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車禍的背後的隱情
林沫兮看了眼霍陌謹又看向陸欽州,總覺得他們在傳遞信息。
“陸醫生,我問你話呢,你總是盯着我老公看啥。”
聽到林沫兮的話,陸欽州擺擺手“當我沒說。”
“他在出車禍的時候,應該是頭部先着地,但是好在他及時用手護住了頭部,所以現在他腦子裏有淤血,暫時該不會醒過來。
我已經給他做顱內減壓了,醒不醒的過來,這些都要考他自己的意志力了。”
如果不是林沫兮想知道李信陽到底知道什麼,關於林家的事,她聽到這個消息時,恨不得點鞭炮慶祝。
“你說,他到底知道什麼?
車禍到底是有人故意的,還是意外。”
將女人摟入懷裏“我已經讓封助理去差了,不過那段路是沒有監控的小路,平時經過哪裏的人很少,可能調查起來會很難。”
撫平女人皺起的眉,親吻了一下“要不要進入看看。”
其實在男人心裏,他是不希望她進去的。似乎是在堵,在她的心裏到底有沒有放下里面的那個男人,也在堵他在她心中的地位。
林沫兮看了眼病房,“不進去了,什麼時候他醒了,我在進去。畢竟眼前的男人才是她的真愛。”
女人嘟起嘴巴,挽住男人的胳膊,頭依着男人的肩膀,撒嬌“老公,你這是把你老婆推給別的男人嗎?我可是你老婆,我進去的話,你不喫醋嗎?”
摟住女人的腰身“你知道還問?”
“我就問,你快點說。”
深邃的眼眸看了眼病房,摟着女人離開“如果,你進去的話,我今天讓他永遠醒不過來,看他如何跟我搶你。”
她還要知道李信陽到底知道有關她們林傢什麼事呢?
荔園別墅三樓的書房裏“霍總由於哪裏沒有監控,所以調查很困難,我找到了那個救他的人。
據說他發現李信陽倒在草叢裏,渾身都是血所以就撥打了120救護電話。
我在問接受李信陽的醫院的醫生時,他們說他醒來的時候,就說要給你打電話,告訴你關於少夫人的父母出車禍的真相。”
林沫兮的父母再一次去旅遊的路上發生了車禍,然而最後以大貨車疲勞駕駛結案。
林沫兮本來是來找霍陌謹端了杯牛奶喝,但是卻無意間聽到了他們的談話。
直接推門進去,皺着眉,抿着嘴看着坐在電腦前的男人,“是不是,當年我父母出車禍,不是意外。”
林沫兮對父母的印象還停留在六年前,那時她才十六歲,父母把她交給霍陌謹照顧後,說什麼她長大了,想過二人世界,就沒有帶她去旅遊,但是再去飛機場的路上,跟一輛大貨車相撞了。
警察最後判定是由於大貨車司機,疲勞駕駛結案了。
這也是她來霍家的原因,林父很滿意霍陌謹這個女婿,所以就給他們訂婚了,林沫兮因爲喜歡上了李信陽,所以就不同意。也就有了後來她被渣男欺騙,慘死的下場。
但是她重生回來的時候,父母已經不在了。
“霍總,少夫人,會不會是李信陽知道他現在不能,躲避那個想殺了他的人,所以才故意這麼說的,
畢竟少夫人在您心裏,有多重要,大家都是知道的。”
“霍總,我先去調查一下,有沒有目擊者。”
霍陌謹也知道林氏父母出車禍後,他跟她的關係相處的也不好,主要原因就是她嫌棄他比她大十歲多。
“這是李信陽在昏迷前,打電話告訴我的,他也多說別的。”
孫家二樓“依晴你昨天發生什麼事了嗎,車子怎麼凹進去了一塊。”
孫依晴攥緊手機“媽,我不小心追尾了,不過,現在沒有事了,我賠錢了。”
聽到女兒追尾了,孫母心提到了嗓子眼,聽到女兒解決了,也就放心了。
“我讓管家送去汽車修理店,換個新的前槓。”
孫依晴怕被人知道“媽,這輛車我都開了兩年了。要不就賣了吧,我想換輛新的。”
孫母比較寵愛女兒,雖然孫氏陷入困難了,但是買輛車的錢還是有的。
孫依晴在牀上一直刷着新聞。想看看有沒有這場車禍的報道。
一般車禍事故,都會在這個海市的市區的網站上可以查找到的。
看着最近一個月都沒更新的官網平臺,孫依晴擔心是不是她沒有撞到李信陽,讓他跑了了。
如果是那樣的話,後果很嚴重,她就完了,當年的事,她做的那麼謹慎,李信陽是怎麼知道的。
孫依晴撥打了李信陽的電話。
醫院照看李信陽的故事看到桌子上的手裏響了起來,看到上面的備註。
就直接告訴了陸欽州。
“霍陌謹,今天有人給李信陽打電話,是孫依晴。
打了好幾個,似乎有什麼急事。”
電話那頭的霍陌謹聽到後,停止敲擊鍵盤的手“繼續看着,如果她再打過來的話,那就告訴她在醫院裏。
你把那間病房裏的監控錄像的鏈接,發給我,只要是狐狸,早晚會露出狐狸尾巴的。”
孫依晴氣憤的把手機仍在牀上,如果李信陽沒有出事,他應該會接電話,如果出車禍的話,爲什麼會沒有關於這場車禍的報道呢?
同時林沫兮讓柳姨拿出來當年的報紙。
看着幾年前車禍現場的照片。林沫兮可以感受到父母出車禍是時,那通電話,“沫兮爸爸和媽媽可能回不去了,你要聽陌謹的話,等你十八歲了,要嫁給他。
爸爸媽媽愛你。”
隨後就聽到汽車爆炸的聲音。
霍陌謹進來的時候,看到女人的臉頰上帶着淚水,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到來。
“好了,不要再看了,封一晨已經去查了,如果當年的車禍是人爲的話,我會讓她血債血償。”
林沫兮擦拭眼淚,擡起頭看着有些模糊的男人“謝謝你老公,要不然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你看你的眼睛都要哭腫了,眼睛紅的像只,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