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4:關於未來!
彼時二戰已經結束,
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經濟,
搞經濟就必須有貿易,
而貿易就離不開航運!
當時美英等帝國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船隊,
奈何船員工薪大升,
搞的船東們不堪重負。
再加上這些國家的海員工會力量太過強大,
若船東採取低薪制或僱用第三世界的船員,
必會招致海員工會的干預和控告。
在這種情況下,
美英諸國的船東不得不收縮船隊規模。
航運業開始向欠發達地區轉移,
從50年代中期起,
希臘、東洋、港島的船東迅速崛起。
從綜合條件講,
港島最有希望成爲新一代的航運明星。
一來,
港島的經濟增長迅猛,
但工薪上漲總要遲兩拍,
這是因爲港島的獨立工會勢單力薄,
無法給工人爭取漲薪。
二來,
內地和東南亞的來港移民源源不斷,
成爲業主固守低薪制的溫牀。
舉個例子,
快60年代的時候,
老美的船員月薪普遍達到2000美元,
而港島船員的月薪僅300港元,
以1:6的自由兌換率計算,
兩者薪酬懸殊40倍!
三來,
港島的稅率爲世界最低,
這成爲船東逃稅的天堂。
四來!
高要的目光不由自主犀利,
禁運!
再過3年,
東方會出現一場改變世界局勢的戰爭,
而戰爭中出現的禁運會把運費擡到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從港島至內地及半島的每噸貨物運價竟達150美元!
後世同等航程每噸貨物運價只有10—20美元(視貨物類別而異)。當年的150美元,
相當於今日的1500美元,
兩者運價懸殊100倍!
船就是行走的印鈔機,
只要開動,
錢就會源源不斷的飛進船東的口袋!
然而利潤大就意味着風險大。
港府執行聯合國決議實行禁運,
要闖過港島海關這一關,
已是不易。
再往上,
灣灣海峽滿是水雷。
愈接近半島危險愈大,
若是船隊的運氣不好遇到老美的巡洋艦,
那就完了。
不是被扣留,就是被擊沉。
船毀人亡、爲之破產的船東大有人在。
不過沒關係,
上帝哪怕關上了所有的門也會給人打開一扇窗。
高要目光看去東面,
戰爭使東洋的經濟絕處逢生。
由於地理的原因,
東洋成爲老美的後方基地,
其產業界獲得了大量的戰時特需訂單。
有意思的是,
東洋是外向型經濟,
其工業化路子跟港島是一樣的,
都必須依賴海外的原料市場。
雖然跑東洋的運費夠不上150美元一噸,
不過盈利仍十分豐厚。
最妙的是,
港島不缺水手,
遠的不說,
只高要身邊的這一撥人全部都是疍家仔,
他們從小在風浪中長大,
根本就不怕什麼風浪大。
高要在腦海中捋了遍,
他的思路也差不多形成,
富貴險中求,
航運不能不搞,
50年開始的暴利走私也不能不參與。
高要盤算,
霍先生走過的路子自然是極好的,
只是卻不適合自己,
看來只能走那幾個船王的線路了。
想透這點,
高要的目光便又明亮幾分。
船運基本確定,
剩下的當然及時地產置業這塊。
當前這個年代,
由於內地政權易手,
大量的資金跟人手涌進港島,
港島的各行各業蓬勃發展,
再加之“聯邦特惠稅”政策在港島的實施,
中外商人紛紛涌來,
社會對土地和樓宇的需求十分強烈。
而這種強烈的需求會一直存在!
這也讓港島的地產業開始成爲造富最厲害的行業,
華人也通過地產開始登上港島的舞臺,
並最終壓了洋行一頭,
到了最後,
社會財富幾乎全部都集中於地產。
高要暗暗點頭,
差不多,
想着便沉沉入睡。
翌日,
精神飽滿的高要掐準時間從水面鑽出,
而後找了個地方擦身換上新洋服,
這才大搖大擺的走去有如雜貨鋪。
人逢喜事精神爽,
兜裏有金,
腦子裏有主意,
神氣逼人的高要看的一干趁早出來漿洗衣服的師奶們目光都已發直,
“要仔雖然是個窮光蛋,不過是真神氣。”
“話說回來,招來做上門女婿怎麼樣?”
“對啊,無父無母的,上門女婿多好?”
“就是,一個女婿半個兒呢。”
高要耳朵尖的很,
他回頭一看便哈哈大笑,
“六嬸,免了,你家那千金我可無福消受。”
六嬸家的千金是絕對的千斤,
要哥敬謝不敏。
六嬸氣的跳腳,
“要仔你個王八蛋,如花多少踏實?”
“看過她的誰不說她有福氣?旺夫的啊,懂不懂?”
“要不是看你人模狗樣,我還能給伱這個機會?”
“是,是,是。”
六嬸家的如花身高150,
體重也是150,
高要想起來就覺得太有福氣了,
便撒丫子跑的飛快,
直惹的一羣師奶們笑的棒槌都快揮不動了。
六嬸悻悻道,
“我本來以爲要仔是個超凡脫俗的人,沒想到他也是個俗人。”
高要總算跑到了有如雜貨鋪,
燕妮正在生火熬粥,
“要哥。”
燕妮的神情看起來好多了,
她感激道,
“昨天真是不好意思,麻煩你了。”
昨晚她要哄麗萍睡覺,
所以老早就睡了。
“大嫂,你這話講的我難爲情。”
高要看雷官泰似乎沒醒,
就問道,
“泰仔怎麼樣了?”
“好多了。”
燕妮鼻子發酸,
“淤青也消了不少。”
“那就好。”
男女有別,
雷劉三也沒過來,
高要便站外面不時跟燕妮說些閒話打發時間。
差不多半小時後,
報童咔咔就跑來有如雜貨鋪放下碟報紙就跑。
當前這個年代,
報紙是瞭解外部的重要渠道,
也是商業貿易的主要平臺,
高要是懂英文的,
便先抽出憲報。
憲報由政府物流服務署發行,
受命於其署長及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其中一個第六號副刊屬於公共啓示,
港府發賣戰後物資等內容都在上面,
機器、舊船…
高要心道等泰仔身體好點後,
就可以讓他去看看船,
這上面的價格必然便宜。
看完憲報的高要撿起其它報紙開始翻閱,
出售清水灣220號地段?
高賓正拎着油紙包走過來,
他大聲道,
“要哥,新鮮出爐的包子、油條。”
“正點啊。”
高要的目光頓時意味深長,
是了,
艇仔賓也不能老是打打殺殺,
應該給他條通天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