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送點心意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着。
劉巖和其他幾位供貨商簽訂了合同,只除了大壪村村長和李富貴。
本來的計劃完全付之一炬。
辦公室內。
劉巖低垂着頭,面前身着黑色西裝的男人破口大罵!
“讓你去辦這點事都辦不好,現在我們怎麼辦?這些菜要按照原價都不一定能夠賣得出去,更別說提了這麼高的價格!”
劉巖和後面的三個保鏢,唯唯諾諾,誰都不敢說什麼。
畢竟這合同簽了,要是臨時撕毀,或者反悔不收這些菜,對方可是能告他們的。
要是真的毀約,那賠的可就不是幾百上千塊錢那麼簡單了。
而是幾萬,幾十萬的堆砌着!
一下,就能讓他們破產!
“老老闆,我們也不知道,他們實在是太陰險狡詐了。”
劉巖暗罵道。
“還以爲都是本本分分的農民,真耍起心眼子來比誰都多。”
一想到跟他們簽訂合同的時候,他們居然耍起了心眼子,劉巖恨不得將大壪村村長和李富貴暴揍一頓。
可惜這個想法的結果是,並沒有付諸實際,而被請到警察局喝了一壺茶。
要不是對面的男人出手,他們恐怕還在警局裏呢。
即便是做了筆錄,也留了案底,這下算是徹底完蛋了!
“你們真不給老子長臉!”
男人嘆了一口氣,重重的坐在木椅上,他算是明白了,劉祕書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我要你何用?
”
劉巖臉色慘白。
這個年代一份工作就是終身受益,除卻那些做生意的商人,當然這個年代的商人,經常被稱之爲投機倒把,要是被抓起來了,可是要跟一輩子的。
即便早就改革開放,可惜還沒有全面放開,投機倒把依舊存在,甚至罪責還不小。
一份徹頭徹尾的工作,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講,是十分重要的。
能夠喫一輩子的鐵飯碗,爲何還要去冒險呢?
他雙腿一軟,就要跪在對方的面前。
“老闆!這事真不能怪我,我知道了……”
他的眼珠子一轉,眼前閃現一幕幕畫面,直到定格在羅峯的身上。
“一定是他!一定是他!”
“是羅峯!”
劉巖連滾帶爬的,爬到對方的皮鞋旁說道。
“羅峯是誰?”
“興華送菜的老闆。”
劉巖哆嗦着嘴脣說道。
“別看是個年輕人,心眼可多着呢。”
劉巖仔細的回想,“我就說爲什麼,突然之間不論是大壪村村長還是那李富貴,對我的態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他們一進來,我就隱約察覺,有不對的地方!原來是他!”
男人不屑的冷哼一聲:“興華送菜?不過就是個新起之秀,能成什麼火候?你擔心的太多了,就算是他勸,大壪村村長能聽他的話?”
“我已經派人調查過了,就是他在背後使絆子!”
劉巖堅定的說道。
“包括這次我們進警局,就是他叫來的警察,他是刻意給咱們下了套子上
,咱們簽了這合同,然後好搞垮我們。”
“老闆,怎麼辦啊?”
男人急的當即對着他的胸口踹了一腳!
這一腳,把劉巖踹到了牆上。
他緊捂着剛纔被踹的地方,劇烈的咳嗽,口水都跟着流了出來。
身後的三個保鏢也跪倒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毫無尊嚴。
“哼!羅峯……咱們走着瞧。”
“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再去想想辦法,至於你!”
男人憤怒的指着劉巖道。
“我再給你最後一次機會,要麼從那些簽訂合同的農民的手上,把合同給我收回來。要麼,三天之內,讓大壪村村長和李富貴簽下合同,不然,這虧出去的錢,就你們來補了。”
劉巖艱難的嚥了嚥唾沫,這比整死他還難受啊!
可惜,他不敢反抗。
那就只能下狠手段了。
劉巖的眼底閃過一絲陰狠。
“是!”
……
這些天,都沒有來自競爭對手的消息。
羅峯的興華送菜,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不論是那些蔬菜種植小戶還是李富貴他們,都對羅峯報以感謝之心。
不僅在大食堂內部,就連在種植圈內,對於羅峯的評價也逐漸高了起來。
這種評價,不只是關於羅峯的聰明和善於洞察人心,更重要的是羅峯的隨機應變能力與他的人品。
這個年代最講究的就是榮譽,最恥辱的便是犯罪。
所謂拾金不昧,好人好事都是宣揚的標杆。
羅峯的這一行爲,爲大家看破了奸人的奸計,種植圈內的
衆人都在商量着要不要請公社的人發一面小錦旗給羅峯。
當然,這事羅峯是並不知道的,只是有村民上報了過去。
“還是羅峯有良心!要不是他慧眼識破了對方的陰謀,恐怕我們以後再想喫菜就難辦了!”
“是啊,我當初只想着簽完了合同之後,能夠一斤菜多賺幾毛錢,完全沒想過對方爲什麼要高價收我們的蔬菜,還收那麼多。”
一個憨厚的大漢,抓了抓腦袋,笑着說道:“俺跟你們不一樣,俺當時心裏想的是,大城市的人和咱們村裏的人,肯定有溝通差距,萬一對方是想運往海外呢?”
“嗨,這怎麼可能呢?就咱們附近的地是地,他們那邊沒有地可以種嗎?”
“地與地,和氣候與氣候之間還不一樣呢!對方就算真的能夠憑藉這裏的種子種出來,也未必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稍微年老一點的村民說道。
“只是羅峯這次確實是讓我們刮目相看了,咱們簽了合同,對方不收我們的菜,就要賠償鉅額的違約金。要是收了,咱們還賺錢,不管如何都要謝謝他。”
身穿白色坎肩的男人也跟着點頭道。
“是啊,除了羅同志之外,還有村長以及李同志,他們兩個可是犧牲了個人的利益,願意成就咱們這幾個小農小戶,一會兒也買點東西去他們那裏走一趟吧。”
林水生代表着吉祥村的一衆農民,去供銷社買了一籃子雞蛋,又捎了點紅
糖和麪油,還挑了一盒蛋白粉,這才往柳河村的方向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