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盛世醫女 第244節 作者:未知 其實顧重陽不想去竇知府家,上次施粥,竇家二少爺令人厭惡的眼神讓她十分不喜,但是看着沈素迎高興的樣子,她也不好讓她掃興,就笑道:“這衣裳真漂亮,多謝舅母。表姐,你的衣裳是什麼樣子的?” “跟你的差不多,到時候你見了就知道了!”沈素迎道:“終於有機會出門了,可真是太好了。要不是娘讓我打扮,我纔不願意打扮呢。” 翻了年,沈素迎已經十五歲了,顧重陽也十三歲了。 十五歲已經可以說親了。 這種所謂的賞花宴,其實就是太太姑娘們相看的宴會,顧重陽看着沈素迎一臉懵懂的樣子,不由就笑了。 等到正月十八那一天,沈太太帶着沈謙、沈素迎、顧重陽幾個人去竇知府家。 沈素迎穿着鵝黃色的上衣、淺紅色的裙子,化了妝不說,頭上戴的首飾也比平常多一些,俏麗又不失溫婉,正是十五六歲花樣年華小姑娘該有的樣子。 見顧重陽穿着蜜合色繡葡萄紋綾襖,杏黃色的素面裙,沈素迎就跳起來道:“你怎麼不穿娘給你做的新衣服?” 顧重陽看了一眼沈太太,笑着道:“這件衣服也沒穿幾回啊,我怕冷,覺得那褙子有點薄了,過幾天暖了再穿吧。” 沈素迎嘀咕了一聲:“早知道我就不穿這衣裳了,娘說頭飾一定要跟衣裳配,所以給我戴了這亂七八糟的珠花,頂在頭上,實在太累贅了。” 她嘟噥了一聲,就掀了簾子朝外看。 顧重陽衝着沈太太一笑,見沈太太眼中都是滿意,不由心中一動。 看來她猜的沒錯,今天舅母的確是帶着素迎表姐去相看的。她年紀比素迎表姐小,生的卻比素迎表姐漂亮,若是再精心打扮,未免有喧賓奪主的意思。 她今天打扮的這樣素雅,沒有奪素迎表姐的風頭,舅母一定很高興。 沈太太見顧重陽特意打扮的這麼素雅清淡,就微微有些心疼。 不是她故意想讓自己女兒出風頭,只是沈素迎已經十五了,而顧重陽才十三,若論說親,自然沈素迎在先。而顧重陽是慶陽侯府的小姐,今天去的人裏面幾乎沒有能配的上她的,她雖然是個舅母,卻也不敢胡亂給顧重陽說親。 可沒想到顧重陽竟然這麼懂事,沒有穿她準備好的新衣裳,而是穿了舊衣服出來。這份體貼與聰慧,真是讓人不得不心疼。 她雖然沒有刻意化妝打扮,卻依然穩穩壓了自己女兒一頭,看着她清水出芙蓉般嬌俏的臉龐,沈太太就覺得有些納悶,這樣漂亮的小姑娘,郝家怎麼就捨得退親?真是有眼無珠! 到了知府家,知府夫人與大少奶奶沈素娥一起迎接了沈家衆人,顧重陽由此也見到了大表姐沈素娥。她跟二表姐沈素迎長得很像,一看就知道是嫡親的姐妹兩個。 由於兩家是親家,所以比別人更親熱隨意些。 知府夫人面團一樣的人,說話柔聲細語,一看就知道是個沒脾氣的。 見到顧重陽,知府夫人眼中閃過驚豔之色,將手上的一個鐲子退下來送給了顧重陽。 顧重陽看了舅母一眼,見舅母點頭,就收了過來。 沈讓來打了個照面就由小廝領着去了別的地方。看來,這次賞蘭宴男女是分開的,這樣一來,她就不用擔心自己會與竇家二少爺碰面了,顧重陽不由鬆了一口氣。 隨着時間推進,前來參加賞蘭宴的太太小姐也越來越多,顧重陽就看見了蘇秀月。她跟在蘇家太太身後,她兩個嫡妹對她翻着白眼。 見到顧重陽,她想上前打招呼,顧重陽卻裝作沒有看到,把臉轉了過去。 沈太太跟衆人熟稔地打着招呼,沈素迎早不知道跑到哪裏看熱鬧去了。 說是賞蘭宴,不過是個名頭而已,真正欣賞春蘭的人反而不多。 這正合了顧重陽的心思,既然沒有人欣賞,那她就好好看一看這蘭花,也不算白來一趟。 盛開的蘭花馨香撲鼻,淡雅高潔,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顏色的春蘭形態各異,令人心折。 顧重陽正在欣賞,突然過來一個小丫鬟,對顧重陽說道:“請問你是沈家表姑娘,京城來的顧小姐嗎?” 顧重陽道:“是啊,有什麼事情嗎?” “有人讓我給你帶封信。”那丫鬟說着,把一張小紙條塞到了顧重陽手中。 顧重陽正欲問是誰讓她送的,那小丫鬟卻跟一條魚一樣穿梭的很快,不一會就消失在人羣中。 顧重陽看了看左右,見沒有人看見,就捏着紙條走到園子竹林旁邊,打開了紙條。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一見佳人,日夜苦想。華容婀娜,令我忘餐。望賜一會,解我相思。花園深處,假山石旁。翹首以盼,不見不散。竇二日夜思慕,望穿秋水等候佳人。” 顧重陽不見則已,一見則氣得咬牙切齒。 這世上竟然有如此無恥之人!她當即就想把這紙條交給舅母,然後讓舅母給自己討回一個公道。 不行! 那竇家二公子外貌文質彬彬,內裏卻如此浮浪不堪,看他這樣的大膽,說不定這種事情他已經不是頭一回做了呢!可不管是舅舅也好、舅母也好,跟竇二說話的時候都十分親切,可見這竇二平日裏是個會裝模作樣的,至少在外面他名聲應該不錯。 自己若是把事情張揚了出去,先不說到時候竇二不會承認,說不定會倒打一耙說自己故意勾引他。事情鬧開之後,別人是會相信自己這個從京城遠道而來,毫不瞭解的人呢?還是會選擇平日有禮節、懂進退的知府公子? 大表姐是竇家的媳婦又是沈家的女兒,夾在孃家、婆家中間一定跟十分爲難。 一面是姻親,一面是外甥女,舅母一定投鼠忌器,甚至會把事情瞞下來,選擇息事寧人。那自己又何必把事情張揚開? 若舅母爲了給自己做主,要竇家給自己一個交代,那就要跟竇家撕破臉皮了,到時候豈不是更難看。先不說舅母會如何,就依着舅舅那般疼愛自己,一定不會善罷甘休。俗話說,抄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舅舅一介商戶,得罪了竇知府,恐怕也不好收場。 不管舅舅、舅母怎麼做,事情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難道就這麼算了?豈不是便宜了竇二? 她顧重陽長這麼大,還是頭一回被人如此調戲。若這一次她選擇了忍氣吞聲,下一次呢?他會不會覺得自己不敢聲張而得寸進尺? 若不是爲了舅舅,她大可以回京城去。可現在榮王的事情尚未解決,她是斷然不能離開南京的。竇家與舅舅家又是姻親,誰知道以後竇二又會做出什麼事情。 真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