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先知優勢

作者:佚名
“什麼?”

  “35毫米榴彈發射器?”

  饒是譚德喜在兵器設計領域是數得着的大拿,聽到劉弘毅嘴裏報出來的這個名詞,還是大吃了一驚,猛地瞪大了眼珠,震驚無比地看着自己最喜愛的學生。

  小口徑便攜式榴彈發射器,在世界軍事領域並不算是新東西。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美軍M79榴彈發射器。

  50年代開始研製,60年代正式裝備美軍,1962年首先在越南戰場上使用,得到前線部隊的一致好評,在戰爭中發揮出比較重要的作用。

  M79榴彈發射器是一種單發射擊,槍管滑動開膛、後膛裝填的單兵武器,結構簡單堅固,使用方便,射擊精度好,最大殺傷射程在400以內,可以填補手榴彈投擲距離不夠遠和擲彈筒威力不夠的空白。

  目前我國陸軍沒有裝備同類產品。

  一線步兵作戰時,50米到400米距離內,主要靠“40火”。

  就是40毫米火箭筒。

  但40火的重量遠遠超過M79,射速低於M79榴彈發射器,射擊時也遠不如M79方便。尤其是長長的尾焰很容易暴露目標,在封閉空間裏不能使用。

  在激烈的戰鬥中,尾焰也有可能對戰友造成誤傷。

  近距離步兵作戰,火力投射密度,不能和榴彈發射器相比。

  不過作爲老牌的陸軍火炮設計師,譚德喜很清楚目前部隊對榴彈發射器的態度——不重視。

  遠遠不如對身管火炮的重視程度。

  認爲有40火箭筒和82無後坐力炮作爲一線步兵支援武器就已經足夠了。

  他主要震驚的是,這個設計居然是由劉弘毅搞出來的。

  劉弘毅纔給他當了多久的學生?

  這就能獨立設計武器了?

  知道你很天才,但你不能天才到“瘋狂”的程度。

  然而,這還僅僅只是開始。

  譚德喜在宿舍小桌子上打開劉弘毅給他的那一疊設計資料,再一次瞪大了眼珠。

  “這是什麼?”

  “MK19?”

  “榴彈機槍?”

  MK19同樣是美軍現役裝備的制式武器,於60年代研發定型,然後廣泛地裝備於美軍陸軍一線部隊,也可裝備在直升機和小型艦艇上。

  每分鐘可以發射超過40發40毫米榴彈,對1500米內的人員和數百米內的輕型裝甲目標有着極其強大的殺傷力。

  這種武器,說實話,目前在國內絕對屬於尖端技術,我們還沒有搞出來。

  部隊對這種武器極其眼饞,但也只能乾嚥口水。

  我們沒有嘛!

  想想看,可以像機槍掃射一樣發射40毫米榴彈,每一枚榴彈的有效殺傷範圍達到15米,致死範圍達到5米以上,這在戰場上是個什麼概念?

  絕對的超級大殺器。

  尤其是對付密集步兵衝鋒,那是天災級的噩夢。

  “差不多是那個意思吧……不過我覺得,MK19還是太重了,主要還得靠車載移動,單兵攜帶有些不方便,60多公斤呢,得兩個人扛着,都挺費勁。所以我認爲,可以適當地削減口徑,降低全系統的重量,方便步兵攜帶,這樣在複雜地形上,尤其是叢林地帶,不方便車輛行進時,這樣的改進就顯得特別重要了。”

  在譚德喜面前,劉弘毅也不藏着掖着了,新名詞一個一個的往外冒。

  反正老譚頭不會在意這些。

  他都已經被驚呆了。

  沒錯,劉弘毅這個設計,就是專門針對兩年多後即將爆發的那場南線戰爭而來的。

  在劉弘毅生活的那個時代,南線戰爭的很多機密已經解密了,以劉弘毅的級別,是可以接觸到這些機密的。

  在那場戰爭中,我軍在大口徑炮兵上佔據了絕對優勢。

  統計數據表明,我軍對敵軍的有效殺傷,百分之九十來自於炮擊。

  但在一線步兵裝備上,尤其是連排一級,我軍的裝備明顯落後於敵軍。近距離作戰,無法獲得炮兵有效支援時,一線步兵在敵軍密集的火力打擊之下,吃了很大的虧。

  我軍的傷亡,多數源自一線步兵近距離交鋒。

  除了步槍,衝鋒槍,機槍和手榴彈這些輕武器,我軍一線步兵的支援火力很弱。

  唯一倚仗的就是40火箭筒。

  82無後坐力炮都已經是營屬火炮了。

  小分隊作戰時,基本上沒有炮火支援。

  “這,這個東西,你是怎麼想到的?”

  譚德喜一邊翻閱着資料,一邊極度震驚地問道。

  老師,你告訴我的。

  劉弘毅在心裏說道。

  這就是“先知”優勢。

  在後世,譚德喜作爲生活在楚州地區的工程院院士,得到了楚州官方的高度關照,劉弘毅多次拜訪他,和譚德喜是忘年交。

  而譚德喜擔任總工程師的576廠,當時就負責生產35毫米榴彈發射器和各種配套的榴彈。

  在原本的歷史上,這個榴彈發射器要在差不多十年後纔會裝備部隊,是由北方某著名的兵器工業公司研究設計的。

  576廠擔負一部分生產任務。

  國家之所以下定決心研製這個“榴彈機炮”,正是因爲在南線戰爭以及隨後爆發的長達十年的兩山輪戰之中,我軍一線步兵缺乏有效的近距離炮火支援,吃了很大的虧。

  等這個“榴彈機炮”生產出來,裝備部隊的時候,戰爭已經進入尾聲,並沒有起到太大的實際作用。

  對此,譚德喜一直耿耿於懷,不止一次地對劉弘毅自責地說,自己當時沒能想到研製這個武器。

  如果早點研製出這個榴彈機槍,在南線戰爭和兩山輪戰之中,我軍肯定能取得更加輝煌的勝利,傷亡也肯定能夠降低許多。

  很多年輕的軍人,最可愛的人,或許就不會將鮮血拋灑在南國熱土上,不會將自己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十幾二十歲年紀。

  因爲劉弘毅本身是地方領導,576廠就在他的轄區之內,譚德喜對他是很信得過的,多次邀請劉弘毅親自試射35毫米榴彈發射器,並且詳細給劉弘毅講解過這個“榴彈機炮”的構造原理。

  以劉弘毅的學術水平,在本時空又跟着譚德喜學習了系統的武器設計知識,提前將這個“榴彈機炮”設計出來,完全合理。

  一點都不奇怪。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