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喪事

作者:閒村野鶴
爺爺的話對於大伯來說可能信息量太大了,一時間似乎反應不過來了,在原地皺着眉頭站了很久才離開,然後晚上再次失眠了。但是,這一次大媽的安慰無效了。

  次日,大伯再次借了國存大伯的自行車,一個人跑去隔壁村詢問古守成家的信息去了。

  母親有我做後盾,自然是有持無恐,照常安排家裏的一應事務,反而讓人覺得處事不驚。

  但是,早起臨近中午的時候,村裏有人傳信過來了,三老太爺楊克善昨天晚上去世了。他應該是晚上去世的,早起大夥兒發現他沒起來喫飯,這才發現已經走了。

  三老太爺是村裏老太爺輩兒最後一個老人了,得到信兒之後爺爺情緒特別低落。因爲,送走了三老太爺,接下來就是萬字輩的人了。

  這邊兒農村喪事並不大,據說左塢鎮最牛的大地主劉千頃也就三天喪期,所以早起發現去世的,多數都在下午就入土爲安了。

  村裏有人去世,父親是發喪幫忙的重要人員之一。因爲他跟着老人學了糊紙人紙馬,他必須趕緊過去給去世的人把導子車做出來。

  有人去世了,首先肯定是家人幫忙擦身穿裝裹(壽衣)。然後用一股白線系在逝者食指上,做一個小儀式,拿着一疊黃紙引到門口的導子車上。點燃導子車,逝者就坐着車去城隍廟報到了。

  導子車,是用高粱秸稈、彩紙扎的古代馬車,也可能是驢車吧。那玩意兒看不出來是馬還是驢,但是肯定是古代的帶棚子兩輪車。

  還有,這個車弄好的時候牲口腿是用秸稈紮在一起的,點燃的時候還要拿刀砍開。

  這樣,就可以開始發喪了。

  我本以爲這個年代會直接入殮下葬呢。但是,還是舉辦了傳統的發喪儀式。

  或者這就是農村吧,很多事情需要因地制宜。

  開玩笑,三老太爺下邊人太多了,這要是不讓發喪,估計我們整個三隊的人都不幹。

  沒辦法,他老人家去世,整個三隊戴孝。

  三老太爺的壽材是準備好的,所以不用再安排木工做壽材了。這個時代很多人準備的都是料,或者料沒備夠就走了,就只能請木匠緊急製作壽材了。

  對於村裏的小孩子而言,這時候有人去世算是大熱鬧兒。因爲發喪會吹喇叭,尤其是下午發行之前,吹喇叭的會唱戲、數來寶,有的還會曬絕活。

  村裏三隊的近親都要披麻戴孝,然後長子端着靈位,次子拎着酒瓶,大外甥打着燈籠開始發喪。

  這時候只是封建迷信活動管理厲害,發喪到也一般。實際上這邊兒並沒有傳說的這這那那的那麼恐怖,多數時候是民不舉官不究的狀態,所以發喪燒紙純屬正常事兒。

  我是小孩兒,自然很多事兒是不用的。但是,我好奇大家都在幹啥呀,就開始四處晃悠。

  其實,不尊重的說,我覺得挺有意思。

  我看見很多後輩,其實他們跟三老太爺應該沒啥交集,或許只是覺得老爺子不錯,或者是二隊那邊兒很遠了,但是他們也過來了。

  換給我小雞的郭家四嬸就是其中之一。

  郭家四嬸在院裏跟另一個嬸子道:“老爺子人忒好,編個籠子筐的都白幫忙,連個雞蛋都不要,我可不得送送。”

  操持發喪的大操兒(主管)喊道:“賓客到!”

  馬上,三老太爺的兒子、兒媳婦就跪下了。

  郭家四嬸子遞給小老忙(幫工)的一沓黃紙,然後磕頭就皓,道:“啊啊,誒呀,三老太爺啊——”

  大操兒跟着喊道:“答謝!”

  好,跪着的親屬齊齊磕頭。

  然後,郭家四嬸起來了,沒淚。

  其實吧,我想樂,但是怕被打。

  這時候三老太爺的閨女還沒來,所以只是穿好了裝裹,已經從炕頭上擡到了地下的門板上,就等閨女們見最後一面就入殮了。

  屋子的西屋人也不少,亂七八糟的。我看了看,這裏賬房和發放孝服和孝帶子的地方。

  這個披麻戴孝也分男女?

  炕上坐着幾個奶奶輩分的老人,快速撕扯白布,有人喊道:“女的,給她一個線穗。”

  女惹非孝服頭上還要扎一小塊兒棉花,耳朵上掛着線穗,男人的就像個廚師的帽子。還有,這個孝袍子就是個白單子中間開個洞,一個麻繩在腰上一系。

  “給我係下後面的扣。”

  女老忙喊道:“係扣注意點兒,不能是活釦兒,要留兩條尾巴。”

  我也不懂其中表示的意思,問了也沒人搭理我。

  這個孝帶子是幫忙的人、平輩、長輩的孝,一般多數女人裝在褲子口袋裏,但是需要露出一截。男的近親小孩兒扎頭上,幫工、遠親系腰上,長輩、平輩裝口袋。

  別問我爲啥,這就是習俗規矩。

  大操兒喊道:“弔紙兒啦——弔紙兒啦!”

  於是,所有已經到的親屬全部到了院裏,然後跪倒院裏的靈堂,由三老太爺的大兒子楊萬田焚香,燒紙,起身端着一個放着黃紙的托盤,哭着道:“爸爸呀——我對不起你呀——”

  然後三老太爺的二兒子楊萬武拎着一瓶水跟上,之後是提着燈籠的大外甥。

  打燈籠照舅?

  從這兒來的?

  隨後是披麻戴孝的孝子賢孫等等男性,女人則在後面,只有布帶的輕孝在最後。

  小老忙們提着童男童女在前面引路,帶着喪樂隊到村兒裏所謂土地廟的位置。

  其實哪裏根本沒有廟,是村裏人默認的通往陰間的入口,說白了是以前的亂鳳崗,聽說很多吧啥的小孩兒都埋在上面地裏了。

  小廟是幾塊石頭臨時壘的,由長子燒紙,次子澆水,然後磕頭,帶着大夥回去。

  這時候就是看這個家族是否興旺的時候。

  我草草的數了一下,扎孝帶的孩子、遠親不算,披着孝袍子的重孝要過百了。

  因爲還有一個道兒遠的閨女沒到,他們到了就套一百人開外了,而整個發喪的隊伍會達到兩百多。

  果然是人多好乾活兒的時候。

  到了以後,弔紙兒的時候只剩小羊兩三隻了,甚至都有人爲了體面僱人穿孝服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