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189: 公屋是個好計劃!被觸動的鬼
一個城市想要發展就必須要讓人能夠留下來,這裏面最基本的就是房子咯。
如果連一個遮風擋雨的地方都沒有,高要相信這個人對這個城市肯定也沒什麼感情。
簡太聽懂了,她滿臉的不可置信以及佩服。
這確實是做慈善,但是從她的角度來考慮的話,這應該是政府做的事情,結果mr.高要以一人之力來做?
這好像就是親愛的講過的非牟利性建屋?
“mr.高。”
簡太無以形容內心深處的震撼,她平復下情緒而後說道:“會不會很艱難?”
高要無所謂道:“有些事總是要有人去做的。”
“如今流離失所人居多,如果他們有個地方可以安身立命,我想對於港島的社會治安也能有點幫助。”
高要既有私心也有公心,但是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他都認爲只有解決了後顧之憂,別人纔會拼盡全力去發展。
後世的時候,港島的經濟之所以能夠飛速發展,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港府配合市場需求推出了公屋。
讓低收入者只要用其月收入的十分之一就能住進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地方。
簡太默默點頭,她想mr.高雖然好名,但是卻真心想爲社會做事,比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強上1萬倍。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簡太確實不知道,她見過很多紳士,也參與過很多慈善,但是絕大部分的慈善都是走個過場。
說簡單點,在簡太看來,慈善不過是一種變相的利益交換。
但是這種交換畢竟還是可以惠及到需要的人,所以簡太認爲做慈善也是件極好的事情。
她本來以爲高要也是這種…
卻沒想到高要是真的要做慈善,她想,難怪在西營盤的時候,mr.高會跳下水去救人。
這是一個真正的騎士!
簡太認真說道:“不過我可以保證,如果你想做的話,我會絕對支持你,我以愛德華家族的名義發誓,絕對不會有人干涉你。”
高要眼眸中不自覺閃過道精光,他敏銳的抓住簡太語句中的重點,這個太太的來頭好像相當可以。
再想起上流社會多流行喫軟飯,他忍不住想,簡禮夫這鬼佬不會是喫軟飯上位的吧?
他猜對了!簡禮夫上位還真是靠的簡太家族。
這個說來話長,暫時就按下不表了。
“謝謝太太。”
高要站起親吻下簡太的手背:“到時候奠基,我再來邀請太太。”
“真是個優雅的紳士。”
簡太想不到東方竟然還有這般品德高貴的騎士,她算下時間,幸好新總督在2個月後就會過來。
到時候騎士總應該拿到屬於他的勳章。
簡禮夫回來了,他看簡太在發呆,便微笑道:“親愛的太太,今天又有什麼事困擾到伱?”
簡太抿嘴:“倒沒有,剛剛mr.高過來了。”
“噢,我正準備向他祝賀。”
簡禮夫笑着從包裏拿出一個文件袋:“他的第一高樓計劃通過了。”
“雖然坎坷了點,不過結果總是好的,現在就等巴馬丹拿的設計了。”
第一高樓對於港府來講其實是很振奮的一個事情,雖然有點遺憾這計劃竟然是從華人口中提出來的,不過他們都覺得這個時候確實需要個地標來振奮人心。
如此,自然就通過了啦。
“第一高樓當然是好的。”
簡太倒了杯紅茶端給簡禮夫:“但是我更喜歡他的新計劃。”
“哦?”
簡禮夫眼睛一亮:“這個mr.高又有什麼主意?”
他跟着笑:“剛剛我們開會的時候,羅蘭士把電話打進了總督府,說mr.高妄圖搞亂電力市場。”
簡太怔住:“電力市場?”
簡禮夫奇道:“他沒跟你說起?”
“今天金鐘發賣一組電機,據說功率可達20兆瓦,差不多可以滿足整個九龍的需求。”
簡太認真傾聽,這個mr.高的手筆總是讓人意想不到啊,怎麼會想着去搞電?
“你也知,中電在戰時把發電機組炸燬,現在電力供應便有點不足。”
其實戰時的時候出於戰略需求,港燈也炸燬了電機,不過遮打比嘉道理家族要幸運,最起碼他們沒有被抓去閘北拘留所關起來。
話又說回來,誰讓嘉道理家族是猶大呢?
“所以羅蘭士很想買下電機,有了這個,中電就可以完成給整個九龍供電的計劃。”
簡太幽幽道:“但是被我們親愛的mr.高捷足先登了?他要搞電廠?”
簡禮夫聳聳肩:“應該是。我就說之前的時候他爲什麼問我開電廠的事情,原來早有準備。”
港島沒有什麼反壟斷條例,簡而言之,就是有能耐的話,你可以搞壟斷。
反過來講,它也不會對一個行業設限。
所以雖然目前港九已經有兩家電廠,但實際上港府從來沒有在法律上規定它不允許再開新的電廠。
對於如高要這等大富豪來講,那就夠了。
“港府當然不會答應羅蘭士的要求,不過可能會在施工上面做個限制。”
簡禮夫說道:“親愛的mr.高可能要自己來鋪設電纜…應該有點麻煩的。”
簡太說道:“他今天找我,說仁孝堂基金快註冊好了。”
“那就捐款咯。”
簡禮夫看的多了,搞慈善就是買名,他無所謂。
“他想爲貧民蓋樓。”
簡太飛快說了簡禮夫的想法,而後便靜靜的看着他。
簡禮夫寒毛倒豎:“居者有其屋?”
簡太默默點頭:“他說總得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是啊,是啊…”
簡禮夫難以扼制心中的激動,居者有其屋,是了,他就說最近港島缺什麼,缺的不就是這個麼?
如果把這個作爲施政綱領的話…
哦,不行,得等新總督過來…
簡禮夫站起,他還是無法控制澎湃的熱血,便在屋裏走來走去,
“厲害,真是厲害。”
他佩服不已:“我看他遲早是第二個賀東爵士。”
賀東是當今華人中的第一望族,跟鬼佬的關係相當ok,隨時可以進出總督府的啦。
“我看不止。”
簡太毫不掩飾對於高要的欣賞:“起碼賀東爵士就不會想到這個。”
“他現在只想爲女王點下捐獻要名。”
這個倒是,先前賀東有給女王寫信,表示只要皇室願意頒發勳章,他願意捐獻1萬英鎊。
不過皇室沒答應!
簡禮夫忽的靈機一動,再拍下電機後來找夫人講搞這什麼公屋?他心想這裏面不會有什麼聯繫吧?
“看來我得去找mr.高聊聊了。”
“那就一起去咯。”
簡太說道:“上次阿霞她們過來有做邀請。”
“哦,對了。”
簡太想起一事:“阿霞說mr.高想在半山置業。”
簡禮夫眨巴下眼皮:“你的意思,我介紹下唄?”
簡太抿嘴:“我想你手上應該有的。”
簡禮夫嘆氣:“那就做個正式的拜訪吧,到時候你可以先約mr.高的夫人們過來看地方。”
“山頂道76號,剛好是賀東爵士的鄰居。”
“只要他能不眼紅。”
賀東的宅邸是當時港島最豪華的,其佔地面積有近120萬平方英尺,他那時候買的時候花了6萬,到了後世,這個地方賣了51億。
簡太咯咯嬌笑:“mr.高是真正的騎上,他應該不會如此沒風度。”
……
好消息是一串接一串,高要剛回家便接到林景通報:“老爺,剛剛有個叫桑達士的洋人說幫你找到了一個電力工程師,說是東南無線電專科學校的教授,他叫鄺光明。”
“這是他的聯繫電話。”
高要眼睛一亮,桑達士這個鬼佬做事還是靠譜的嘛。
“這位桑達士先生還說,他已經拍電報給了施貴寶總部,那邊回覆會轉發給柏林·格林。”
“good。”
“太太呢?”
林景低頭:“兩位太太帶麗萍小姐去銅鑼灣看洋戲了。”
高要聳聳肩,從龍城回來確實應該去散散心。
說話間,阿芬急急走來:“老爺,剛剛有個電話打過來,她說她是簡禮夫的夫人,準備在下午的時候登門拜訪!”
高要立馬吩咐林景:“去把太太找回來。”
“阿芬,去請一位西廚上門操持,要採購什麼你跟着安排。”
高要曉得簡禮夫等人一直喫的西點,雖然說中餐天下第一,但是他同時也尊重別人的飲食習慣。
“至於細節這塊,你們安排。”
高要拿着寫有鄺光明電話的紙條就走進書房,簡禮夫他們過來還要時間,當務之急還是招攬人才。
他想好好誇獎了下桑達士的好朋友精神,而後便直接把電話打給鄺光明。
東南無線電專科學校創辦於去年,位置在大南街,當時條件很是簡陋,全校師生也就是十來人…
而這個鄺光明畢業於中山大學機電系本科,是絕對的專業人才,老實說,如果讓高要去找的話,他一下子還真是無頭蒼蠅。
“喂。”
聽這聲音,鄺光明頂多30出頭,高要開門見山:“鄺教授,我是高要。”
那邊顯然知道高要,當下便啊呀一聲:“想不到竟然是高先生當面。”
高要直接說道:“教授,我認爲港島接下來的電力需求會非常龐大,而電力是工業之母。”
高要雖然講的快,吐字卻很清晰,他也沒有搞什麼煽情,而是很直白的說道:“我已經拍下20兆瓦的電機組,擬在九龍設廠,請教授幫我。”
那邊一怔,顯然在消化高要的說法。
鄺光明遲疑下說道:“高生,你能打電話給我是看的起我。”
“但是此事事關體大,我需要考慮。”
“當然。”
高要又沒有讓人納頭就拜的本事,挖人才當然要三顧茅廬啦,當下就笑道:“很高興教授能接我這通電話。”
他說道:“我以爲,我們在港島這邊不能事事都靠洋人,總該自己踩一踩闖一闖。”
“謝謝。”
掛斷電話的高要摩裟下巴,他叫了個人進來吩咐道:“去看看東南無線電專科學校是什麼情況。”
“再打聽打聽那邊一個叫鄺光明的人的家庭情況。”
高要抓出一沓錢遞過去:“銀紙開路,不要驚動人家。”
小弟躬身:“知道,老爺。”
千頭萬緒啊,高要算下時間,便讓灰狗跟啞七看好門口不讓任何人進來,他自己則貓進空間。
一來休息恢復精力,二來麼當然是藉助這裏的時間思考接下里的佈局。
高要認爲簡禮夫這個政客應該能猜出自己的心思,否則不至於這麼快就帶簡太上門。
這說明公屋這件事對於簡禮夫的觸動很大。
那麼現在高要的選擇來了,要造什麼樣的公屋?
港府一開始其實根本沒有蓋公屋的想法,其巴不得官地賣的越貴越好,是因爲從50年代開始,那些木屋區接二連三的因爲管理不善而發生大火。
最嚴重的一次是石狹尾大火,所有木屋燒成一片白地,起碼有幾萬人流離失所。
當時那場大火對於全港上下的觸動很大,民意沸沸,倒逼港府不得不成立房屋委員會來抓這個公屋建設。
第一代公屋是臨時爲了解決流民的住宿需求才建立的,工程趕的很急,也不會去考慮具體的住宿條件,總歸就是讓人有個地方住而已。
根據後世記載,第一代公屋總體成h形,高6層,每層大概有61間標準房間。
房間的話都是背對背,然後四面外是走廊。
住宿條件是五口以上家庭的居所爲120平方英呎,1月租金爲14元港幣;小些的單位爲86平方英呎,月租金爲10元港幣。
然後在兩翼的中間是公用的廁所和沖涼房,在每翼的一端是儲藏室…
條件當然不能算有多好,但是肯定好過木屋。
這是第一代,而第二大的公屋情況就好多了,樓層更高、空間也更合理,而且每家都安排上了廁所跟自來水…
到底用第一代還是第二代呢?
高要揹着手在空間中走來走去,第一代成本低造的快,第二代成本高造的慢…
忽的,高要忽的想起後世某些人的提議,如果公屋蓋的太好,或許入住的就不是真正需要的人,而是那些有家有業的…
高要定住腳步,當時很多人都有抨擊,說這些專家站着說話不腰疼,但是他現在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他忽然發現在當下這個提議竟然是如此的貼切!
他知道怎麼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