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黃原
沒有理會衆人,劉志祥招呼着朝外走去。
隨着一聲吆喝,一旁操持的把式伸出粗糙的手掌在毛驢背上拍了拍,接着小毛驢發着後喫後喫的叫聲,邁開短腿拉起了車。
和白明川告別,陳文軒幾人在劉志祥的招呼下,將行李放在一旁等着的驢車上,一行十來個知青輕裝上陣朝外走去。
和剛來的時候一樣,從蜿蜒攀升的窯洞下去,衆人又來到了矮小破舊的縣城。
一邊走着,劉志祥也開口對着衆人說道。
“各位知青同志,這裏就是咱們原西縣城,後面有什麼需要購買的公社裏面沒有可以來這邊。”
“這是城關糧站,這裏是理髮店,這裏是國營食堂,這裏是郵局....”
縣裏的店鋪不多,劉志祥也沒有什麼介紹的,簡單的將大家日常能用到的幾處說完便領着衆人朝前走着。
聽到劉志祥的介紹,對於其他陳文軒還好,唯獨對傳說中會時興髮型的胡德祿頗有興趣。
畢竟當地普通人都是自家婆姨幫着絞頭髮,誰有功夫來去打理個球頭,這胡德祿這麼潮的手藝到底是咋練出來的。
因爲趕時間,劉志祥帶路很快,駕車的也是老把式了,所以隊伍不自己覺的變得有些鬆散。
路過國營飯店的時候,陳文軒來去匆匆,等回來的時候,大衣兜子裏面已經變得有些鼓囊。
從縣城朝外走去衆人上了一條公路,說是公路還不如後世的村村通,不過這條不起眼的公路卻連接着黃土高原上的兩個區,是這裏的交通大動脈,偶爾經過的汽車讓走的腳痠腿麻的衆人心裏忍不住的豔羨。
柳岔公社和石圪節公社距離縣城距離都在五十公里左右,不過並不在一個方向,往日裏公社的人出行,有條件的都是選擇坐汽車,普通人都是選擇走路。
對於黃原的人來說,這幾十公里的路走起來跟玩似的,何必浪費那熊錢。
從出縣城起,一開始川面還比較寬闊,看着兩邊黃原上高高的積雪,在陽光下金燦燦的熠熠生輝,剛開始有些沉悶的知青隊伍也變得活躍了起來,小聲的交談着,話語中頗爲熱情。
不過這樣的高興並沒有持續多久。
越往後川道越來越窄,被積雪覆蓋之下的川道有些冰滑,一不小心就會摔倒,經過幾次之後,衆人都變得有些小心翼翼的。
不過最難的還是隨着太陽出來,冰雪融化讓道路變得更加泥濘溼滑。
黃原作爲最大的黃土沉積區,黃土厚度很深很深,千萬年來因爲雨水沖刷變得支離破碎,條條坎坎。
衆人深一腳淺一腳的避開,但就這樣,不一會兒整個鞋子上也全部是爛溼的黃泥巴。
每一步都帶出一大塊,十分的費力。
前面駕車的老把式不時的用手中的木棍將架子車輪輻裏的黃泥撬去,看到自己毛驢在黃泥巴里賣力的趟來趟去心裏十分的心疼。
這趟遭老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