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321:請叫他高博士,新一代教育

作者:成事非天
臨近過年,好事連連。

  重光後在一片廢墟之中艱難開課的港大在收到高要的200萬捐款後,毫不猶豫的便給高某人來了一場頒獎儀式。

  當然了,領獎的並非高要一人,除了他以外,還有賀東。

  戰後,賀東率先給港大捐款100萬,以資助港大重建女生舍堂。

  而港府也在第一時間撥款400萬支持港大重建,其他社會賢達也是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不過如高要這般一次性捐200萬的,那是絕無僅有。

  200萬啊,在這個年代,誰捨得這個手筆?

  賀東之所以捐100萬,不僅是因爲其是大家公認的大富豪,更是爲了洗名。

  畢竟3年日佔時期,他名義上避走濠江不問世事,實際上在那邊卻跟小鬼子做生意做的風生水起。

  否則也不能剛回港島就拼命捐錢的嘛。

  港大中文學院高朋滿座名流薈萃,在高要獲得港大中文學院榮譽博士證書後,全場都陷入了高潮。

  人羣中如周溪年之流羨慕的眼珠子都紅了。

  沒錢的時候想要有錢,有錢了嘛就想要有名,所以要上下鑽營,又要捐錢做慈善。

  搞來搞去,就是想盡量洗刷掉身上的銅臭味。

  人人都愛錢,但是人人都不想提起錢。

  便如周溪年,他在官方場合,希望別人稱之爲周議員,在私下場合,他喜歡人家叫他周醫生。

  而在東莞人面前,他又希望鄉親們親切的喊他週會長。

  但是這些稱呼都遠遠比不上博士!

  “以後就不是高會長,而是高博士了。”

  周溪年真是各種羨慕嫉妒恨,他也想被人叫做周博士,但是港大不鳥自己啊。

  我頂你個肺!

  他的心真是鑽心的疼!

  博士這個稱呼多少高端?立馬就能夠把身上的銅臭味給洗乾淨,簡直就是天生爲大亨而生的。

  譚煥堂也很羨慕,不過他就看的很開了,高博士一出道便如倚天之劍,鋒鋩不可一世。

  是世間之奇才!

  他覺得跟這種人沒什麼好比的,比了那就是糟心。

  當下就寬慰:“親家公,看開點。”

  “以你的地位、能力,我想用不了多久,就能獲得博士稱號。”

  博士想考是肯定考不上了,也只有對教育有重大貢獻,以及相應的名氣、地位,纔會被港大授予。

  榮譽博士那也是博士,到了外面,也是被認可的啦。

  周溪年看開個屁啊,從前的時候,這是小高!後來成了高會長,現在又成了高博士。

  要是這都能看開,他還出來做個毛的議員。

  “看來我們東莞商會也要跟上了。”

  老實說,周溪年嫉妒歸嫉妒,卻也是心服口服。

  在場所有人,不會有人有任何異議。

  因爲高博士獲得這個榮譽稱號是實至名歸!

  號召開設天台小學、識字班、建設師範學院…

  哪一樣不是對教育有突出貢獻?

  譚煥堂略略點頭:“九巴目前就在給司機、售票員掃盲。”

  掃盲是當務之急,來港的人五花八門,絕大部分又目不識丁,偏偏他們都有自己的鄉音。

  交流起來雞同鴨講,所以不得不依仗宗親會或者本地鄉人做工頭。

  但是長遠來講,這顯然不利於發展,只有統一識字,可以做到勉強交流,這樣才能利於發展。

  “親家公。”

  主席臺上賀東跟高要正在輪番發言,時不時便有掌聲響起。

  譚煥堂一邊鼓掌一邊隨口說道:“我擬移居南洋。”

  周溪年倒也不奇怪,就說道:“也好。”

  “我那九巴的股份,你可有興趣?”

  周溪年沉吟下,九巴是二少(鄧肇堅)、雷醫生(雷瑞德)、譚煥堂、林明勳等人在30年代的時候合夥創辦的。

  不過當前主要話事的是二少跟雷醫生。

  這兩個傢伙都不是好相與的主啊。

  便搖搖頭:“忙不過來。”

  譚煥堂哦一聲,他目光看向臺上講話的高要,而後詢問道:“親家公,你覺得高博士如何?”

  “他會不會有興趣?”

  “有,必須有。”

  周溪年不假思索道:“高博士在九龍有紅牌車以及小巴,公共交通這塊,他是肯定有興趣的。”

  沒有人能比周溪年更瞭解高要了,畢竟他是仁愛堂慈善基金的會董之一。

  而仁愛堂大部分的慈善活動都是發生在九龍那邊,經常過去的周溪年可是觀察到了不少東西的。

  譚煥堂哦的一聲便不說話了。

  高要終於講完,滿面紅光的他跟打了場勝仗似的,下來後便不停跟人拱手:“好彩,好彩。”

  他樂的兩條眉毛都快飛走。

  博士啊,捐錢捐出來的博士那也是博士啊,是不是?

  別人想捐還沒這個機會呢!

  “高博士。”

  “賀博士!”

  高要跟賀東相視一笑,一個是新秀,一個則是舊時代魁首,卻同時獲得港大榮譽博士稱號。

  實在讓人感慨。

  要說感慨,更感慨的是賀東纔對,他望着面前的高要,心內感慨萬千。

  年輕人如紅日初升,鋒芒畢露啊。

  小小年紀便拳打腳踢拿到榮譽博士、CBE、太平紳士等諸多榮譽稱號,放眼兩江之地,未見有這般神異之人。

  “以後港島,你多費心。”

  “不敢,不敢。”

  看似是託付,高要心內卻不以爲然。

  他已非一年前的嫩雛。

  在這一年中,高要已經知曉許多祕密,他不崇拜任何人,也不蔑視任何人。

  賀東也沒多講,年輕人沒有盛氣凌人,這便極好:“失陪。”

  他已經80有幾,能夠自己上臺領獎然後再口若懸河,在當前這個平均壽命只有50歲的時代已經非常的了不起。

  高要恭敬道:“賀博士慢走。”

  賀東一走,高要就成了人羣的中心。

  大家不羨慕他有錢,只羨慕他在這個年紀竟然能夠獲得榮譽博士稱號,而且還是在大騷亂之後。

  這說明一切都已蓋棺定論!

  這纔是大家最羨慕的地方,搞了這麼大的事,港府竟然沒有秋後算賬,這是王室的親戚吧?

  面面俱到的高要好不容易纔脫離漩渦,他摸一把汗,而後纔對帶着兩人走進的孫立仁笑笑:“仁哥。”

  “老闆。”

  孫立仁說道:“我來給你介紹,這位是大公報的胡政之胡記者。”

  “這位是大公報的李俠文李記者。”

  高要慌忙跟兩人一一握手,他熱枕說道:“文章報國!想代表讀書人一點不屈不撓的正氣。”

  “這個好啊,不愧是報業翹楚。”

  高要轉頭對孫立仁說道:“仁哥,我們遠方日報還是要多學習下大公報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精神。”

  “不敢,不敢。”

  胡政之本來以爲少年成名自然意氣風發,講話或許會尖銳許多,他是有心裏準備的。

  卻沒想到高博士竟然這般溫和,便趕緊道:“高博士謬讚了。”

  “不,不,不。”

  高要認真說道:“我一向對仁哥講,辦報定要學習大公報。”

  “要不偏不倚,定要客觀。”

  在此之前,大公報確實如此,它誰也不站,該罵的時候一點都不客氣,該表揚的時候也極盡讚賞。

  如此,在紅色方面,其被罵爲“法西斯幫兇”。

  而在刮民黨這般,大公報則被罵是匪黨廣播的應聲蟲,甚至還發起三查王芸生運動。

  胡政之滿面微笑,認同就是最好的讚美。

  “我聽孫記者講,高博士看中我報社的一位記者。”

  大公報習慣性把所有工作人員都稱之爲記者,對外面的同行基本也是如此。

  高要忙道:“確實有這回事。”

  他笑道:“我看查記者的筆桿子犀利無比,想請他過來幫忙。”

  胡政之爽朗一笑:“小查記者的筆桿子確實硬的很。”

  他覺得有幾分稀奇,小查記者不過是報業新生,雖有幾篇社論,卻也只是新手上路罷了。

  這小查記者當前最主要的工作其實是翻譯…

  怎麼就被這名聞兩江之地的高博士看上?

  不過胡政之已經通過多方渠道打聽清楚,曉得這高博士雖然看起來斯斯文文又和氣,實則是橫行黑白兩道的大亨。

  往後大公報如果想在港島風平浪靜的發展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得罪這種人,如有可能,還是要結個善緣。

  便笑道:“能得高博士青睞自是查記者的福氣。”

  “只不過查記者他家有雙親,又做的神仙美眷,恐怕未必會來港島。”

  事實是,胡政之來港後便頭疼這個問題,他需要翻譯,但是早就定好的張契尼的太太臨產,來不了。

  而那邊徵求蔣定本、張美餘、小查三人的意見所得到的回覆都是最好不派去…

  高要哈哈一笑:“當然,當然,絕不強人所難。”

  “如果願來便最好,要是不願意來,後面自然便看緣分。”

  胡政之心內鬆口氣,倒不是個霸道的主,那就還好。

  便趕緊道:“高博士放心,我會寫書一封過去。”

  “好,好。”

  高要絕不怕小查不來,因爲這位先生是個不安分的主…

  而且查家的門風是男兒志在四方…

  “大家常來往,失陪。”

  賀東既走,高要便是絕對的主角,而且又臨近過年,許多人都想在過年前在高要這邊留個印象。

  這樣到時候便有藉口上門來拜年。

  對華人來講,新年的時候能不能上高公館拜年可是相當緊要的事情。

  臨近過年,有許多人赴港,這其中便包括唐俊毅!他是專程來找高要開辦中文學院的。

  去年的時候,無線電專科學院的鄺文熾帶張琪昀來高府拜訪,談起開辦專上學院的事情,那時候高某人便一口允下開辦學校的事情。

  本來約好的是12月份前過來,不過因爲一些原因,拖到快過年了,唐俊毅纔有時間趕來。

  唐俊毅,學名毅伯,宜賓人師從熊十力、方東美、梁漱溟等,是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

  絕對的文壇大家!

  高要握着唐俊毅的手直甩,要哥他就是尊重文化人。

  早先的時候,高某人還配合聯合接了一批名流來港,不過這些人太高端,而且明顯是紅色眼裏的肉,他不想沾。

  唐俊毅就不一樣了,這是明確要來港辦校,要在這邊培養學子並復興中華文化的。

  是高要可以放到碗裏的肉!

  “唐教授。”

  高要歡喜不已:“等你等了許久,總算有緣見面。”

  唐俊毅苦笑,高博士確實熱情,就是這力氣有點大,便吭吭哧哧說道:“高博士,如果不介意的話,不如手鬆了再講?”

  “我是真手無縛雞之力啊。”

  高要趕緊鬆手:“抱歉,抱歉,一時喜之不盡。”

  唐俊毅倒沒有怪高要的意思,反而心下歡喜,這說明高博士確實非常重視教育這塊。

  便笑道:“是我來的唐突,也沒有先上門拜訪。”

  “不當這麼講。”

  高要說道:“照理,應當是我來拜訪纔對。”

  他跟着問道:“唐教授這一次來可是全家過來?”

  唐俊毅慌忙說道:“我先來做個代表,年前還要趕回去。”

  “如果沒問題,大家會在年後一起過來。”

  “好,好。”

  高要自詡要做教育大亨。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當前港島不愁學子,愁的是如唐俊毅這般真正的教育大家,爲了引得鳳凰來,高要是絕對捨得栽梧桐樹的。

  當下便目光炯炯說道:“唐教授,我已經選好地方,便在深水埗桂林街。”

  “那裏裏雜差房近,生活也便利。”

  “往來好照顧。”

  “等後面若是場地不夠或者不合適了,我們再另選地方。”

  當前辦學院是有個地方落腳就得,肯定不能跟後世一樣。上來就是大手筆又蓋學校樓又蓋宿舍樓什麼的。

  畢竟步子邁大了,容易扯着蛋嘛。

  “至於諸位先生的住宿問題也不用擔心。”

  高要說道:“我在深水埗還留着一些房子,到時候一家住一層,大家將就下。”

  他有點慚愧:“港島畢竟是小地方,實在不能跟十里洋場相比。”

  當前港島確實就是個小池塘,也是因爲這個,港府才堅持把港島定位爲國際中轉港,並且在稅收方面做各種優惠。

  目的就是吸引船隻靠岸。

  不過就算這樣,港島的城市建設別說不能跟上海灘比了,連現在的臨安府都比不上…

  這都48年了,港島真正繁華的街道還是隻有兩條——德輔道和英皇道。

  跟內地的那些大城市一比,港島就是鄉下…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