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老太太摔了!】求票票 作者:未知 “您說借多少?”要不是場合不對,陸坤差點把抿在嘴裏的茶水給噴出來。 “5000萬人民幣。” 胡仙亮了個巴掌,有點不好意思道。 陸坤有些無語,這輩子他還從來沒往外借過這麼大筆的錢呢,儘管胡仙開出高額的利息,仍舊無法讓他動心。 陸坤把茶杯輕輕擱在桌面上,緩了口氣,組織語言道,“不瞞您說,即便您開的條件再好,我也沒那麼多錢可借。” 這是實話,儘管顯得有些刺耳。 調動五千萬資金,除非給陸坤半年時間準備,要不然,鐵定是會影響手下公司的正常運轉的。 另外,陸坤手底下的公司,也有個大窟窿; 那就是瀚海地產。 這個公司雖然總資產龐大,但卻屬實是一個需要不斷往裏邊砸錢的大坑。 普通人重生,該怎麼致富呢? 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回答:囤地炒房。 然而這項看起來簡單無比的事業,卻不像想象中的那麼簡單美好。 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那就是錢從哪來? 要不是陸坤不斷將華坤超市的門店剝離,全部塞進瀚海地產,讓這家地產公司每個月都能擁有一大筆資金進賬,瀚海地產早就撐不住了; 即便如此,瀚海地產如今的日子也過得十分艱難。 單靠房租鋪租,壓根就支撐不起瀚海地產不斷拿地拿房拿商鋪。 至於對外募集資金......一個是如今地產行業不景氣,募集資金相對困難,成本較高,另一個則是陸坤還不想這麼早引入其他股東。 胡仙聽了陸坤這話,臉上也沒失望之色,微微沉吟片刻,然後眼睛微眯道,“我再加三個點!我的誠意,想必您也清楚。” 二十三個點的利息,在私營企業過橋借貸行業裏,已經算得上是利息較高的了。 但陸坤依舊是毫不猶豫地拒絕。 “胡先生,這筆生意,我不做。”五千萬拿去幹什麼不好?拿去放貸不是腦子有坑麼! 如今內地經濟建設熱潮高漲,可跟西方資本過剩的國家不一樣。 陸坤印象中,只有西方國家的私募基金會,纔會源源不斷地把汲取個人或企業的過剩資金,對外進行借貸類的穩健投資。 在國內搞這玩意,一年賬面財富增長百分之十幾二十的,還趕不上通脹呢。 別拿社會主義老闆不當資本家,他們的腦子轉得比誰都快。 “或許我們可以談一談別的合作。”陸坤適時提了一句。 陸坤對類似於放貸的投資,沒有絲毫興趣,更何況借的是人民幣,到時候還的也是人民幣,簡直是虧大了好嗎。 胡仙神情微怔,不知陸坤何意,“陸總請說。” 她此行的目的就是爲了籌錢,爲來了籌錢,在這多待一會兒,倒不是什麼事兒。 這幾天時間,她憑着胡家的招牌,倒是借到了兩三千萬,但對於胡家的大窟窿而言,簡直就是杯水車薪。 她倒是不止一次地嘗試跟香港的富豪們借錢,初時倒還有不少人顧及與胡家的情分,多多少少借一點,但一輪輪下來,哪怕是再深的情誼,也會被過多的借債沖淡。 尤其是近兩年,李嘉誠明裏暗裏表露過收購星島集團的意願後,胡家借錢籌錢就越發困難了。 很多人都有所顧忌,一個是擔心胡家還不上錢,另一個則是擔心得罪了李嘉誠; 儘管李嘉誠的格局不一定那麼小... 所以,隨着時間推移,胡仙越來越難在港城與東南亞地區籌錢借錢,如今即便是借到了,也是三瓜兩棗,不頂事兒。 “不知胡先生可有意出售星島集團旗下的部分報紙業務?”陸坤抿了抿嘴脣,身子不禁正了正,試探道。 胡仙臉上樂呵呵的笑容霎時間凝固了,過了一會兒,才麪人嚴肅道,”星島集團是胡家的祖業,胡家的任何一個子孫,都不會同意將星島集團出售,哪怕只是單純的報紙業務。“ “抱歉。”陸坤面帶歉意,而後做了個請的姿勢,“請喝茶。” 如今不出售,那是因爲還沒有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否則前世胡家也不會連星島集團的地標建築都出售給自己的對頭。 這注定是一場虎頭蛇尾的交談。 陸坤咬定了胡仙不出售報紙業務,便不做這筆生意的心思。 情懷是有價的,他不可能爲了虛無縹緲的情懷,就把大筆的資金砸出去。 那不現實,而且顯得很愚蠢。 生意做不成,雙方只是隨意聊了幾句,就不歡而散了。 ...... 陸坤剛回到家門就聽說了,丈母孃摔倒進醫院了。 陸坤當時就嚇壞了,老太太一把年紀了,好不容易享幾天清福,怎麼好端端地就摔了呢? 他可沒少聽說一些老人摔一跤,然後鬧出大毛病、甚至一命乎乎的事兒。 剛把公文包放下,陸坤就又開車去醫院了。 “怎麼樣了?”陸坤在前臺問了護士病房房間好,就快步衝了進來,這會兒看見劉麗萍在伺候老太太,不禁緊張問道。 “你小聲點兒。”劉麗萍嫌棄陸坤礙事,忙把他往椅子上引,別佔牀頭的位置,“前些日子雨多,莊園的小徑長了青苔,老太太正散步呢,腳下一滑,摔了一跤。 醫生看過了,沒啥事兒,估摸着明天就能出院了。主要是得好好養一養。” “那就好。”陸坤稍微鬆了口氣。 她這丈母孃對他,可不比對親兒子差,甚至猶有過之。 老太太真要是出了什麼事,陸坤心裏也不會好受。 不過好在老太太身體的底子不錯,歷來就沒病沒災的,在鄉下的時候常年做農活,身子骨硬朗。 次日。 陸坤讓劉麗萍先跟老太太聊一會兒,自己去辦出院手續。 “那咱們這就回家?”陸坤向劉麗萍揚了揚手裏的藥品和收據。 劉麗萍白了他一眼,“不回家難不成還在這再住一宿不成?” 陸坤蹲下身,讓岳母娘趴他背上,劉麗萍幫着在後邊拎東西順帶看顧一下。 不是找不到人背,而是這份孝心,陸坤打算自己盡。 到了樓底下之後,老太太大概是心疼女婿,看向劉麗萍道,“閨女,你把柺杖給我,我也下來走走,今天這太陽好,曬曬。” 說完,又示意陸坤放她下來。 陸坤猶豫了一陣,用眼神詢問了一下自個兒媳婦,發現她也同意,就應了老太太一句,小心翼翼地蹲下身,讓老太太下了地。 小潘把車徑直停在樓下不遠處,老太太拄拐走了十來二十米遠,就到了車子邊。 陸坤上前來開車門,攙扶着老太太上車,而劉麗萍則抽出一隻手來擋着車頂門,擔心他們倆磕着腦袋。 “小潘,開車穩着點兒。”等大家都坐好了,陸坤才吩咐小潘一句,示意他集中精力開車。 “哎。”小潘穩穩的車子起步,後邊的保鏢車子遠遠地綴着,十來分鐘就到家了。 回了家,陸坤第一個開車門下車,右手一展,把大丫兒、二丫兒、小光頭這三個關心外婆的倒黴孩子攬到一遍,然後徑直把老太太從抱下來,往屋裏走。 儘管陸坤不是虎背熊腰的類型,但也是肩寬腰窄的正當齡漢子,老太太這點分量,倒不會給他帶來壓力。 “外婆,疼麼,一鳴給你吹吹。”小光頭瞅着老太太膝蓋上裹着的紗布,嘴巴一癟,眼眶裏的金豆子就不要錢地往下掉。 瞧着親人打個針,都會心疼得大哭一場,更別提這會兒看見外婆腿上纏了一層層的東西了。 他正是經歷過打針到底有多疼,才越發能‘理解打針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兒。 小光頭這麼一哭,大丫兒、二丫兒的眼眶也不禁泛紅。 她們沒想哭來着,就是瞧着小光頭哭得撕心裂肺的模樣,情緒情不自禁地就被感染了。 “別哭、別哭,一鳴到外婆這兒來。”李秀琴忙不迭地招手讓小光頭上前,讓小傢伙坐在邊上的沙發上,好聲好氣地安慰這個情感豐富的外孫。 陸坤沒摻和這些,因爲他被劉麗萍趕去看陸明哲了。 打進門沒多久,蔣嫂就給他們夫妻倆解釋了,陸明哲從早上到現在,已經哭了三回了。 哄兒子這事兒,顯然是陸坤比劉麗萍擅長。 所以這活兒,自然而然地落到了陸坤身上。 當然了,劉麗萍也有事兒做,得吩咐廚房注意着這幾天家裏的伙食和禁忌,畢竟老太太還沒好全呢,得好好將養一番,省得落下病根,以後徒增麻煩。 陸坤把陸明哲抱起來的時候,這小子的眼睫毛上還掛着淚珠呢,眼瞅着自己老子回來,還抱着他,立馬樂得跟什麼似的,興奮地在他老子懷裏撲騰個不停。 二丫兒湊過來,被陸坤伸手撥開,陸坤假裝面色不愉道,“弟弟在家裏哭,你怎麼不哄哄?” 二丫兒面色一垮,“我哄了他還是哭,他不聽我的,聽您和一鳴弟弟的。” 陸坤挑了挑眉,疑惑道,“那一鳴沒哄弟弟?” “哄了啊。”二丫兒嘟着嘴道,“要不是一鳴弟弟哄他,他能一直哭。” ...... 得知了老太太這出事兒,鄉下也來人了。 作爲長子的劉向東帶着老子劉老根從鄉下着急忙慌地趕來。 儘管電話裏陸坤一再告訴他們事情沒那麼嚴重,也沒能他們這對父子倆完全放心。 這對父子倆來見了老太太依舊生龍活虎,心中的大石頭總算是落了地。 住了沒幾天,這對父子又鬧着要回鄉下了。 劉老根說住鄉下自在,劉向東說家裏一大堆事兒,要爲春季播種做準備。 陸坤攔不住,回屋從牀頭櫃取了三千塊錢拿給老丈人,“爹,這是我給您的心意。” “總拿你的錢不好。”這趟是來看望老婆子,再繼續拿陸坤的錢劉老根有點不願意,總沾女婿的便宜,讓他心裏有點不得勁兒。尤其是前陣子陸坤剛給了他一萬塊。 陸坤有些無奈,老爺子雖然愛講排場好面子,但從說句實話,對於別人的東西,從不多貪多佔,是個頂頂老實的人。 “跟您說過多少回了,給您您就拿着,這是我這當女婿的孝敬您呢!您放心,這是我自願孝敬您的,可不是麗萍的主意。”老爺子時常擔心自己女兒照顧孃家,女婿面上不說,心裏有意見,陸坤得把話說明白了,打消他的顧慮。 “哎。”劉老根還是接了,心底尋思着什麼時候找個名義,給幾個外孫、外孫包大紅包,把這錢給“花”出去。他在鄉下,菸酒都是自己女婿供着的,三不五時的,女兒女婿還讓人給他捎新衣服。 他是真沒什麼需要花錢的地方。 就連家裏開支的電費,女婿都一口氣幫他預存了幾千塊,還鼓勵他放心大膽地用,犯不着扣扣索索。 陸坤笑着道,“這就對了。” 說着陸坤看向劉向東道,“大哥,爹在鄉下,您多照顧着點兒。” “這就要走啊?”老太太有一陣裏沒見着家裏人了,這會兒也有點惦記家裏的事兒了。 要是腿腳還利索,也就可以回去一趟了,可現在還沒好全,女兒女婿肯定不放人,心裏有點失落,同樣看向劉向東,指着劉老根道,“你們夫妻倆多看顧着點這老傢伙,最重要的是別讓他跟着你們下地。我是瞭解他的,一把年紀也不消停。” 劉老根如今都七十多了,辛苦操勞了大半輩子,替兒女操完了心,如今又替孫子孫女操心。 他可不像自個兒老婆子那麼心大,住進女兒女婿家,照顧外孫、外孫女。 他是要面子了,要是連自個兒都在女兒女婿家常住,自己幾個兒子在村裏的名聲,肯定好聽不到哪裏去。 家裏的日子起來了,老大雖然主業務農,但因着買了拖拉機,三天兩頭地就去磚廠、水泥廠、化肥廠接活兒,日子過得也還算不錯,二兒子夫妻倆現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鎮上買了一排的商鋪,日子更是紅火,老幺兒在縣上傢俱廠上班當領導,說出去也長臉。 只要有錢,在鄉下過活,也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