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AI模型限制出口
動不動就是幾十億美金甚至上百億美金的投資,看着都嚇人。
而如此龐大的投資,自然離不開充足的資金。
智雲科技體系的一系列公司,動用的資金乃是智雲自身的盈利,也只有智雲科技這種體量才能夠支撐的起來如此龐大的投資。
智雲微電子的上百億美金的多家大型晶圓廠的投資,華星科技在屏幕領域的二十多億美金投資,還有威酷實業接受戰略投資獲得的二十多億美金的大型代工生產基地的投資。
這還只是一部分而已,實際上智雲科技投資的領域非常多,而且很多是目前看來和手機,智能設備這些東西關係不大的東西。
比如徐申學爲了提前佈局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先後砸下去了好幾億美金,收購了好多家海外企業……3D人臉識別技術,其實是一種綜合性的工程,是需要多方面的技術支撐的,爲了加快研發速度,智雲科技一邊自行研發各種技術,一邊砸錢收購各類技術以及專利。
更多的還是爲了收購專利……甚至很多專利其實智雲科技都不需要了,但是依舊會收購,爲了的就是建立專利封鎖,避免讓競爭對手也得到。
徐申學希望在未來推出3D人臉識別技術的時候,全球範圍內依舊只有自己一家,並且能夠壟斷很多年。
因此智雲科技在3D人臉識別技術的佈局上,不僅僅是自己研發該技術,同時還在堵其他廠家的路。
除了人臉識別技術外,萬金科技那邊還在推動屏幕指紋技術的研發。
在徐申學看來,最好的手機解鎖方案,不是單獨的人臉識別或者指紋識別,而是兩者兼備……智雲手機要做就做到最好,兩者都提供給消費者,到時候消費者你愛用什麼用什麼。
同樣的,爲了構架未來的屏下指紋技術的獨創性,智雲科技的投資部門也在全球範圍內買買買……打包收購幾乎一切關乎屏下指紋的創業公司,專利,尤其是專利。
不過這東西想要壟斷比較難,至少人家四星就不搭理你……
其實當下很多手機廠商都已經展開了屏下指紋的研發,爲什麼?
因爲智雲在普通指紋技術裏,把專利卡的太死,這兩年也就水果那邊趁着動手早,直接把當時全球第二的指紋技術廠商打包帶回家,然而其他手機公司就很麻煩了。
因爲專利封鎖的緣故,搞的一大羣手機廠商都沒辦法使用電容按壓指紋技術。
怎麼辦?
走其他路子啊。
以四星爲例子,他們在研發虹膜解鎖技術,同時也在研發屏下指紋技術。
其他廠商也不例外,很多都在研發屏下指紋技術……就連水果也不例外。
他們把這一技術,視爲突破智雲在指紋技術領域的封鎖的最好機會。
在當下的識別解鎖領域裏,電容按壓指紋、屏下指紋、瞳孔解鎖都有人在搞。
至於人臉識別識別,其實也有……但是基本都集中在2D人臉識別領域,這玩意安全性太差,在智雲科技裏,這所謂的2D人臉識別技術,都是作爲相冊附帶功能,用來整理、分類相冊的,可從來沒有考慮過把這玩意用在解鎖領域。
智雲要是把這玩意用在手機上,用來解鎖手機……回頭就得上全球新聞頭條,負面的那種。
一羣人拿着照片成功解鎖智雲手機,那麼智雲科技的股價得暴跌,銷量也得暴跌。
因爲在很多人眼裏,智雲手機是高科技的,安全的……你拿個照片都能解鎖智雲手機,這對智雲手機的品牌絕對是核彈轟擊式的打擊。
因此智雲科技是不可能搞什麼2D人臉識別的,哪怕智雲科技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儲備,要遙遙領先於其他手機廠商。
智雲科技在未來的解鎖領域,是把重點都押寶到了3D人臉識別裏,同時也兼帶屏下指紋。
來個雙管齊下,追求一統江湖!
在這個需求下,智雲科技在這識別解鎖領域裏投資,也是非常大的。
然後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投資,比如搞各種玻璃材料,陶瓷材料,試圖尋找一種未來更好的機身材料。
然後也再重點研發無線充電技術、5G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無線充電技術、5G技術以及玻璃.陶瓷機身材料,這些都是高度關聯的。
因爲採用無線充電技術以及5G的話,那麼就不能繼續使用金屬機身了……這樣信號衰減太嚴重,信號會非常不好。
這個時候就需要玻璃或陶瓷這種不會導致電磁信號衰減的材料來作爲機身材料了。
這些,都是直接用在手機上的各類技術研發,都是屬於比較表層的東西。
此外智雲科技還有一大堆的更深層次的研發項目,比如圍繞着雲計算,大數據這些東西背後的衆多底層技術的東西,以及最受關注的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相關研發了。
人工智能‘小云’,一經推出後就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轟動,更是直接催動了人工智能浪潮。
隨後水果也不甘落後,愣是加班加點拿出來了一個SIRI語音助手。
還是後來人們經過詳細對比試驗發現,這兩者區別非常大……具體也很難說,就是小云要更聰明一些,SIRI就有點傻乎乎的。
而導致這種原因,主要還是因爲小云就不是普通的語音助手,人家是正兒八經,基於深度學習而來的AI!
哪怕智雲手機上搭載的AI,其實只是智雲研究院那邊推向市場的超級嚴格閹割版本,但是一樣能夠吊打衆多語音助手,大數據模型這些東西。
至於真正的AI,其實智雲研究院從來都沒有對外公佈過,那玩意都在持續的進行祕密大規模訓練,並且分成了多個子系統!
外人第一次看見真正的AI,那還是徐申學親自拿着這玩意去做彙報的時候,AI控制下的機器狗和無人機相互結合,給參加彙報的衆人來了一番來自未來的震撼。
無人機直接攜帶機器狗在AI的控制下,進行自主飛行,然後降落,釋放機器狗,機器狗同樣自行規劃路線,識別進行清理程序,結束清理後,無人機再一次啓動搭載機器狗返回。
雖然整個過程看上去很都拉跨,尤其是機器狗的行動極爲緩慢,而且就跟一個智障一樣總是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但是依舊無法掩蓋給人帶來的巨大震撼!
因爲這幾乎是科幻電影裏纔有可能出現的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