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老窗戶

作者:閒村野鶴
一場雨以後,所有種了棗樹的地全部種上了大豆子,由於村裏並沒有儲備那麼多豆種,劉書記和譚會計也是東拼西湊的連買帶換湊齊的。

  剩下的荒山今年就只能暫停種植了。

  因爲地只要一種上,就要用鋤不停的除草,尤其是到了雨季,那是前腳鋤完,後腳草就又長起來了。

  就算農村這麼缺勞力,徵調去縣裏的民工依然沒回來。因爲縣裏再次提高了待遇,全部十個工分一天,並且包喫,可以敞開肚子往撐了喫。但是,菜裏的油水大不如冬天了。

  這一點縣裏給瞭解釋,天氣熱了,肉實在是不好保存了。但是,肉雖然少了,每次菜裏油依然很多,並且油渣子反而感覺比喫肉的時候多了。

  沒錯!肉全部變成了油渣子。

  也不知道誰想出來的方法,就在左塢鎮準備了大量的鐵鍋,雞膘一到就開始煉油。

  雞油和油渣就好儲存多了。

  這些都不是楊小三關心的事兒,他關心的是家裏新房子的問題。

  後世,喬遷之喜肯定要喫飯的,然後還能收點兒喜錢。

  這時候肯定有的,但是家裏居然沒辦。

  因爲窮!

  家裏蓋房子不僅把錢花光了,糧食也被喫的差不多了,積攢一冬的醃肉、骨頭、豬肝、豬蹄、豬尾巴也消耗了一個精光。

  大伯給了五塊錢,但是拿走的東西是不是多了點兒?不,是多了一些吧!

  喫虧了,但是父親和母親居然還笑的很開心。

  值得一提的是家裏兩隻老母雞都炸窩了,楊小三非常高興,把準備的雞蛋全部換成了商城出品的優質種蛋。

  家裏的雞就是普通的華北雞,屬於小雞種,老公雞最重也就五斤到天了。所以,楊小三全部換成了羅絲雞。

  羅絲雞的公雞最大可以長到十多斤,所以超過五斤哪都不是事兒。羅絲雞的母雞即是很多蛋雞養殖場的蛋雞,公雞則多是肉雞養殖場的肉雞了,可能地域不同有所偏差吧。(村裏養雞大棚即是如此)

  其實,還沒搬家爺爺這邊兒就換上了玻璃窗,可把老爺子樂壞了。

  爺爺摸着玻璃窗戶,感慨道:“大地主家裏都沒有玻璃窗戶,我都住上玻璃窗戶的房子了。”

  “感謝***,感謝黨,新中國都是好啊!”

  爺爺沒有那麼多的詞彙,來來回回就是美、好、忒美、忒好,然後就是不停的發表獲獎感言。

  奶奶也是樂的更不攏嘴,學着爺爺感謝的話,說啥要給主席像上香。

  爺爺瞪了她一眼,道:“沒聽瞎子說,主席不喫香火供品,別瞎整。”

  其他地方不清楚,這邊兒有主席不喫香火供品的說法,所以家裏有主席像、畫的家都不燒香擺供品,到了二十一世紀亦是如此。

  爺爺一換玻璃窗戶各家兒待不住了,這怕比呀!玻璃窗戶就是比窗戶紙糊的好呀,木匠家裏就是在爺爺這邊換上的第二天也換了,結果導致村裏的玻璃不夠了。

  但是,楊小三不僅沒有因爲又要賠錢不爽,反而因爲大夥都還窗戶高興。

  爲啥,他們換下來的窗戶都是純手工製作的老物件,商城裏居然有人當成老手工藝品大量收購。

  當時楊小三也僅僅想試試,畢竟爺爺換下來的窗戶圖案特別漂亮,沒有一根釘子,也用了近百年了,最主要的是紅木的。所以,他覺得能試試。

  後世紅木多值錢,再加上覆古的手工藝,完全不用做舊,所以還買了個高價。

  也不是所有換下來的窗戶都能賣高價,有些破爛不堪的、材料又是普通木材、工藝也很差的處理都不要。但是,村裏有不足三分之一的賣上了好價錢,導致楊小三大賺了一筆。

  最主要的是這件事兒發酵了!

  周圍各村兒都聽說老的硬木窗戶可以換玻璃,做工越精細、材料越珍貴的換到的玻璃越多,於是各村兒紛紛拆窗戶換玻璃,極大的改善了大夥的生活條件。

  爲此,楊小三還收到了很多地主家出品的精品窗戶、屏風。

  不過,也不全是好事兒,各村兒的樹倒黴了,紛紛被砍伐做成了窗戶框。

  劉書記想不明白呀,天天在村委會念叨,道:“想不明白呀,一堆破窗戶能換到這麼好的玻璃,還補給了咱們村兒不少糧食。”

  譚會計從開春就愁眉苦臉的,村裏的家底已經得瑟光了,若是養鴨、養兔場失敗了,村裏信譽就徹底完了。

  這回好了,各村兒換玻璃窗戶居然讓村裏小賺了一筆,而且還有更多人紛紛過來兌換,眼看見底兒的倉庫又要滿呀。

  譚會計笑着道:“我纔不管他們怎麼想的呢!”

  “只要養兔場、養鴨場、大牲口的口糧充裕,愛咋咋滴!”

  李靖遠則解釋道:“這有錢人哪,就有稀奇古怪的嗜好,收藏破瓶子、破碗,連死人東西都敢往家裏嘩啦。”

  “這叫古董是吧!”

  “沒準兒人家就喜歡收藏老窗戶呢。”

  楊小三對此不做解釋,就是告訴他們繼續大力宣傳,人家需要。不僅換給了村裏大量玻璃,還補嘗給村裏好些玉米作爲勞務費,何樂而不爲呢。

  事實證明,利潤是原動力!

  到了後來,各個鎮都聞風而來。

  劉書記知道着獨食喫到頭兒,當機立斷的削掉了一半利潤,讓各個鎮政府去推動玻璃窗戶改造工程。

  這下可好了,不僅潤縣引起了軒然大波,這事兒還驚動了市裏。

  開玩笑,各地玻璃廠產能一直上不去,連市裏都還用窗戶紙、紗布呢,你們農村居然在搞玻璃窗改造工程。

  這個不能忍呀!

  於是,大量的車馬拉着格式的窗戶蜂擁而至,頓時郭家峪村出名了。

  劉書記開始還樂的合不攏嘴,到後來變成了苦瓜臉,道:“事兒是不是搞大了?”

  譚書記也有點兒麻爪兒,但是依然堅定的道:“開弓沒有回頭箭,誰來了我也按照那個價兒來。”

  “劉書記,你可不能把我賣了。”

  劉書記直咧嘴,道:“要賣我也把楊小三賣了。”

  於是,村裏緊急把舊豬圈、大牲口圈、松林禪院改造成了倉庫,裏面堆的全是玉米,但是兌換玻璃的車隊依然絡繹不絕。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