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皇城共鳴
看着身旁的風凌楓和蘇檀,寧謙有些奇怪的問道:“你們不進去嗎?”
蘇檀笑了笑,道:“我們的級別還不到參與這種朝議的級別。”
“說起來,能夠見到陛下,這次也是借了你的光。”
寧謙點了點頭,隨後不再說話,跟着他們等在了皇城外面。
等待着皇帝的召見。
這個過程其實很煎熬,因爲不知道皇帝會什麼時候召見。
但是此刻寧謙卻已經平靜下來,眼神清明,就連在路上的那些紛繁的念頭都消失不見了。
無論怎麼樣,他都已經來到了這裏,繼續想太多,也沒有用處。
他站在那裏,看着眼前的皇城。
皇城規模宏大,氣勢磅礴。
高聳入雲的城牆,雕龍畫鳳的大門,表現出了屬於皇家的氣派與威嚴。
寧謙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建築,擡起頭,一眼竟然望不到城牆的頂端。
這是這座古老巨城的中心,也是大周這片無比廣袤的地方的中心。
感受着這座巨城的古老,寧謙忽然感覺自己的血脈,似乎跳動了起來。
他的眉心一陣跳動,似乎有什麼要涌出來。
寧謙感覺到自己的血脈似乎與這個國家發生了些許的共鳴。
他沉下心來,開始仔細感悟着這種變化。
寧謙覺得,自己的血脈在這個皇城前,似乎產生了一種律動,一種彷彿心臟跳動似的頻率相合。
他似乎能夠感覺到這座皇城,這個國家的喜怒。
這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但是他知道,這絕不是空穴來風。
“這是這血脈之中自帶的記憶嗎?”寧謙的心中升起這個念頭。
他能夠感到,這個血脈和這個國家擁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而來到皇城,激發了這種聯繫。
他有一種感覺,這種聯繫能夠輔助自己的修煉。
這是一種回饋。
屬於天地的回饋。
“所以大周究竟爲這片天地做了什麼?”寧謙看着眼前的皇城,眼神中閃過一抹疑惑的神色。
很明顯,不會有人給他解惑。
正在寧謙沉浸於感悟的時候,天光已然大亮,官員們也三五成羣的從皇城之中走出。
看見寧謙的模樣,衆人的眼神中也不由得閃爍出一抹驚訝的神色。
“聽說這位新皇子覺醒了血脈。”一個大臣看着不遠處的寧謙,眼神中閃爍出一抹笑容,道,“看來傳言不假。”
“恐怕血脈濃度還不低,不然可沒有這麼容易引起皇城的共鳴。”另一個大臣笑道。
“確實,這皇城共鳴,乃是大周皇室血脈所獨有的,能夠加快通明之血的修煉速度。”有人感慨道,“不然一個區區凡品血脈,又何以橫壓諸國?”
“慎言,慎言!”有人提醒一句,“雖然陛下不在乎血脈品級之分,但是難保不會有人說你壞話!”
“對對對!”那人恍然,連忙說道,“林兄提醒的是,我先走了。”
隨後,此人快步離開了皇城。
而那個被稱作林兄的人卻是眸光一閃,轉頭來到了一個高官面前:“大人,我聽到……”
小小官場,勾心鬥角,人生百態。
寧謙並不知道這些,他只是站在那裏,靜靜的感悟着。漸漸沉浸其中,彷彿心神飛散。
忽然,一道如洪鐘大呂的聲音響起:“醒來!”
寧謙心神巨震,瞬間迴歸現實。
他睜開雙眼,卻發現天光大亮,竟然已經過去了兩個時辰。
“這是怎麼回事?”寧謙皺了皺眉。
他只覺得自己似乎陷入了感悟之中,卻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
“你是進入了皇城共鳴。”蘇檀解釋道。
“皇城共鳴?”寧謙有些不解。
“大周皇城乃是開國皇帝親手建造,覺醒皇室血脈之人,處於皇城之中,能夠受到皇城共鳴的洗禮,增強資質,加強悟性。”風凌楓解釋道,“第一次進行皇城共鳴的效果最好,等你獲得聚氣法門,想來聚氣境也沒有什麼瓶頸了。”
寧謙的臉上露出一抹驚訝的神色:“竟然如此?”
他感受着自己的身體,卻是能夠感覺到一種通體舒泰,渾身通透的感覺。
看來這就是自己得到的好處了。
“以後每個月的時間,皇子能夠進入皇城接受一次皇城共鳴的洗禮,到時候,寧公子你的修煉速度還會加快。”蘇檀笑道。
“那就借蘇大人吉言了。”寧謙也笑了起來,對於他來說,無論什麼事情,都不如自己實力的提升來的更好。
“宣,風凌楓,蘇檀,寧謙進殿!”
一道聲音傳遍皇城,傳到了寧謙等人的耳朵之中。
“叫我們了,我們走吧。”
衆人走進皇城,跟在太監的身後,向着皇城裏面走去。
這一路上,奇花異草,雕樑畫棟,表現出了極高的藝術水準,即便是寧謙見到了,也不由得在心中感慨一句:“不愧是皇家莊園。”
幾人腳步很快,即便是皇城很大,還是很快便來到了宣政殿的門口。
這是朝會的地方,很明顯,皇帝沒有離開便將他們召進來了。
“陛下,蘇檀,風凌楓,寧謙帶到。”
三人躬身站在門口,不敢擡頭。
“進來吧。”一道聲音傳來。
“三位,請進吧。”太監的聲音傳來。
寧謙也便低着頭跟着蘇檀二人走進了宣政殿之中。
走在不知道什麼毛皮鋪就的地毯上,寧謙的心中也不由得隨着腳步忐忑起來。
“臣風凌楓(蘇檀),參見陛下。”
“草民寧謙,參見陛下。”
三人鄭重行禮。
“免禮。”一道聲音響起,三人站起身來,但還是不敢擡起頭來。
“你叫寧謙是嗎?”一道聲音響起。
寧謙一愣。
這不是方纔叫醒自己的聲音嗎?
事實上,如果不是這道聲音,他恐怕就在感悟之中,心神消散了。
皇城共鳴雖然有好處,但是也不是能夠一直沉浸的。
原來,那道聲音的主人就是大周皇帝嗎?
心裏想着這些,寧謙也沒有怠慢,連忙行禮道:“草民正是寧謙。”
“擡起頭來,讓我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