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章 欺人太甚
蘇哲也在旁幫腔道:“對啊,你看我們蘇家如今都這麼慘了,這廠子只需要一成的利潤,難道還不足以彌補之前的過失嗎?”
羅峯淡淡的笑容,在對面的兩人看來,就像一隻兇猛的笑面虎,羅峯越笑,他們越覺得這事不好辦。
“一碼歸一碼。我怎麼記得,剛纔蘇少爺還說這一成的利潤,是趁火打劫,還相當不願意呢。”
蘇天佑慌忙改口!
“不不不,要不是您出手要買了這廠子,我們都不知道出給誰!”
蘇哲和蘇天佑心裏都清楚,此時要把廠子變賣,京城裏沒人敢收。
這次是他們與羅峯和劉豔之間的糾葛,除此之外,廠子算是徹底成了死廠。
這灘死水想要救活,除了羅峯,還真找不到第二人,這也是其他人,都不願接手的原因之一。
這紡織廠和成衣店掛了鉤,兩者之間的利益息息相關,就算是以往和蘇家比較好的小家族,此時都不敢伸出援手。
至於那些大家族,先不談霍家和燕家。
秦家一直保持中立的態度,就算是蘇家和秦家的關係,稍有往來。
秦家此時也是坐山觀虎鬥,如果把手伸的太長了,那豈不是這次蘇家的污名,要扣到自己頭上了嗎?他們纔沒那麼傻。
“這一成的利潤是不是有些太多了?蘇家目前這樣子,有人能接受就不錯了,更別說再給你們點
錢回暖……”
就連蘇哲都忍不住了,“姓羅的,你不要欺人太甚!”
“原來你也知道欺人太甚,怎麼寫!那當初你們蘇家,又是怎麼對待霍家的呢?”
羅峯的質問,令對面的兩人啞口無言。
撰寫報紙的隨意編纂,要的是噱頭,而不是真實情況。
那些媒體和報社的人更是被蘇家的人買通並煽動輿論,使得霍家根本翻不了身。
但作爲局內的人,他們的心裏都有一面鏡子,知道真實情況,並不像外面報道的那樣。
越是抹黑霍家,越是說明蘇家的內心有鬼。
“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們之所以變成如今這樣,不還是太過囂張,太過貪婪的結果嗎?”
“原來是爲了霍家!我不明白……”蘇哲抓住桌角,臉色變得極爲難看。
“羅同志,我聽說你纔來京城沒多久,你和劉豔的關係,我調查過,算得上是一起參與了寧縣的改革。”
“不過你和燕京城據我所知,在來京城之前,你們並無交集,甚至於你和燕家都沒有任何交集。更別說霍家了。那個霍元凱,是你們在京城認識的,你爲什麼會和他有這麼深厚的情誼?不惜與我們蘇家爲敵!”
蘇哲認真的看着羅峯,要死,也要做個明白鬼。
羅峯面色如常:“這個世界上多的是一見如故,而我也並非想和你們蘇家爲敵,是你們蘇家的所作所爲,讓知道內情的人都看不上。”
“咱們生意人除了要獲取利
潤之外,更多的是信譽。你們蘇家連最寶貴的東西都丟了,我爲什麼要幫你們呢?”
蘇哲緊握雙拳,悔不當初!
想到之前,蘇天佑給他的提議,他忽然明白了什麼。
如果這個小作坊開不起來,沒準羅峯還會放他們一馬。
可既然蘇天佑和蘇哲心懷不軌,那羅峯下手,絕不會手下留情。
蘇天佑激動的想要再次爭取,只是沒了先前的那股理直氣壯,顯得極盡卑微。
蘇天佑把所有的憤怒都壓在心底,氣的渾身都在顫抖,臉上卻還是帶着討好的笑容。
“羅同志,你看我們蘇家,都得到應有的報應了,難道這還不夠嗎?”
“夠?什麼叫夠?蘇少爺,你仔細想想,當你在苛責你的工人,不給他們發工資的時候,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的行爲很過分?他們一家老小,難道都喝西北風去?”
蘇哲看一眼蘇天佑,不用想也知道,自己不在的這些日子,他這個弟弟有多囂張。
“這一成的利潤不能再讓了,我們這廠子本就是賠本出售,如果連一成的利潤都沒有,讓我們兩個如何回去交差?”
羅峯果斷道:“那你們現在就可以走了,不過今天是我願意收你們廠子,等到明天我不願意了,你們蘇家是死是活,全憑天意。”
“不!等等!”
蘇天佑想甩身就走,蘇哲卻猛地站了起來。
“這合同我們改,我們籤!”
蘇天佑愣在原地,“哥,你可想清楚,爸在這
,必然不會同意咱們簽下合同的!”
蘇哲氣的給了蘇天佑一巴掌。
“哥,你打我幹啥?”
“去把這合同叫人改了,越快越好,不能讓羅同志等久了。”
蘇哲惡狠狠地說道:“不要搞小動作,不然別說是蘇家,你就是死了,也沒辦法補缺這個漏洞。”
蘇天佑害怕的縮了縮脖子,拿着合同快步的跑開了。
蘇哲是最瞭解他這個弟弟的,他不說狠話,不把話說通,對方確實會做些小手腳,以爲羅峯看不出來。
這怎麼可能呢?羅峯又不是他蘇天佑。
就算是處在勝利者的位子上,也斷不會鬆懈一分一毫。他們的想法都在羅峯的掌控之中。
蘇哲自嘲的笑了一聲,他可真是愚蠢,怎麼能聽他這個蠢弟弟的意見!
走到這步田地,才把所有的一切都想明白。
過了不多時,蘇天佑帶了兩個女同志走進來,合同已然改好,由於跑的太急,紙張還留有溫度和汗水。
“哥!羅同志!你們看看有啥不對的,我再改。”
羅峯卻頗爲不滿,“怎麼?你們蘇家少爺做這點事都不利索?有什麼不對的再改?看來這合同的起草還不怎麼完善,今天過來籤合同的誠意我看不到,算了,這合同我不簽了,走了!”
“羅同志,對不起!”
衆目睽睽之下,蘇哲當場給羅峯跪下。
讓蘇天佑和旁邊兩個女同志都傻眼了!
這可是蘇家最尊貴的少爺。
說跪就跪,還是跪給一個沒啥
名氣的小人物。
至少那兩位女同志,是這麼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