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合作達成(求推薦票) 作者:未知 第二天。 陸坤和劉仕勳、程元程浩幾人早早洗漱,穿上正裝,來到旅館小食堂喫早餐。 採購小組來的還是昨天的三人。 至於另外兩個小夥子,還在廠方學習呢,把技術喫透纔是最要緊的。 “總經理好!” 採購小組成員異口同聲。 陸坤有些尷尬,訕訕笑道:“大家早上好!早飯吃了沒?要不一起坐下喫?” 幾人受寵若驚,連忙拒絕。 “哎呀,那小夥子,年紀輕輕的就是什麼總經理了,真是了不得!” 人羣裏一大媽看着一身西裝筆挺的陸坤,眼神一亮,嘴上嘖嘖讚歎,心裏打着盤算:“也不知道這小夥子有對象沒有,要是......” “年紀輕輕的怎麼了?有志不在年高!”,一大爺摸着白鬍子,反駁道。 “對對對,年紀輕輕的就這麼出息了,以後還了得?我有一個侄女,年方二八,花樣年華,正配......”,一大媽剛要湊上來和陸坤湊近乎,就被另一個大媽攔住。 “呸。你那一臉麻子的侄女也好意思拿出來說。照我說啊,還是我小表妹和這帥小夥兒比較般配......”,一大媽不甘示弱道。 陸坤滿臉黑線。 程元程浩兄弟倆有些糾結,不知道是不是應該把湊上來的這些個大爺大媽趕走。 兄弟倆好一陣猶豫,最後決定先等等看。 劉仕勳的臉上滿是羨慕。 而後,端起食盤,默默地到餐桌上喫早餐去了。 “嗯,我沒有你們帥,還沒有你們有錢,但我還有個會當官,還能摟錢的爹。我覺得,我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就很好了。” ...... “各位大爺、大媽,我結婚了的,孩子都上學了”,陸坤擦了擦額頭上的虛汗,艱難開口道。 “籲~” 大爺大媽們一片噓聲。 “嗨,好豬肉都配了白菜......“ “可惜了,挺帥的小夥子,怎麼就那麼急不可耐地就成家了......” 陸坤:“......”。 彳亍囗巴。 不管你們說什麼,都當你們是在說我帥好了。 陸坤看向採購小組的那三人,眼神裏閃過一絲無奈:“先找個地方坐下吧,你們幾個一直站這兒太打眼了”。 ...... 早餐過後,幾人一起打車朝廠方所在的地方趕去。 …… 深圳在九十年代初期開始,就逐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作爲城市經濟轉型的戰略方向。 然而,深圳並非全國其中的一個技術中心,也沒有發展科技工業的經驗,但深圳人依舊信心十足。 在當時國內注重基礎研究,卻不注重應用研究的大背景下,sz市政府的毅然決然地迅速把工作重心轉變到鼓勵科技人員創辦科技企業的方向上來。 sz市政府當局的頭腦十分清醒,眼光也十分敏銳,抓住了1988年前後科研人員下海潮之於深圳的機會,努力推進高新技術產研結合,協同發展。 現在倒是還看不出深圳未來科技之城的影子。 不過,從今年開始,深圳就會逐步開啓由粗放式製造業向高科技產業集羣發展的過渡。 1991年,sz市政府頒佈《加快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的暫行規定》、《關於依靠科技進步推動經濟發展的規定》兩大政策法規。 1993年,sz市政府對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持力度和支持範圍都有所增強,分別頒佈了《深圳經濟特區民辦科技企業管理規定》、《sz市企業獎勵技術開發人員暫行辦法》兩大條例。 1994年,爲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又好又快發展,sz市政府又推出了《深圳經濟特區無形資產評估管理辦法》。 ...... 正是由於sz市政府有擔當、敢作爲,深圳才能形成強大的區域創新體系。 後世那隻又肥又胖的“有錢鵝”能夠成功,與sz市政府的孵化培育是離不開的,可不是單單靠企業自身的努力就能站到亞洲市值第一互聯網公司的高位。 來到廠區,因爲早有預約的關係,陸坤幾人被直接請到了會客室。 “您好,多有怠慢,還輕您海涵”,一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快步走進會客室,滿面春風地說道。 “哪裏哪裏,不知道怎麼稱呼?”,陸坤與對方握手見禮之後,開口問道。 “鄙人姓李,目前擔任銷售部經理一職,您稱呼我小李就行”。 陸坤有些尷尬,這中年男子很是客氣,但他這年齡看起來,至少比陸坤大十歲,稱呼小李什麼的,實在是叫不出口啊。 “李經理,你太客氣了。咱們還是直接進入正題吧”。 陸坤和人談生意一般喜歡單刀直入,要是實在談不妥,就酒桌上見分曉。要是談成了,酒桌上那一頓,也少不了。 “哈哈,陸老闆您快言快語,我也就不含糊了。實話和您說,貴方要的這批設備,在價格上,我們實在是不能再讓了......” 那位李姓經理跟陸坤這倒苦水。 實在是活久見。 生意還沒做成呢,華坤系的兩個小夥兒就賴在這了,還美其名曰學習高新技術。 陸坤擺擺手道:“價格上沒有問題,我們可以按之前談好的最後價格來算。但是吧,李經理,你也清楚,我們安桂省的企業難吶,想招幾個懂點技術活的員工簡直就像是大海撈針一樣......還請李經理您幫幫忙”。 陸坤也和他倒起苦水來,一陣口水轟炸。 這個年代,很少企業會和你講什麼三包什麼的,大多數都是貨一出門,一概不退、不換、不賠。 陸坤一個是怕設備設備買回去,員工看着說明書都不懂怎麼操作,另一個則是這設備要是出了什麼小問題,維修倒成了大難題。 最後,那李姓經理也是看陸坤確實是有買下不少設備的意願,做成這一單生意後企業利潤不少,才捏着鼻子答應陸坤派遣二十五名員工,來參觀學習一年的請求。 總體來說,陸坤這筆生意賺大了。 那二十五位員工學成迴歸之後,搖身一變,就能成爲華坤系的高素質人才。 再在企業內部辦幾個培訓班,華坤系員工的整體素質那還不是噌噌地往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