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上工了(求下追讀,謝謝!)
掃了一眼,蒸籠裏面涇渭分明,全麥的、或者玉米饃饃都是老知青的。
白麪饅頭是陳文軒他們幾個新來知青的。
陳文軒幾人剛來,還不知道糧食短缺條件艱苦,不然誰家不年不節的天天喫白麪饅頭了。
從周靜秋手中接過,陳文軒手指不由自主的往前多捏了些,嗯,很滑!
指尖觸碰,這種青澀的曖昧,讓陳文軒心情舒暢。
看着眼前因爲自己小動作變得有些不自然的周靜秋,陳文軒裝作什麼也不知道。
掰開饅頭將嘣脆的醃黃瓜夾在中間,又用筷子沾了些辣醬,陳文軒遞給了周靜秋,開口笑着說道。
“靜秋同志,嚐嚐,全麥的就不要吃了。”
看着陳文軒遞過來的饅頭,聽着陳文軒溫和不容置疑的話,周靜秋猶豫了下,最終輕輕的點了點頭。
“靜秋,張璐了。”
“張璐回屋裏拿飯盒了。”
“嗯”
喫完早飯,陳文軒幾人跟在張德山李敏身後朝着隊部走去。
賀家川村民連上知青一起兩百來人,除去老弱病殘幼,此時基本都集中在這裏。
天色微濛濛的,衆人就站在這裏集合着。
不一會兒負責生產的賀紅兵及民兵隊長王大剛走了出來,伸手一揮賀紅兵開始分發着工具,安排起今天的任務。
原西縣如今農業學大寨工程進展的如火如荼,根據縣裏及公社安排,賀家川這邊也需要在東拉河上游廟坪山那裏修建梯田。
握了握手中的鐵鍬,陳文軒提在手上,跟着大部隊朝着廟坪山那邊走去。
廟坪山就雙水村那裏,一半在雙水村,另一半則在賀家川,那裏是縣裏欽點的農業學大寨典型。
當初縣裏將這個標杆放在石圪節,徐志功爲了討好田福軍便放在了雙水村,畢竟雙水村的書記田福堂是田福軍親哥。
農業學大寨在雙水村出了成績,第一受益人便是他田福堂以及雙水村的村民,不管從哪方面算,田福軍都要記掛着他徐志功的好。
對於這件事周文龍是第一個反對的,理由是賀家川位置並不比雙水村差,但最終還是敗給了石圪節公社。
對此周文龍憋了一肚子火,回來後便直接決定在廟坪山屬於賀家川的地方也開始搞農業大寨農田基建建設。
他周文龍便要證明,自己哪方面都比別人強。
畢竟當初人大畢業,周文龍放棄了燕京的工作回到原西回到柳岔公社,都是爲了一展抱負的。
五公里的路程,溝溝坎坎的,很不好走,有的川道稀薄,一不注意便會滑到川道下面。
運氣好的摔得灰頭土臉的,運氣不好缺胳膊少腿的。
隊伍拉的很長,等到陳文軒等人到的時候,時間剛巧八點。
天邊金色的太陽也躍到廟坪山的上面,小鳥在枝丫之間跳躍歡快的歌唱,陽光穿透林間薄霧,折射出美麗的晨曦。
遠處偌大的廟坪山此時如同化成一座火熱的工地,紅旗招展,高音喇叭放着嘹亮的吼叫聲,人羣像是螞蟻一樣亂紛紛的,忙碌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