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深謀遠慮
這個倒是劉楚安沒想到的。
這年頭,就沒有“服務型政府”這一說。
沒有任何領導會考慮劉弘毅說的這個問題。
國家能夠恢復高考,給大家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已經夠驚喜的了,別要求太多。
“爸,媽,你們看啊,這些年停止高考,積壓了多少高中畢業生?這次高考對年齡的限制很寬,應屆,往屆畢業生,甚至高中沒畢業的,都可以參加。”
“這就意味着,全國最少有幾百萬人會參加這次高考。”
“但國家百廢待興,各個高校的招生名額是有限的。所以這次考試,必定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我們楚州地區在這個方面,不佔任何優勢。所以,這最後的一兩個月時間,必須要抓緊。我認爲,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幫助他們複習功課,增加他們考上大學的機會。”
“爸,我們楚州,但凡多考一百個大學生,那對我們地區未來的發展,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年頭的大學生,大專生,乃至中專生,都不愁分配,國家包了。
只愁人才太少,絕不嫌多。
“人才競爭,從現在就要開始佈局。”
劉楚安說道:“那你想過沒有,這些人考出去之後,不一定會分配回楚州工作。”
“那有什麼關係呢?”
“他們在外地工作,也不能改變他們是楚州人的事實。”
“每個人都是有鄉土觀念的。他們以後出息了,必定會千方百計的照顧自己的家鄉人。我們楚州,以後要想大發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有了人才,纔有一切。”
“你想啊,如果有個老鄉在省裏甚至是國家的部委工作,我們楚州以後要批什麼項目,找到他們幫忙,是不是就要方便得多?”
“明清兩代,紹興師爺掌管國家庶政好幾百年,就是這個模式。”
劉弘毅侃侃而談。
這是他早就在籌劃的一件大事。
還有一層意思,他沒有明說。如果這個輔導工作,由艾高峯和劉楚安來主導,所有那些得過他們“恩惠”的知識青年,只要是考上了大學的,都會對他們有一份感激之情。
時機合適的時候,他們應該是不介意回報一番的。
這是多大的一筆“人情投資”?
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就是:二十年後,這些人身居要職,劉弘毅有事去求他們,說是艾高峯的女婿,劉楚安的兒子,他們要不要高看劉弘毅一眼吧?
更何況,劉弘毅極有可能,是他們之中很多人的“老師”。
是的,劉弘毅打算親自給他們授課。
雖然沒有挑明,但劉楚安顯然已經想到了這一點。
路子走寬了啊。
“是這個道理……那你談一談,你具體的計劃怎麼做?”
劉楚安自動切換到楚新縣委書記的身份來考慮問題了。
“開輔導班,開夜校。同時,儘量和各方面溝通協調,減少他們的工作量,這兩個月,讓他們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全力以赴複習功課。”
“另外一點,就是馬上組織楚州一中和其他重點中學水平高的老師,趕緊編寫輔導教材。”
這個具體計劃,劉弘毅早就有了清晰的思路。
另外,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超級作弊器。
他參加的,本來就是77年的高考,很多考試題目,他都還有些印象。
當然,時隔五十年,要說能清晰地記得每一道題,那是扯淡。但大致方向還是有些記憶的。尤其是作文題目。
這一年,靜江省高考的作文題目,叫《心裏有話向黨說》。
因爲77年高考,都是各省自主命題,所以劉弘毅只需要記得靜江省的高考方向就行了。
而考試採取的也是就近原則。
比如說,一個北都的知識青年,在靜江省插隊,他參加的,就是靜江省的高考。
不過,要不要啓用這個超級作弊器,劉弘毅還在猶豫。
或許,沒必要“猜題”。
只需要加強輔導,就已經領先其他地方一大步了。
剩下的,交給天意和命運!
“好!”
劉楚安也是個雷厲風行的性格,覺得兒子說得很有道理,當即一口答應。
肖亞文倒是有幾分擔心地說道:“老劉,弘毅,這麼搞的話,會不會犯什麼錯誤啊?”
這年頭,最穩妥的做法,就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趨。
凡事不要做出頭鳥,等着別的地方開了先例,再跟上就是了,風險自然降低許多。
俗話都說了:槍打出頭鳥嘛。
劉弘毅笑着說道:“媽,這個你就不用擔心了,爲國家培養人才,怎麼都不能算是犯錯誤。現在賢公已經重新出來工作了,他是非常重視人才工作的。他親自主抓科學技術工作,就是明證。”
“我估計啊,這次如果不是他老人家堅持,今年也不會那麼快就恢復高考。”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嘛。”
在劉弘毅的設想中,他現在年紀還太小,總也得等四年大學讀完,才能算是正式參加工作。想要引起高層大佬的關注,爲時尚早。
但艾高峯和劉楚安,乃至黃安平不一樣。
他們都是四十幾歲五十幾歲年紀,資歷也夠了,正當年富力強。只要在現有的工作崗位上作出耀眼的成績,是極有可能引起高層大佬重視的。
艾高峯現在是地區第二書記,老資格行署專員,正地師級幹部,誰說他就不能一步進入省領導行列的?
他爹劉楚安也是一樣。
劉楚安已經完全被兒子說服,下定了決心。
“就是這麼辦。”
“弘毅啊,我們喫完飯,就去地區大院,向艾書記,高主任彙報這個想法。”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