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分工
最讓我驚訝的是那事兒,前段時間咱們搬大石頭,累的我們營的戰士一個個都趴下了,陸團還能堅持着開車回家,可見這媳婦兒給陸團的吸引力是巨大的。”
“你們就別打趣陸團了,陸團和他家屬,結婚八年都沒見過幾次面,這久別勝新婚啊。”設計師袁聞是個文化人,笑起來也是斯斯文文的,“再說了,男人在外面拼死拼活的,爲的不就是有個溫馨的家麼!
趕緊把最大的那頭野豬給綁好了,讓陸團帶回家去,在家屬面前也有面子。”
是了,陸向國知道最近蘇南爲了種豬的事情,一直着急上火的,所以這次上山,特地找了野豬窩。
最大的那隻四百多斤的野豬,陸向國讓用拖拉機扛了,綁起來拖回去。
剩下的小野豬和其他兔子什麼的,留到工地給戰士們喫。
這邊村子裏面,蘇南和聞主任就要出發,就聽見公社門口響起一陣突突突的聲音。
“喲,小蘇同志,這拖拉機上的是不是你丈夫啊。”聞麗定睛一看,見了陸向國就伸手打招呼。
昨天晚上陸向國沒回家,蘇南也不知道他去幹嘛了,實在是這段時間太忙,她都沒注意這個問題。
不過一晚上沒回家的陸向國,就跟逃難回來一樣,身上全是淤泥和臭味兒,還沾了不少血。
“小蘇同志,你丈夫陸向國去幹啥了,怎麼一身這個樣,還有血,不會是被人給打了吧,你趕緊去看看。”聞麗並不知道陸向國是幹什麼的,只是看他現在這樣有點兒擔心。
蘇南定定地看着陸向國的拖拉機後面,恍然之間就明白他去幹嘛了。
他把拖拉機停下來,指了指身後被五花大綁四百多斤的野豬說,“蘇南,我昨天找了份去山上伐木的工作,今天早上下山的時候正好碰到一窩野豬,就和我幾個戰友給把它給逮回來了,
好傢伙,這野豬烈得很,可廢了我們不少功夫呢,你們養豬場不是正缺一頭種豬嗎,就用這頭吧。”
聞麗眼珠子一瞪,圍着拖拉機轉了一圈,猛地一掌拍在野豬身上,笑開了花,“這頭豬又大又肥,用來當種豬是再好不過的,陸向國同志你可真不錯啊,如果不是你擡回來,我還真想不到咱們縣裏還有這麼好的豬。”
“這大馬路上當然見不到了,但是山上有啊,還不少呢,這些野豬也是聰明的,他們知道打不過人,怕被喫,都躲到山上去了。”陸向國臉上咧着笑容。
說着陸向國帶着蘇南和聞麗就回小宋莊去了。
小宋莊一村子的人,只有部分有錢的人家纔會餵豬,沒錢的也沒那麼多糧食養豬,很多人一年到頭都難得喫上一會肉。
這會兒聽說陸向國拖了一頭大豬回來,全村的人都跟着吞口水呢。
只是這頭大豬拖回來可不是讓他們喫的,而是要放到村裏養豬場當種公的呢。
蘇南和婦聯的同志忙活了這麼多天,終於縣裏面符合條件的母豬都買下了。
現在養豬場一共買了十頭做種的母豬,再加上一頭能當種公的公豬,組成繁育小組,母豬平均每窩產10頭小豬,個別高產的能達到二十頭。
不出意外,春天就能出產100-150左右的小豬了。
只是還想要再買,就得去省城的大型養殖場。
婦聯花了重金買回來的母豬,還有陸向國打回來的野豬,是整個金星公社的寶貝,拿回來之後的同志把它們照顧的無微不至。
養殖場的員工花了三天的時間就招聘好了,五個員工除了小宋莊選舉上來的是一個退伍軍人之外,剩餘四個都是勤快能幹也識字的軍人家屬,家裏都比較困難。
這個年代,人的路子沒有後世那麼廣,有很多因傷退伍的軍人,性格耿直不願意給國家添麻煩,也不去幹組織上安排卻勝任不了的工作,就在家裏種地。
一家人緊巴巴地過日子,對待這樣有骨氣卻沒有門路的家庭,養殖場的大門向她敞開。
人員的選舉都符合蘇南定下的篩選條件,對於他們的家庭,蘇南非常同情。
但做買賣又是另外一回事兒,有些事兒還是要把話說清楚了,“咱們這個養殖場能不能發展紅火,可以做多久,取決於我們養殖場裏的每一個人。
這裏的每一頭豬都非常金貴,是花了大價錢買回來的,要是不能把它們養好,生下來的小豬長得不快,或者死得多,沒有效益,咱們這個場子就開不下去了,大家也只能繼續回去種地,
所以我希望大家認真地對待這份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是10塊錢,等第一批的豬崽賣出去以後,還會按收益的多少給你們一筆提成。
當然了,如果幹的不好,能力勝任不了這份工作,我就會告訴周隊長一聲,讓他把人給領回去,這其中的道理,我說明白了嗎?”
“明白了。”五個到養殖場工作的人齊齊點頭,都是老實的。
周浩爲人耿直嚴肅,看人也非常毒辣,能選到蘇南這裏來上班的,都是本分人,老老實實工作不給蘇南添亂是最基本的。
蘇南很滿意他們現在的態度,她從省養殖場借鑑了許多的養殖經驗,還有從書上學來的科學養豬辦法,都謄抄了下來,寫成了一本手冊。
她把東西遞給了他們,“這是我個人總結出來的一些養殖經驗,還有養豬需要注意到的事項,你們拿着各自抄一份,有什麼不懂得,可以和夥伴交流探討,遇到什麼問題也可以來找我們婦聯的同志求助,
大家相互之間多多交流,共同進步,齊心協力所有的困難都是可以迎刃而解的,現在廠裏總共有11頭豬,你們打算怎麼分工解決?”
分工?
五個人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麼一個新奇的詞兒,互相看着對方,有些搞不明白蘇南在說什麼。
“我的意識是說,豬的養殖包括衛生、健康、食物這幾個方面,你們是想要把這11頭豬平分了,各管各的,出了什麼問題自己擔着,
還是大家一起養,然後照顧豬的責任就集體分配,大家互幫互助?”
蘇南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這裏是七零年代,不像後世,大家都是讀了書的文化人,能夠飛快明白這些工作上的分工協作,於是詳細地解釋了一番。
這五個人雖然都是有一些養豬經驗的,但是要承擔一個養殖場的責任,還是有些沒底的。
想着大家是一個集體,遇到什麼事情也好歹有個想辦法的人,於是選擇還是一起養。
“你們可以採取每人負責一個單獨的小環節,如果每天都幹同樣的事兒覺得累,那就一個星期輪換一次,大家採取換班的方式,也非常公平。”蘇南不會去管他們怎麼工作,要的只是結果。
聽了蘇南的話,五個人頓時眼前一亮,這樣下來每個人輪一次,大家乾的活兒其實都一樣,做事情還能有商有量,最公平了。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