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盛世醫女 第255節 作者:未知 三月下旬開始,南京城的糧價一漲再漲,價格竟然能比往年的價格貴了五成。 糧商這才意識到今年糧食將會大賺,紛紛下鄉收糧。可糧食早已被沈家收購得差不多了。 沈家是大商戶,歷年來收糧都佔大頭,沈家收購三千石的糧食作爲全年糧食庫存,而其他商戶沒有那麼多的財力物力,一般來說都會收購一千石左右。 沒想到的是,沈家今年收購了五千石,加上顧重陽收購的八千石,總共就是一萬三千石,幾乎把南京周邊的糧食給收光了。 那些糧商只知道今年沈家收了很多糧,究竟有多少,他們並不清楚。 沈家提前得到了糧食要漲價的消息,竟然不告訴他們,自己未雨綢繆,真是氣人。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沈家將糧食高價賣給北方收糧食的商人。 雖然眼紅又嫉妒,但沈家有足夠的錢去收糧,又有南京知府這樣的親家,那些人也只能在心裏抱怨一二罷了。 四月初,戶部收糧的官員紛紛南下,各省地方官員都提前得到了消息,開始着手收糧。不是配合收,而是必須收糧,每省每縣都有指標,朝廷甚至將收到的糧食數量作爲年終課考的參考之一。 晚上喫飯的時候,沈玉成當着全家衆人的面,將顧重陽誇了又誇,誇她有遠見有膽識,走一步看三步,是個做生意的好手。 加上有之前顧重陽幫抱真夫人清蛇毒的事情在先,沈家衆人對這個京城來的小表妹,直接由憐惜疼愛變成了敬佩讚歎。 就連沈素迎都對顧重陽佩服得不得了,沈讓就更不必說了,直言重陽表妹聰明厲害,是他最佩服的人。 一頓晚飯,喫得言笑晏晏,這樣的氣氛,顧重陽非常喜歡。 因爲屢屢表現出色,得到了舅舅的認可,她也有了正大光明插手沈家糧行、各商鋪的理由。 沈家祖上不過是販藥出身,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經營,已經發展壯大了很多。除了爲藥鋪、紡織機坊、糧行之外,沈家在福建還有自己的船行。 舅舅深知抓大放小的道理,船行的船雖然不多,但勝在船隻非常大,一直跟廣東十三行合作,經常跟廣東十三行一起出海做海外貿易。雖然海上貿易利潤大,但舅舅很謹慎,再加上廣東十三行對的把持,沈家福建的收入大頭在於船行,海外貿易不過是零星一點而已。 雖然沈家在南京算得上前幾位的富商了,但江浙富庶,若是放眼整個江浙,舅舅家就算不上什麼了。顧重陽一直不明白爲什麼榮王會挑選上舅舅。 現在榮王已經到達番地潮州了,接下來他一定會有動作。只要她仔細留心,就一定能發現榮王行動的蛛絲馬跡。 幾天之後,南京知府竇大人領着戶部督糧御史姬榮登門拜訪沈玉成。 竇大人是南京知府又是兒女親家,督糧御史姬榮更是欽差大臣,沈玉成不敢怠慢,親自到門口迎接,一行人在書房談了半天的話,沈玉成又留了他們在沈家用午飯。 沈玉成送竇知府與姬御史出門的時候,顧重陽剛好從雞鳴寺回來,兩撥人在門口遇上。 顧重陽避開,等客人的轎子擡走之後方纔進門。 沈玉成就跟顧重陽說:“重陽,我有話跟你說。” “舅舅,你是不是要說糧食的事情?”顧重陽微微一笑道:“那些糧食雖然是我收的,但我不過是出個主意而已,出錢出人出倉庫的都是舅舅,出力氣的是沈家的夥計還有讓表哥,那些糧食本來就是舅舅的,您想怎麼處置都可以。” “你這孩子,真是太聰慧了。”沈玉成跟顧重陽到達書房,他道:“剛纔走的,是竇知府與姬御史,姬御史此番南下收糧,有六千石的任務,可是他眼下只收了一千石,還缺五千石,所以,希望我能將糧食以四文錢每斤的價格賣給他。” 顧重陽收糧的時候,是三文錢一石買進,往年糧食賣出去的確是四文錢一石左右,沈家並不喫虧。 可眼下,糧食已經擡高到六文錢一石了,十天前,沈家剛剛賣給北方商人一千石糧食,就是以五文錢一石成交的。這樣看來,沈家這筆生意做的就有些虧了。 “舅舅,竇知府是姻親,他親自登門領着姬御史來收糧,這個面子我們不能不給。姬御史是朝廷欽差,戶部收糧是爲了救濟受災的百姓,這是積功德的事情,不能單純以價格衡量。這筆生意雖然明面上看沈家是有些喫虧,但是我們並沒有虧本,只是賺的少了。雖然銀子賺的少了,但是我們給了竇知府與姬御史面子,以後辦事也會方便很多。” 顧重陽權衡利弊之後道:“這筆生意做得。” “我已經答應竇知府與姬御史了,今天下午他們就來沈家糧庫搬糧。”沈玉成連連讚歎:“真沒想到你小小年紀,看事情這麼通透。我原先還擔心你會不同意,現在看來是我多慮了,你遠比我想象中的更成熟穩重。” 顧重陽不由額頭冒汗:“舅舅,您能不能不要這樣,抓着機會就誇我,我哪有你說得那麼聰明厲害。” 她從來都不是什麼聰明的人,只不過是多活了一世,比人家提前知道這些事情罷了。 “哎呀,我們重陽害羞了。”沈玉成哈哈一笑道:“這裏沒有外人,就我們舅甥兩個,我誇誇自己的外甥女不是很正常的嗎?再說了,我說的是實話,你的確又聰明又厲害。” 顧重陽:“……” “我叫你來,除了剛纔那一件事情之外,還有一件事情。”沈玉成捋了捋鬍鬚,露出鄭重的神色:“你謙表哥今年收了五千石糧食,加上你收購的八千石,一共是一萬三千石,爲了怕別人說我們沈家故意囤積糧食,對外,我只說我們沈家今年收購了八千石。” 小心駛得萬年船,舅舅這樣做很對。 “除掉賣給北方商人的一千石、賣給朝廷的五千石之外,明面上還剩兩千石,剛纔竇知縣偷偷跟我商量,希望我將剩下的兩千石轉賣給他,他說按六文錢一石收購,我覺得這事情不簡單,所以沒有貿然答應,只說考慮一下。” “不能答應。”顧重陽道:“舅舅,竇知府揹着朝廷偷偷收糧,這事情的確有貓膩。就算沒有貓膩,我們若將這兩千石賣給竇知縣,明面上沈家糧行就沒有糧食了,那我們就無法再繼續賣糧了。” 很多人都喜歡發國難財,這個竇知府說不定就是其中之一。他收購了糧食運到北方高價售出,若被發現甚至會連累沈家。 沈玉成本來就不想答應,只是礙於親戚的面子上所以沒有一口回絕,聽了顧重陽的話,他當場就道:“那我這就回絕他,就說南京城的千家萬戶也需要糧食,沈家糧行若沒有了糧食,不是要被同行笑掉大牙嗎?” “舅舅說得對。” 與此同時,瑞豐將一封書信交到了王九郎的書桌前:“九爺,京城那邊有消息了。” 王九郎打開信封,匆匆掃了一遍,臉上露出幾分玩味。 一個弱女子,隻身一人追查母喪的真相,還神不知鬼不覺地讓兇手暴斃,讓跟她作對的人都沒有好下場。能從虎狼之窩全身而退,這個顧家四小姐,遠比他看到的還要複雜。 “她的醫術是跟誰所學,還是查不到嗎?” “是。”瑞豐心頭一凜,欠了欠身子,謹慎道:“只能查到是在貴池時得高人傳授,其他的一無所知。” 王九郎俊逸的臉上露出幾分凜然,在他以爲她是刻意接近的時候,她用醫術向他證明她是清白的。在他相信她的時候,她身上突然又謎點重重。 她究竟是天真善良還是心計過人,她的醫術又是跟誰學的,或者她真是大奸似忠,所以連他也被矇蔽了。 可這一段時間相處下來,他居然連一點破綻都沒有發現,這怎麼都說不通啊。 “會不會是冒名頂替的?”王九郎語速放得很慢,卻讓瑞豐聽得頭皮直麻:“南京的這一位跟京城的那個,會不會是兩個人?” “的確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