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華僑】 作者:未知 陸坤躺在遮陽傘下的搖椅上,喜滋滋地給自己泡了一壺茶,在暖烘烘的太陽底下,看着小光頭在一邊給陸明哲介紹他養的大白鵝,而陸明哲則嘰裏咕嚕地扇動小手迴應,口水四濺。 “拍賣會結束了?”陸坤看到黃明博從車上下來,快步走向這兒,不禁拍了拍邊上的位置,示意他坐下說話。 寒潮總算是逐漸褪去,暖意漸漸來臨。 黃明博笑着把一個檔案袋遞過來,“您先看看吧,咱們的收穫比預想中的還要好。” 之前總擔心日本人財大氣粗把好肉全喫完,留下邊角碎肉碎骨頭給省裏的資本家們爭搶。 但在有心算無心之下,這次可是狠狠地坑了日本人一回。 陸坤纏着口袋的繩兒給扯開,把檔案袋裏的東西往外一倒,發現裏邊全是合同書,數了一下,一共有五份之多。 ‘還不錯。’ 陸坤暗自思忖,拿下的五個廠子都是中型廠,不是負債沉重的大廠,更不是什麼無足輕重的小廠。有了這些廠子的加入,華坤超市的供貨渠道就更加穩健了。 “這次省裏拿出了多少廠子出來拍賣?”陸坤一一看過合同之後,把合同放回文件袋裏,順便擡頭看向黃明博道。 這次的國有企業、地方企業改革改制鬧得這麼厲害,聲勢着實隆重,一大堆資本家蜂擁而至,競爭壓力肯定是超乎想象的。 “四十七個廠子”,黃明博抿了口茶,笑呵呵道,“這次咱們可算賺了便宜了!” 可不是賺大便宜了麼? 這次的五個廠子的收購,雖說從長遠來說,可能會獲利不菲,但真要論直接的便宜,還是那排成長龍的運輸車隊更讓人驚喜。 四十多輛卡車,總共纔多花了一百二十多萬,平均每輛三萬左右... 即便是二手車,也說不過去。說其中沒有貓膩,誰信吶? “好了,卡車的事兒我早就知道了。”陸坤笑笑。 那四十來輛卡車,可是從各個廠子的資產裏剝離出來的,哪怕是最不堪的也是九成新,甚至有幾輛還沒開過幾回的。 看來這禮是送對了。 早在拍賣會開始之前,省裏就經過一次資產盤算,把好車子一股腦地塞進陸坤圈好的廠子裏。 或許在別人看來,陸坤讓人在拍賣會上的競價有些略顯瘋狂,算是‘溢價’競拍,卻不知道那些廠子裏塞進了好東西。 這四十多輛卡車,可是相當於一個車隊了。 若是買新車,沒個二三十萬壓根就買不下一輛。 “日本人什麼情況?”陸坤繼續問道,順便給他遞了根菸。 “日本人可是被咱們坑慘了,哈哈...” 黃明博朗笑道,“他們住的地兒,四處漏‘風’,談事情壓根就躲不過咱們的耳目。每每遇到日本人的目標,你之前聯絡好的其他老闆立馬擡價,好幾次都把日本人坑得不輕。” “日本人在安桂撒了多少錢?”陸坤饒有興致道。 日本人可是手握七八十億人民幣的大土豪,不讓他們在安桂多吐點出來,都對不住安桂老百姓。 “九個多億。”黃明博樂道,“他們買了省裏最大的日化廠,就撒了一個多億,順帶着買了一大堆化工廠化肥廠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廠子。反正我估摸着他們至少比預算多花了將近一個億。” 嘖嘖嘖... 陸坤砸吧嘴,果然不愧是大款。 簡直壕無人性! “這次省裏領導怕是要樂開花了吧?”陸坤瞥了一眼黃明博,翹着二郎腿道。 這一次,估摸着省裏把一大堆地方企業甩賣之後,能籌措到十好幾億資金。 有了這麼一大筆錢,基礎設施升級就不再是夢想了。 可惜就可惜在這只是一錘子買賣... “可不是,成交金額二十二億人民幣,創下歷史記錄!“黃明博同樣面帶驚歎之色。 陸坤眉頭跳了好幾下,滿臉驚訝之色,“怎麼這麼多?” ‘難道是省里弄虛作假了?’ 這個念頭在陸坤腦海中一閃而逝。 日本人花了九個多億,陸坤拍下五個廠子總計一千零五十萬,增資第三鋼鐵廠四百萬,再捎帶省裏的資本大鱷粗略估算三四個億...這離二十二億還差老鼻子遠了! 難不成安桂的小魚小蝦那麼多,合在一塊兒拿得出十個億? 就是說破天,他也不信。 “港商臺商很牛氣,尤其是港商,那錢跟不是錢似的,另外,大家都沒想到,這次竟然會有華僑在拍賣會上揮斥方遒。”黃明博呼出一口煙霧,而後緩緩解釋道,“單靠咱們省裏的‘小蝦米’,湊得出三五個億就是頂天了!” “華僑?來的是誰呀?”陸坤眉毛一挑。 這麼說來,省裏市裏的領導原計劃從日本人口袋裏掏錢,把日本人當做大款的,沒想到竟然有其他款爺自動送上門。 “說了您肯定聽說過。” 黃明博賣了個關子,“萬金油大王。” “胡文唬(諧音)?”陸坤滿臉驚訝。 話剛一出口,陸坤就意識到自己想岔了。 胡文唬是民國時期的人物,是南洋著名的華僑企業家、報業家、慈善家,堪稱南洋華僑的傳奇人物。 “最暢銷的藥品,必定是千千萬萬人最常見的藥。”這句話出自‘萬金油大王’胡文唬之口,曾盛傳一時。 胡文唬製售的“萬金油”、“八封丹”、“頭痛粉”等“虎”字商標藥品,使他成爲富冠南洋的億萬富豪。 最令人稱奇的是,這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南洋虎”在經營萬金油的同時,於1918年在新加坡創辦了第一份海外中文報紙《星洲日報》,接着又在廈門、香港、曼谷等地創辦《星華日報》、《星島日報》、《星島晚報》、《英文虎報》,最終建立起了一個報業王國。 這聽起來簡直就像是穿越者的故事。 “你說的是胡先生的後人吧?”陸坤恍然大悟道。 陸坤前世第一次對胡老先生的繼承人有所認知是在1998年。 那一年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實業集團斥資億元港幣收購虎豹別墅。 而虎豹別墅是胡仙的父親胡文唬於1935年建造的、佔地9萬平方英尺的星島報業集團的標誌。 而虎豹別墅的出售,也意味着胡仙陷入山窮水盡的困境。 而今,距離1998年,只有四年時間。 “對,就是那位胡先生的女兒胡仙。”黃明博笑笑道。 胡文唬在商業領域號稱雙料大王,一個是萬金油大王,另一個是報業大王,從《仰光日報》、《緬甸日報》,再到《星洲日報》,此人於東南亞辦了二十多份著名報紙,在東南亞華人圈,論商業規模、論慈善貢獻,他是少有的能與陳嘉庚相提並論的人物。 這個年代的商界人物,少有沒聽說過這位老先生的。 就跟後世的人不認識李嘉誠、不認識雙馬一王一許一樣。 無論他們的聲名如何,是流芳青史,還是譭譽參半、亦或是聲名狼藉,他們都深刻地影響了一個時代。 “胡先生的那位女兒來安桂做什麼?”陸坤皺着眉頭道。 這對父女二人堪稱一門兩代英豪,但事實上,自胡文唬晚年開始,胡產業已經逐漸地走下坡路了。 他逝世後子女按照他的遺囑分了家產,胡家的聲勢更是大跌。 胡家的主體產業雖然沒有大的變化,由胡文唬的女兒胡仙繼承,但因爲分家的緣故,大批的動產、不動產都不得不拋售。 可以說,現今的胡家比之巔峯時期的胡家,真的是差得太遠了,說是十萬八千里也不爲過。 如果不是當初胡老先生留下了個家族基金會,衰落的態勢怕是會更加嚴峻。 據陸坤所知,胡家當代掌門人胡仙,近些年貌似頗爲熱衷於囤地炒地。 八十年代的時候,胡仙在炒地上得了甜頭,自此於海外大肆收購地皮,一時間聲勢倒也不弱。 185年在一次土地拍賣會上,香港尖沙咀廣東道太陽廣場--地王正在叫價,由於地皮在九倉的海洋中心對面,地產界均以爲九倉志在必得。然而拍賣的當天,九倉竟然競價失敗,地王由洋人以6.36億港幣投得。第二天,當星島日報出版後,世人方知這場競購竟由胡仙與怡勝太平洋聯手操控。 時隔半年之後,胡仙以8.3億港元將地王轉賣,半年時間獲利近兩億港幣。 如此豐厚的利潤,讓胡仙漸漸迷失。 從此,胡仙除了進軍香港地產外,還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大舉拿地出擊,參與近20項物業投資,堪稱一場“豪賭”。 從1989年起,海外地產業一落千丈,胡仙從此背上沉重的債務。 1992年9月,在股東大會上,胡仙首次承認以往投資海外地產比例過高,導致星島集團背上沉重債務。 儘管如此,她並沒有打算就此在地產上歇手,童年12月,她又開始涉足中國內地房地產市場。 爲了籌措資金進入內地市場,胡仙開始瘋狂的‘賣賣賣’,旗下的一些報紙業務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業務都被砍掉。 “她有錢到安桂投資?投了多少錢?”陸坤繼續問道。 這事兒有些怪異。 胡家現在已經是積重難返了,哪還有那麼多錢投資?而且聽黃明博的意思,好像這位胡家的當代掌門人貌似還投了不少錢。 黃明博撓撓頭,胡家有沒有錢他不知道,但那位胡老先生的女兒,的確是在安桂砸下了5個多億,把不少人震得七葷八素。 “陸總,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胡家再怎麼衰落,幾個億總是拿得出來的吧?”黃明博不以爲意道。 陸坤沒說話,只是低頭思索。 胡家當然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有五個億與輕鬆拿出五個億可不是一個概念。 哪怕別人跟他說胡家仍舊有三五十億資產,陸坤也會毫不遲疑地點頭。 但胡家分家的這個現實問題卻不能不考慮。 胡家其他人的私人資產,可不在這位胡女士的調動範圍之內。 “驗資了麼?”陸坤的問題顯得有些突兀,黃明博明顯被他給問愣住了。 黃明博現在腦子有點懵,搞不懂自個老闆怎麼一直糾結這個問題,但想了想還是如實道,“那麼多錢,肯定沒法當場驗資啊。” 陸坤想想也是。 如今的外匯管控在某些方面可比後世還要嚴。 他不憚以最大的壞意揣測了一番,那位胡女士手頭上肯定沒那麼多錢,說不定... “誒,她拍下的都是些什麼產業?”陸坤看向黃明博道。 “大部分都是地皮,說是準備開廠,少部分是高檔酒店、星級賓館,她拿地皮很豪氣,出價高得離譜,壓根就沒什麼人敢跟她爭。”黃明博也意識到有些不對。 “且走且看吧。”陸坤笑笑道。 如果他猜的不錯的話,那位胡女士怕是要不了多久,就會向安桂方面的銀行提出大筆貸款。 她現在的困擾就是手頭上的現金太少,如果貸款到手的話,就能緩解現金流緊張的問題,過上幾年,說不定就能捱到其他產業復甦期。 畢竟地產開發可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解決的,她完全可以先拿到銀行的貸款,然後把拍賣會上的認購款給繳納一部分,剩餘的貸款則拿去填其他產業的窟窿,等到手頭有錢了,再進行土地的開發工程。 畢竟拍賣會過後,各種外來土豪基本都是各找各媽、各回各家了,除非省裏有人願意接盤,否則政府也只能供着她了。 這可比低三下四地跟私人借過橋貸款的成本低多了。 空手套白狼的把戲,世間是真不少。 陸坤倒是對胡家手上的產業感興趣,尤其是在香港的報紙業務,但他也知道,這基本屬於異想天開。 那位胡女士的祖業情懷相當深厚,這些年不少人試探着表露收購星島集團的意願,但無一例外均是遭到拒絕。 當然了,陸坤只是對星島集團旗下的香港星島日報報紙業務感興趣,至於它所持有的一大堆地皮,那真的是一點興趣都沒有。 1972年星島報業在香港上市,並在80年代雄霸香港報業廣告,一度壟斷了地產廣告收益,無人能與之匹敵。 鼎盛時期,胡仙名下控制的報紙多達七份,包括《星島日報》、《星島晚報》、《英文虎報》、《快報》、《天天日報》、《華南經濟日報》、以及在深圳創辦的《深星時報》。 那個時候,星島集團的市值甚至高達84億港元,儼然穩坐報業頭把交椅。 儘管胡仙不務正業地去高地產,但星島集團旗下的報紙業務的底蘊,還是存在的。 哪怕是能拿下任--份報紙,對陸坤未來的事業也有很大的幫助。 “別急着走,都快到飯點了,留下來陪我喝兩盅。”陸坤伸手拍拍他的肩膀,笑着道。 黃明博忙道,“不了、不了,我老婆女兒今天從孃家回來,估摸着快到車站了,我得去接一接。” “你不早說,早知道的話我就給你放半天假,讓你明天得了空再來找我彙報工作了。”陸坤笑着道。 ...... “小光頭,你怎麼看弟弟的,弟弟都快把泥放嘴裏了。”陸坤不經意間一瞥,發現原本拿着一小塊泥塊作勢要扔大白鵝的陸明哲,這會兒像是有把泥塊放進嘴裏的架勢,不禁嚇了一跳。 小光頭也被嚇着了,立馬伸手往弟弟手上一拍,陸明哲手上的泥塊應聲掉落。 陸明哲眼中睜得大大的,一臉懵逼地看向憤怒的哥哥,先是哈哈笑了兩聲,然後立馬哇哇大哭,讓人頗爲無奈。 ‘唉...我怎麼有這麼個蠢弟弟。’ 小光頭心裏這麼想,但面上卻不住地說好話哄弟弟,自責說話太兇嚇着弟弟。 哄了一陣,發現沒什麼效果,乾脆起身衝着大白鵝跑過去,沒一會兒便把大白鵝抱到弟弟面前,抓着弟弟的小手不斷地擼大白鵝脖子上細密滑順的毛。 “不要讓他接近小動物,尤其是長羽毛的動物,萬一過敏了,纔是麻煩事。”陸坤趕忙走過去把陸明哲抱起來,順帶着喊蔣嫂給這小子洗澡。 照顧小孩子是個精細活兒,任何一點大意都可能引起極大的問題,容不得絲毫馬虎。 雖然很多這一輩的人都會說自己的童年是如何、如何被放養,小時候不曉事兒甚至會把雞屎往嘴裏塞,可你要是讓他們同樣這麼養孩子,他們是萬萬不會同意的。 沒條件的時候只能將就,有條件了,自然得驚細着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