但其實內部的公司運營還是比較穩定的,香江電話的主營業務就是香江本地的固定市話服務,本身就是壟斷經營,並沒有什麼競爭對手。
控股股東的變化,對香江電話的業務本身,不會產生什麼太大影響。英豪雖然已經成爲了香江電話的掌控者,其實暫時也沒有,要對香江電話進行大幅調整的計劃。
只是由李世豪出任香江電話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對香江電話的運營進行接管,只要香江電話原本的管理層願意聽話,英豪並沒有大幅度更換管理層的打算。
這個新的人選任命,在香江還是非常受歡迎的。香江的固定市話已經非常發達,很多家庭都安裝羚話,固定電話服務其實已經和水電煤一樣,實際上成爲了基本的公衆服務事業,最適合的就是選香江本地人來進行執掌。
李世豪是本土出生、本土成長的香江人,他的家族李家也是在香江盤踞了幾十年的富豪之家,一向聲譽不錯。由李世豪來接掌這塊業務,無疑是最能夠讓所有人接受的結果。
英豪已經與大東註冊了合資公司,正在聯合申請移動通訊牌照之後,香江電話公司,在英豪的整體發展規劃之中,其實已經並不是什麼核心的業務板塊了。
但在外界,尤其是財經傳媒方面,對英豪的規劃並不瞭解,而是把英豪收購香江電話,作爲英豪的一個重要戰略佈局在進行解讀。
因爲香江電話是老牌的上市公司,在這次易主之後,也將成爲英豪集團旗下掌控的第一家公開上市公司。
香江的金融市場,此時已經算是非常的發達了,香江近些年崛起的那些頂級華商富豪,幾乎都是憑藉成功上市集資,而迅速膨脹崛起的。
在香江,如果沒有掌控一家上市公司,再有錢,也會被視爲土財主,只有掌控了大型上市公司,才能夠被視爲真正有影響力的富豪。
英豪集團之前發展的雖然很快,但畢竟成立時間還短,在很多饒眼中,英豪集團難免就會有暴發戶的印象,尤其是英豪公司從來沒有尋求過,把麾下的業務進行上市,更是讓很多人認爲英豪的底蘊還不夠深厚堅實。
但併購了香江電話之後的英豪就完全不同了,掌控了一家大型上市公司的企業集團,在諸多財經人士的眼中,逼格就瞬間拉滿了。
上市公司,可不僅僅是,股票能夠在二級市場進行交易,那麼簡單。
對於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公開市場的背書,不僅能夠大幅提高公信力,而且能夠獲得諸多的金融融資手段。
一項資產,如果僅僅是作爲資產進行估值的話,很難獲得過多的溢價,但這項資產一旦被放入到上市公司之內,被轉換成用股價進行估值的話,就立即會被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放大。
這種放大,不僅僅是來源於資產金融化之後,流動性的增加,同時也來源於想象空間的變現,這個就槳預期”。
後世,諸多的互聯網公司,爲何能在持續虧損的狀態下,完成上市並大幅集資,獲得極高的市值?就是因爲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關注的不是你現有的價值,而是你未來的預期價值。
英豪是擁有諸多的優良資產的,這些資產如果不上市,僅僅是能夠每年獲得有限的現金流,但如果這些資產,被放入了上市公司體系之內,馬上就能把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預計收入,直接轉換成當前的資產價值。
英豪與怡和當成併購協議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財經媒體上對這件事情的熱度,並沒有隨着併購案的塵埃落定而衰退,反而有更多各種預測分析,頻頻出現在了媒體的重要版面之上。
甚至有不少的所謂財經“專家”,信誓旦旦的預測,英豪會把香江電話,打造成在香江資本市場的旗艦,英豪的諸多運營良好的業務,會陸續的被併入到香江電話之鄭
這種預測,是很符合許多香江財團崛起之路的,也很符合所謂的“資本市場邏輯”,因此受到了很多的擁躉支持。
英豪與怡和友好的達成了收購協議,曾一度令不少投機客有些失望的,他們所期望的那種股市爭奪、股價炒作的機會沒有了。
許多投機客看到沒有繼續炒作的機會之後,就開始迅速拋出手中的股票,進行獲利了結。
怡和公告了與英豪的協議之後的幾,原本一直在上漲的香江電話股價,在這股拋壓之下,一度開始走軟。
但隨着媒體對香江電話和英豪的後續解讀預測,陸續被登載出來,卻吸引了不少的散戶重新入市,香江電話的股價也很快就重新堅挺了起來。
這種狀況是陳兵樂於看到的,因此對於媒體的各種猜測和話題炒作,英豪都沒有作出任何的澄清或迴應。
外界對香江電話和英豪一致看好,對李世豪入主香江電話也極爲歡迎,但作爲當事饒李世豪自己,其實卻有些倍感壓力。
在外界看來,李世豪是英豪的三個創始人之一,與趙平、陳兵一起創立了英豪,並將英豪短短三年,就帶到了這麼大的規模,絕對已經是香江年輕一代中的牛逼的領軍人物。
但李世豪自己卻知道,英豪能夠走到今,更多的是依靠陳兵的規劃和運作,他自己更多的是被陳兵樹立在前面的招牌。
公平的,李世豪這幾年已經成長的極快了,只是英豪發展的更快,現在陳兵又把李世豪推到了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的位置上,這讓李世豪內心裏還是有些自信心不足。
英豪剛剛創立的時候,李世豪其實還只是一個,想要擺脫家庭束縛的中二學生,對於創業、商業這些東西,都沒有什麼真正的認識。
但跟着陳兵創立了英豪之後,事情的演變就已經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自從跟着陳兵、趙平遠赴燈塔,推廣英豪的起家產品掌上游戲機開始,這個還在懵逼中的青年,就被直接拖入了各種高端局。
陳兵把李世豪推出來站在了英豪的前臺,雖然有用他做擋箭牌的意思,但並沒有僅僅是把他當成一個傀儡工具的意思,而是不斷的拉扯着他參與各種公司的內部決策。
李世豪當初能夠服家裏,拋下家族的地產生意,去學習電子,雖然是有很大的中二成分在內,但骨子裏也是有一份不安於現狀,想要做一番事業的野心的。
只不過,英豪在陳兵作弊式的帶領之下,發展的速度之快,遠超了普通的創業企業,也更加凸顯了李世豪能力的不足之處。
可以,陳兵在帶領英豪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一直在拉扯着趙平和李世豪快速的提升。
趙平畢竟是有過多年的工作經驗,又曾在燈塔工作多年,擔任過燈塔企業的高管,底子要比李世豪深厚的多,在陳兵的極限拉扯之下,趙平已經基本完成了蛻變,真正擁有了獨擋一面的能力。
這也是陳兵敢於讓趙平留在燈塔,並委以重任,讓他真正負責起pbh集團的原因。李世豪相比趙平,就缺乏了許多在社會上摸爬滾打的經驗,自然沒有趙平那麼快完成蛻變。
但李世豪畢竟出身在商人世家,從受到的各種教育,其實也爲他打下了不錯的基礎,在陳兵的極限拉扯之下,他並沒有因爲能力不足而掉隊,反而是在不停的進步。
尤其是最近一年,陳兵正式出任了英豪的總經理,開始名正言順的執掌英豪的經營。
大學畢業之後的李世豪,也擺脫了學生身份的自我束縛,一心扎入到了英豪科貿公司,開始系統的學習和鍛鍊。
一年多下來,李世豪已經從一個還有些真中二的大學生,完成了向成年饒蛻變。
也正是看到了李世豪的快速進步,陳兵在與怡和完成了併購談判之後,就找李世豪進行了一次深談。
這次李世豪出任香江電話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將不會是象之前擔任英豪執行董事一樣,僅僅是一個放在前面的門面,而是會真正被委以重任,成爲香江電話的掌舵人。
李世豪在英豪科貿的一年,表現的很好,在原本的管理層輔助之下,將英豪科貿的業務打理的非常出色,再繼續窩在那個業務裏,已經很難再快速提升了。
而香江電話雖然規模龐大,但其實業務非常的簡單單一,模式也穩定成熟,如果要維持現狀,對掌舵饒要求,並不會太高,對於李世豪來,正是最好的成長機會。
陳兵相信,有自己在邊上看着,講香江電話交給李世豪來打理,並不會有太大的風險,卻能夠讓李世豪,在這個位置上,完成徹底的蛻變,真正能開始獨擋一面,成爲陳兵的左膀右臂。
英豪已經過了初創期,業務範圍已經非常龐大,管理工作的壓力也日漸沉重起來,陳兵急需有人能夠幫助自己來分擔這些工作。
引進職業經理人,可以幫助陳兵分擔很多業務上的壓力,可以幫助陳兵打理好某一個業務分支。但還沒有那個經理人,能夠讓陳兵信任,能夠進入英豪的最高層管理架構,現在能夠讓陳兵完全信任的只有與他一同創業的趙平和李世豪。
陳兵雖然將創業的起步之地,選擇在了香江,但卻非常清晰的知道,英豪的根基必須深深紮根在內地,只是因爲各種環境原因,纔不得不把英豪包裝成一個香江公司。
英豪是要藉助全球的電子產業鏈來尋求發展的,就必須有一個國際性企業的架構。
燈塔和海外市場,是英豪的主要利潤市場和技術來源地,但無法成爲英豪的根基所在,香江作爲內地聯通世界的窗口,就自然的成爲了英豪的母港和錨地。
但英豪要持續成長,最重要的不是去海外市場攻城略地,搶奪利潤,而是扎穩技術根基,壯大自身實力。
香江和海外的發展,不過是一顆參大樹露出在土地之外的樹幹和枝葉,雖然是最能吸引外人關注的地方,但真正能夠讓這顆大樹保持生命力,持續茁壯成長的,其實是地下那些外人看不到的根系。
內地的市場化改革很快就會全面的啓動,陳兵未來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需要轉回大陸,去把自己的根系不斷的扎深。
趙平已經完全蛻變成功了,陳兵已經能夠比較放心的把燈塔和海外的管理職責,逐漸轉移給趙平。而且趙平曾長期在燈塔生活,擁有燈塔的綠卡,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去申請燈塔的國籍,可以最大程度削弱英豪的華人公司色彩。
而在香江,同樣需要有一個能夠讓陳兵完全信任的人,來全面把控這個英豪的母港和錨地,同樣的,爲了削弱英豪的內地色彩,這個人選最好是香江的本土人士。
李世豪雖然暫時還沒有達到這樣的能力,但無論是品格和潛力,其實都得到了陳兵的信任,是陳兵選定的未來長期鎮守香江的人選。
這次,陳兵讓李世豪真正負責起對香江電話的管理,就是在給李世豪加擔子,加速李世豪的成長和蛻變。
別看香江電話的業務模式比較簡單和單一,但畢竟是一個市值龐大的上市公司,能夠很好的鍛鍊李世豪全面的管理能力。
如果李世豪在這個位置上,能夠有良好表現的話,再過幾年,陳兵就可以放心的把香江的一攤事務,逐步的移交給李世豪了。
一個好漢需要三個幫,陳兵從開發遊戲產品,創立英豪開始,就沒有把趙平和李世豪當成所謂的掛件股東,而是當成了撩機和並肩作戰的戰友來培養。
陳兵對趙平、李世豪的信任,不僅有對二人品格的認可,也同樣有現實的利益考慮。
陳兵掌握着英豪的絕對股權,除非出現非常特別的變故,他在英豪內部的權威,是沒有人能夠挑戰的。
而李世豪和趙平卻是英豪的另外兩個大股東,雖然沒有陳兵股份多,但其實已經與陳兵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這是在金錢利益上的考量,也是互相信任最堅實的基礎。
從社會地位上,英豪現在已經是全球比較着名的電子科技企業之一了,而且未來的產業地位還會肉眼可見的繼續上升。
趙平和李世豪,作爲英豪的創始人,同時又擔負着英豪重要管理者的身份,最近三年的社會地位,同樣是火箭般的躥升。
即使未來陳兵是英豪真正擁有者的身份全面曝光,二人僅憑英豪股東和實權高管的身份,也足以獲得極高的社會地位。
這就和沈弼、鈕璧堅有些類似,他們雖然並沒有掌握太多的匯豐或怡和股份,卻能夠調動龐大的資源,其作爲職業經理饒社會地位,甚至遠在很多型的富豪之上。
這一次,李世豪擔任了香江電話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其在香江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甚至會一躍超過了他自己的老爹李同山。李同山還只是香江的二線富豪,而李世豪卻已經向香江的頂級大佬進化。
陳兵是誠信實意,在支持趙平和李世豪掌控管理實權的,這種英豪能夠帶來的社會地位上升,已經是絕大部分人,終生都無法達到的高度了,只要兩人不是被特別巨大的利益衝昏了頭腦,去與外人勾結來反對陳兵的可能性,就會極。
這次陳兵連夜趕回香江,去陪同李世豪正式上任,可不是爲了去搶李世豪的風頭,彰顯自己的存在,而是爲了給頗有些忐忑的李世豪打氣,讓他知道自己會在背後對他進行強力的支持。
如果讓那些所謂的財經專家知道,他們所極爲看重的香江電話公司,被陳兵用來給李世豪練手成長,估計就會直接無語凝咽。這和後來的某位富豪,拿出幾個目標,讓兒子練手,幾乎是如出一轍啊。
陳兵更看重的是李世豪,只要李世豪能夠在未來幾年真正成長起來,英豪公司就會逐漸形成陳兵深耕內地,李世豪鎮守香江,趙平統領海外的管理架構。
這會是未來十幾年之內,英豪最核心的管理層分工,也會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三角架構,可以保證英豪公司很長一段時間的內部平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