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文人字畫
秦龍輝進去後沒多久,打眼就瞧見了羅峯。
秦龍輝恭敬的說道:“羅同志,這次家父讓我過來拜訪您,主要就是想談談……”
秦龍輝開門見山,羅峯卻立刻打斷了對方說話,指了指這些突然擡進來的物什。
“東西都搬出去吧。”
秦龍輝見狀,立刻慌了!
“抱歉,羅同志,是他們有什麼事做的你不滿意嗎?這東西你還沒見過,就拎出去,我會很不好做的。”
爲了能夠找到這些珍寶,秦龍輝特地帶着這些人,去了一趟琉璃齋。
而同去琉璃齋的,除了秦龍輝等人之外,還有秦耀堂等老字輩的人。
他們秦家,對於鑑寶這一行業還是很有研究的。
尤其是在研究文人字畫上。
而送給羅峯什麼,成了一大難題。
要是送的真金白銀,不僅土氣,還沒啥誠意,對方未必會收下。
至於古董一類,賀家必然會看上九寶齋。
秦家人會把目光放在琉璃齋身上,不是他們爭不過賀家,或是不敢跟對方爭,重點在於羅峯要把紡織廠,這麼大一個廠子給賀家。
賀家回禮,回點貴重的相互等價,合情合理。
他們秦家要是突然給羅峯迴一份大禮,對方必然不會收下,所以秦耀堂投其所好,專門挑了一些文人字畫,還都是真跡,給羅峯送了過來。
這個年代,
文人字畫,收的人不多。
很多真跡賣的都是最低價,還沒有人去買。
都快趕上大甩賣了!
但秦耀堂是個文化人,加之他們秦家本就是書香門第,對於文人字畫的品鑑,和長遠的目光,與其他人不同。
高考恢復後,秦家老爺子就預言以後是科技強國,是文化強國。
所以這筆墨紙硯,到最後價錢會越來越高。
他們秦家不說囤積,卻經常收一些珍貴的典籍,當作是收藏了,也不賣錢。秦家不缺那個錢。
羅峯淡淡的看對方一眼:“你好不好做,跟我有啥關係?”
他敲了敲桌子,守在外面的小弟屁顛屁顛的進來,
“羅哥,有啥吩咐?”
之前跟羅峯不對付的禿頭,在看到李大胖的命運後,如今一見到羅峯,就跟耗子見了貓,恨不得卑躬屈膝。
羅峯叫他向東,他絕不敢攆雞。
“送客!”
羅峯已然下了逐客令,禿頭和其他的小弟收斂諂媚的笑容,禿頭的腰桿挺直,不再像見羅峯一樣,彎的跟蝦米似的。
秦龍輝不爽的捏緊了拳頭!
“什麼意思?”
“什麼什麼意思!”禿頭啐了一口:“我們羅老大讓你趕緊走,這裏不歡迎你們,把東西也帶走!”
一向傲人,並自認爲處理事情遊刃有餘的秦龍輝見狀,霎時不高興了。
他羅峯是什麼身份!
敢這麼對他秦家四少爺說話!
雖說這次,羅峯搞垮了蘇家,但那不過是對外而言。
秦龍輝自以爲他看的明白
,同時,身爲秦家最有天賦的少爺,從小就是被捧着的,更被譽爲天才,根本不會把羅峯這種從小縣城走過來,並碰了狗屎運的青年放在眼裏!
秦龍輝憤怒的指着對面的人說道:“姓羅的,你知不知道爲了找這些文人字畫,我爺爺和我爸他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就憑你也配?”
羅峯不言。
禿頭和其他的小弟聽聞,卻都憤憤不平。
這人是過來送禮的,還是來找茬的?
怎麼?送禮不成就惱羞成怒了?
“是我讓他們找的嗎?”
秦龍輝卻沒抓住重點,反而說道:“就算不提他們搜尋的這些字畫,光憑藉我後面的人手上拿的這兩幅,就是我爺爺珍寶閣裏的王羲之的真跡!這兩者的價值,不用我多說,我爺爺自己都捨不得拿出來,偏偏送了你,難道不是擡舉你嗎?”
羅峯冷哼一聲,“憑藉這些字畫就是擡舉我?你是太高看自己,還是高看你們秦家?現在走,還是給自己留一份體面,或者你想被我的人打出去?”
“衆目睽睽之下,你敢!”
羅峯揮一揮手:“動手。”
禿頭等人接到羅峯的命令,上去就是一腳,根本不管對面的是啥秦家少爺。
那一腳踢的很準,剛好踢到了對方的腰!
秦龍輝並不是個練家子,這一腳,踹的他一個趔趄,踩到了門框,不小心摔了一跤,一瘸一拐的退後幾步。
至於秦老爺子派來的那些人,他們死死的護住字畫,
比護住秦龍輝要熱切的多。
不過嘴上,卻還是喊着秦龍輝的名字,讓對方小心着點。
秦龍輝坐在地上,還沒等扶着牆站起身,被出來的李芳澆了一大盆洗腳水。
李芳故意捂嘴笑道:“抱歉啊,我不知道這還坐了個人,你說你真是奇怪,就算是熱,脫衣服就行了,坐地上幹啥?地上多髒,全都是雞屎!”
黏糊糊的糊了一手,秦龍輝還奇怪,這從哪裏出來的,顏色不同的泥巴?
被李芳一提醒,恍然大悟,湊在鼻尖聞了聞,嘔了一聲,差點吐出來。
羅峯皺眉道:“可別讓他吐在我們院子裏,我嫌髒。”
“放心!不會!我這就把他扔出去!”
禿頭往手心呸了兩聲,和對面兩個膀大腰圓的漢子一起,把秦龍輝架了起來。
徐龍豪和劉豔,在外面聽到裏面的動靜,知道出了事,兩人快步的往裏跑,就看到這一幕。
徐龍豪聲色俱厲道:“禿頭,你幹啥呢?”
禿頭猛地一回頭,一見是自家老大,笑得露出了兩顆大黃牙。
“老大,我在做好事!這傢伙敢在院子裏鬧事,我這就把他送出去,還有他秦家的那些人,都要滾蛋!”
“不許胡鬧。”
見徐龍豪生氣,禿頭趕緊解釋道。
“這是羅同志吩咐的!”
徐龍豪緊皺的眉頭鬆開,和劉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滿面疑惑。
但讓羅峯下逐客令的,看來對方確實是,做了什麼極其不禮貌的事。
“進去問問
羅同志,就知道了。”劉豔提議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