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拆遷政策
翌日上午十點,沈言避開早高峯,開車來到城中村這邊。
生活在大城市裏,雖然享受着繁華和便利,但也有着讓人頭疼的地方,那就是交通擁堵的問題。
尤其是早晚高峯期,城市的道路變成了巨大的停車場,車輛如烏龜般爬行前進,令上班族苦不堪言。
於是自2002年開始,魔都市政府出臺規定,在固定時間段,即7:30-9:30和16:30-18:30(除週六、日及法定節假日外),限制外牌車輛在高架道路上通行。
交通問題這才得以緩和,不然擁堵情況只會更加嚴峻。
而想要擁有滬牌,必須擁有魔都居住證、連續三年繳納社會保險或者個稅,以及其他相關要求。
另外非直系親屬不允許過戶滬牌。
沈言暫時不滿足社保和個稅的要求,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政策允許用公司的名義過戶車牌。
故而,沈言託人在魔都過戶了一家空殼公司,變更法人後,該公司名下的滬A大牌便順理成章地掛在了邁巴赫上。
花銷近四萬塊。
正應證了那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
等將來有了私人車牌,還可以高價把公司牌照轉讓出去,相當於穩賺不賠的買賣。
言歸正傳。
沈言所購買的商鋪一排共有八間,其中有六間歸沈言所有,此時,政府的工作人員正在另外兩間裏頭忙活。
外面聚集着二十多名羣衆,在那熱議不斷。
“哎呀!愁死個人了,拆遷怎麼不往裏頭拆遷啊。”
“還是老李運氣好,把他家規劃進去了。”
“誰說不是呢,咱們怎麼就遇不到這種好事。”
“估計快了,地鐵一建,指不定就有開發商相中這塊地皮。”
“最可惜的還是那六間房子,提前讓人給買走了。”
“哈哈,老孫他們幾個怕是腸子都悔青了。”
實話實說,沒有人不羨慕沈言這次一飛沖天的機遇,好死不死買了六間房子,還全都在規劃範圍內。
這份運氣也是沒誰了。
還有不少人猜測沈言背景通天,提前收到了消息。
不然怎麼會跑到這個犄角旮旯來買房子。
指望收租回本,那不得等到猴年馬月去。
在商鋪門口停好車,沈言便聽到這些如蚊蠅般嗡嗡的議論聲,他只是淺淺一笑,隨即撥通了辦事人員的電話。
不消兩分鐘,一個油光滿面、身穿行政夾克的中年男人,出現在了沈言面前,並自稱是本次房屋徵收項目的負責人。
負責人在沈言身上快速掃了一眼,再看看身後的邁巴赫。
當即心領神會。
聽羣衆們說,沈言於兩個月前在這個犄角旮旯入手了六間房子,天底下沒有這麼巧合的事,前腳剛買完房,後腳便落實了地鐵項目。
很顯然,對方提前收到了內部消息。
而且背後之人絕對位高權重。
不過這些與他無關,負責人只期望儘快完成上頭指派給自己的任務。
並不想另生枝節。
雙方見面招呼,沈言上來先塞兩包煙,表示只要合情合理,自己一定配合政府的工作,負責人聽出了弦外之音,但他沒有多說什麼,當即安排人開始丈量房屋。
其實這一排房子規模幾乎一樣,量一家等於量了全部。
不過工作人員還是例行公事地走了下過場。
每間房子建築面積八十平,三層樓高,也就是240平,六間房共計1440平米。
負責人態度非常和善,表示如果沈言要房的話,按照面積進行1:1.2進行賠付,裝修費按照每平方110塊賠付,另外還有租房費用是36個月,一平方12元每月。
另一種補償方式就是給予賠償金,按照每平米一萬二進行賠付。
兩種賠付方式,按時簽約獎勵的30萬,搬遷交房獎勵50萬,還有些雜七雜八的補償。
負責人在那苦口婆心地說:“沈先生,這次擴建地鐵是政府的公益項目,不同於開發商徵收房屋,價格不可能給到太高,而且拆遷勢在必行,你作爲大學生,可以瞭解下相關法律法規,這可不是我在危言聳聽。”
沈言擺了擺手,不慌不忙道:“我本人就是一名法學生,對這方面的條文了如指掌,不論是公益徵收,還是開發商徵收,價格都應該做到一視同仁。”
負責人愣了愣,心裏暗暗叫苦。
遇到一個有背景的也就算了,還是個內行人,看來想矇混過關是不行了。
不等他迴應,沈言繼續補充:“再聲明一點,我這六間房不是住宅而是商鋪,你可以看看房產證。”
說着,沈言把房產證遞了過去。
負責人再次一愣,果不其然,房屋性質那一欄標註着兩個大字“商鋪”。
要知道當下實體行業還沒有受到電商行業的衝擊,周邊商鋪的價格比住宅要高出一倍,沈言當初的一個舉動,將造成今天截然不同的收穫。
“我看隔壁兩間房子都是住宅性質,你這幾間怎麼是商鋪?”負責人面露疑惑之色。
沈言揚了揚眉毛,淺笑說:“當初我發現房子符合住改商的要求,順手就給改了過來。”
負責人心中給沈言高豎大拇指,眼前這個年輕人當真是手段了得,他沒有再多說什麼,拿出計算器開始一通計算。
旁邊的伍悅兒一頭霧水,附耳問道:“老公,商鋪跟住宅差別很大嗎?”
“價格貴一倍,你說有沒有區別。”
蛤?
伍悅兒瞳孔猛地一縮,沒想到男人竟算計如此之深,連這一步都考慮到了,靠!要不要優秀得那麼慘絕人寰。
搞得她又想撲倒沈言了。
奈何現場那麼多電燈泡,伍悅兒只是迷戀地在沈言臉上親了一口。
負責人計算完,擡頭剛好看到這一幕,他眼角狠狠一抽,恨不得取沈言而代之。
唉!又一個極品尤物被這些公子哥霍霍了。
收斂好心神,負責人沉聲道:“沈先生,政府這邊能給到的補償方式,賠付商鋪的規則依舊按照1:1.2的比例,賠償金價格調整爲兩萬四每平米,其他承諾依舊有效,這已經是我們能給出的最好條件了。”
沈言心算了一下,1440平米的建築,乘以兩萬四,也就是三千四百多萬,加上籤約獎勵,以及雜七雜八的補償,差不多給拿到三千六百萬。
補償不可謂不高。
不過他並沒有馬上答應,而是問賠付的商鋪在什麼地段,原拆原建肯定是不可能的。
負責人讓下屬拿來一份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