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349:天不生高博士,帶頭大哥!
對於鬼佬而言,九龍看起來很近,實際上卻很遠。
對他們來說,九龍就是接收難民的地方。
高要剛剛下車,便被熱情的鄉紳們圍住。
九龍苦帶頭大哥久亦!
天不生高博士,萬古如長夜啊!
這真不是矯情,當時位於九龍的廣府人主要聚居廣東道一帶,他們跟潮州幫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
而碼頭上的海陸豐人跟東莞幫時常械鬥。
當時跟潮州幫關係最好的是閩南人…
至於客家幫就不用講了,其跟廣府人以及新界土著都有深仇大恨…
就這麼一個環境,到處都是敵人,鬼佬根本搞不定,所以纔要廣招不同省籍的華人警察來管事。
主要就是爲了處理這種由不同族羣之間的文化、權力和利益分佈所引起的社會問題。
不過現在好了,高某人通過勾搭劉美仁,直接擺平了東莞幫在江湖中最大的勢力聯公樂。
又通過九龍城寨以及潮州幫壓住客家幫。
在九龍這邊,客家幫的代表和字頭、東莞幫的代表聯公樂、潮州幫全部奉其號令。
所以纔有今天重開樂善堂之事。
老實說,這滿九龍,也只有高要才能讓幾方坐在一起。
衆人也是因爲知道這點,才紛紛向高要表達善意。
“抱歉,塞車。”
滿臉笑容的高要體貼的給了大家一個都能接受的理由,雖然來九龍碼頭這裏根本就沒幾輛車…
“諸位,裏面請。”
高要大手一揮,便率領衆人進了茶樓。
裏面早已佈置的如會堂一般,衆人推了高要坐了首坐,而後才又根據各自的情況紛紛落座。
高要掃一眼,廣府的歸廣府,客家的歸客家…
這年頭想憑白扭轉人心並不容易,也只有靠大義才能勉強凝聚於一處。
“諸位。”
等衆人紛紛落座,東華三院的本屆主席林德厚站起抱拳:“難得諸位賢達都在,我林某人便拋磚引玉了。”
今天能夠坐在這裏的,都是九龍本地的實力派,是絕對的鄉紳,社會賢達。
若非倡議者是高要,以及港府清楚內幕,否則總督府是怎麼也要讓理民府那邊派人過來參加會議的。
要成爲東華三院的主席需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有錢,有錢才能大手筆捐款以支持東華三院的慈善事業。
第二,有名。
林德厚既然能成爲東華三院的本界主席,當然滿足以上兩個條件。
在場的人鮮有不認識他的。
現在看林德厚第一個跳出來發話,而高要卻沒有做任何反對,一羣人人精立馬清楚,林德厚恐怕是高博士的馬前卒。
當下便紛紛道:“林主席拋出來的怎麼說也是璞玉。”
“請講,請講。”
林德厚能夠被選爲東華三院本屆主席,自然也不是蓋的,他先長嘆息一聲,而後才說道:“諸位,我有一言實在是不吐不快。”
“而今來港之人漸多,民生凋敝,經濟蕭條。”
當時在港島實行的制度其實是專制,英人在港的特權猶多,對華人的歧視層出不窮。
再加上港島本身並無什麼資源,所以港島並非內地富豪首選移居的地方。
而當時世界上的華人資本絕大多數都是位於東南亞的閩南籍、潮州籍華僑,這些人是因爲後面的排華等原因,才把資金帶回港島、星加坡、灣灣。
因爲有了充沛的資金以及資源輸入,所以港島、星加坡、灣灣等地才發展爲可和世界列強競爭的國家以及地區。
而當前來港的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因爲國民政府失敗的貨幣政策纔來港,他們在大陸的時候早被國民政府折騰的一窮二白,所以來到港島之後只能做難民。
林德厚說道:“諸位,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港島看一看。”
衆人互相觀望,林主席似乎要講故事。
其實也不是故事,而是現實。
“自本年度以來到現在。”
林德厚揮舞下右手以順便加強下說話的氣勢:“東華三院並教會給災民提供食物、衣被、藥物,同時開放教會爲收容所。”
“但是九龍這邊。”
林德厚說道:“我只看到高博士等人組織的慈善機構在做事,還有一些鄉事。”
衆人頓時有幾分慚愧,這是事實。
要論事情之嚴重,九龍遠遠超過港島,因爲這幾年中,九龍接收的難民最多。
“當然了,這跟諸位無關。”
林德厚說道:“若非小鬼子強行拆散九龍樂善堂,想來也不會出現這等無人主持大局的狀況。”
自樂善堂出現後,便是九龍的慈善代表,可跟東華三院分庭抗禮。
只不過因爲樂善堂一直都是由各鄉事代表主持大局,裏面的政治氛圍相當濃厚,所以纔會接連被港府以及小鬼子排擠。
“林主席說的是。”
簡冠文站起,他是教書先生,只要不涉及權力,大家自然敬重其幾分。
“現在市民顛沛流離,樂善堂重建之事實在無法拖延。”
“我認爲應當在今日便成立樂善堂,好安頓廣大市民。”
衆人紛紛點頭,這是廢話卻也不是廢話,總得有人提議,大家纔好景從。
“是啊。”
既然說開了,大家便紛紛道:“現在確實苦啊,拿出來租的唐樓都要用木板分隔爲板間房。”
“一家七口一張牀,一幢樓要住七十二家房客。”
“幾十人共用一個廁所跟廚房…”
所以高要爲什麼反對鄔勵德的提議,非要堅持其公屋的構想。
就是因爲別看高某人蓋的公屋似乎有點寒磣,但是在當前這個時代,對於許多人來講,高某人蓋的公屋等於就是天堂。
“諸位。”
林德厚見衆人的情緒已經起來,心想自己總算沒有辜負高博士所託,便高舉雙手而後下壓:“請聽我一言。”
衆人安靜。
林德厚跟着道:“當前的新界、九龍已非從前,來這邊的人來自五湖四海,必要有大旗鎮場才能讓各方安寧。”
“高博士,接下來請您主持大局。”
啪啪啪,掌聲沸沸揚揚。
高要微笑站起:“林主席講的好啊,我便借花獻佛講幾句。”
“諸位,港府對於九龍向來實行的是無爲而治。”
衆人紛紛點頭,什麼無爲而治?
其實就是不管事。
高博士這麼講等於是給大家一個面子,畢竟在座的都需要仰仗港府的關照喫飯。
讓他們砸碗是絕對不可能的啦。
高要也不可能…
“陸先生,你跟諸位賢達講一講最近的情況。”
陸大潮這才站起:“是,會長。”
他拱下手,而後說道:“諸位,自開年以來,在粉嶺、元朗、屯門、荃灣、西貢等地都接連發生兇殺案。”
“絕大部分都是因爲搶劫。”
“他們搶的也不是錢,而是大米等喫的。”
衆人色變,當時雖然有電話、報紙,但是大家也不是什麼都會關注。
陸大潮講的這幾個地方在當下都是偏遠地帶,住在那邊的絕大部分都可以說是本地人。
現在連本地人都被殺,說明治安已經惡劣到了一定的情況。
按照道理,這應該由警察來管理。
問題是,現在港島已近200萬人,而警察只有2000多個,他們能管個雞毛啊。
等接到通知的警察趕到,匪徒早逃之夭夭了。
既然警察無法深入,能承擔起其中責任的只有兩個機構,一個是三合會,一個就是鄉紳。
三合會維護秩序由來已久,而鄉紳們商議的主要機構是鄉事委。
在從前,各村的鄉事代表開會的地方是樂善堂!
“諸位。”
高要這才示意陸大潮坐下,而他則跟着開口:“戰時因鬼子駐港的軍政府清算,使本堂務及人力受到空前損失。”
“仇恨不能忘卻,不過樂善堂不能就此煙消雲散。”
“當年先賢創建樂善堂是爲何?譚先生,請你給大家講一講。”
戰前樂善堂總理譚傑生站起恭敬道:“高博士,是爲贈醫、施藥、助殮以及救災之用。”
“謝謝,請坐。”
高要說道:“各位也聽到了,先前林主席跟陸先生講的狀況。”
“現在九龍已經坐在了火山口,若無專人引導、救助,這火隨時都會燒起來。”
衆人紛紛點頭,其中便有人叫道:“高博士,你說的對。”
“樂善堂是該重新組建。”
“好!”
高要舉起右手:“我提議,便由今日重建九龍樂善堂。”
“我贊成!”
“我贊成!”
右手一隻接一隻的舉起,全票通過。
“很好。”
高要對林德厚略微點頭:“林主席,請你見證。”
“我宣佈,九龍樂善堂正式重建。”
嘩嘩譁,掌聲如雷。
雖然今天過來的人都知道會發生什麼事,也早早就知道了結果,但是親眼見證並參與樂善堂重建,還是讓他們喜形於色。
現在的九龍確實太需要樂善堂這麼一個佔據大義的民間組織來領導各方救災助危了。
高要含笑跟着鼓掌,樂善堂這個慈善組織本由大清官員倡議建立,當時便以龍津石橋海關的運營收入以及墟集的公秤收入作爲樂善堂的經費。
其一開始,便在九龍民間佔據大義!
這個組織不分戶籍、不分地域,廣受九龍、新界一帶鄉民的信賴。
它的影響力遠遠超過陸大潮當前所維護的金錢帝國。
樂善堂既然正式重建,那接下來最主要的任務便是選出當年總理。
高要其實早已研究過樂善堂的規程,不過他還是直接點名譚傑生:“譚先生,你在戰前是樂善堂的當年總理,不如便由你來爲大家普及一下樂善堂的規程。”
戰前的當年總理來了三個,分別是九龍大押主顧超文、九龍的百貨大王陳祖澤以及這譚傑生。
若論聲勢,譚傑生在三人中最爲勢弱。
結果現在高博士卻接連點名要譚傑生來講話,明擺着是忽視顧超文跟陳祖澤。
衆人頓時心領神會,看來此二人不入高博士法眼啊。
高要什麼都沒講,卻直接讓衆人意識到,顧超文跟陳祖澤已經被排除樂善堂的權力樞紐外。
顧超文、陳祖澤二人頓時如坐鍼氈。
“是,博士。”
譚傑生雖然有點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過嘴皮子卻極利索,他站起說道:“諸位。”
“根據樂善堂的規程,現時每屆組織均由不多於一百五十人的當年總理所組成,並從中選出不多於二十五人的常務總理。”
“再由這些常務總理組成常務總理會以主理善業。”
“其中,首總理一人,副首總理兩人,同時置總監督一人、副總監督二人監察堂務。”
跟高要了解的大致不差。
“同時,還需要在荃灣、打鼓嶺、井欄樹、蠔涌、坑口等地設置鄉村代表,以代表在成立時樂善堂服務華界的傳承。”
最後這一條就是讓港府最不爽的地方。
因爲理民府在各鄉約中也會選取鄉事代表。
但是這鄉事代表往往跟樂善堂選出來的鄉村代表重疊…
換句話講,每一次樂善堂開會,都是九龍、新界一帶最具權力的鄉紳們在開會。
之前的港府哪裏受的了?
否則小鬼子又怎麼會強行拆掉樂善堂?
衆人紛紛點頭:“理當如此。”
今天來這裏的這些人中,絕大部分人都當選過當年總理,或者家裏有人當選過。
實在是沒有人會比他們更瞭解啦。
“高博士,就是這些了。”
“謝謝,請坐。”
高要這才說道:“諸位賢達,社會服務宜早不宜遲。”
“我看便在今日直接選出當年總理,以好爲廣大市民服務。”
“當然,當然。”
衆人紛紛搖頭晃腦:“高博士說的是,爲市民服務義不容辭。”
忽的,在人羣中一直不吭聲的張人龍在新界上水廖氏的代表的示意下站起。
他說道:“小弟上水張人龍,這裏我年紀最小,講話直,有句話實在是不吐不快。”
張人龍確實年紀小,但是在新界一帶卻十分標青。
一來,他跟高要有姻親關係。
二來,他是上水廖氏選定的姑爺…
三來,張人龍跟黃克強於重建石湖墟中搞的是風生水起。
如此種種,這邊人就算沒見過張人龍,也絕對知道這個名字。
“請講,請講。”
張人龍說道:“蛇無頭不行,我以爲,樂善堂要走的遠,必要有一個帶頭大哥帶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