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1995的腳步】 作者:未知 “回來了?”劉麗萍幫忙陸坤脫下大衣,拍拍他肩頭的毛絮,“事情辦得怎麼樣了?” 陸坤挽了挽袖子,邊活動脖子邊衝她回道,“手術很成功,好好做康復治療的話,應該落不下什麼病根。” 手術費用一共二十七萬,陸莫聲父母想盡辦法籌到了6萬多,再加上陸坤幫襯5萬元,借16萬,總算是儘早把手術給做了。 要是繼續拖下去,時間越久,手術成功率越低,再想恢復可就難了。 劉麗萍踮着腳把長衣掛到衣架上,關心道,“那肇事的人抓到了嗎?” “算是抓到了吧,”陸坤說道,“三個小年輕,兩個落網了,還有一個在逃,估計是有人給在逃那小子通風報信了,警察去的時候撲了個空。” 幫親不幫理這事兒,自古便存在,倒也稱不上稀奇。 劉麗萍輕呼了口氣,拍拍胸口道,“我還以爲查不出來呢。”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爲。只要事情發生,必然有蛛絲馬跡可尋。”陸坤瞅了她一眼道,“凡事就怕認真。” 那麼多積壓的案子查不出來,可不光是因爲證據少,沒有投入足夠的精力去認真調查,也是很大一方面的因素。 “不說了,趕緊給我倒杯菊花茶,嗓子幹得不得了。” 陸坤直接一個轉身半躺到沙發上,伸手拿過放在茶几上的電視遙控器,不斷換臺。 剛纔在醫院爲了應付那些鄉下遠親,他可沒少費口舌,這會兒嗓子難受得厲害。 ...... 電視上是有關95年的經濟辯論節目,倆不知名專家在互懟。 一個看好中國95年的經濟發展,另一個則是看衰。 不得不說,這個時候社會氣氛很寬容,起碼後世電視臺可沒那個膽子爲了作秀,故意弄出一方看衰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狀況的專家。 這不符合二十四字真言,妥妥是要被大剪刀和諧掉的呀! 節目有些無聊,陸坤卻看得津津有味,伸手撥開擋在他面前的劉麗萍,而後取了她放在茶几上剛泡好的熱茶,吹了一下,抿了一口,又擱回去。 太燙了! 主持人:“黃教授,我們都知道,您對中國大陸經濟的態度十分樂觀,請問,是什麼原因讓你認爲中國大陸經濟是向好的一面發展?” “我不是樂觀,而是過去幾年的經濟發展狀況給了我信心”中央財經大學的一位老教授整了整衣服,反問道,“世界上有幾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在10%以上?而且還是連續三年......” 話音剛落,一位來自香港大學金融系的教授立馬反駁道,“黃教授這話不妥當。 過去十年,恰逢西方發達國家去工業化浪潮此起彼伏的時期,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都創造了經濟奇蹟,連續數年高速增長,可之後一樣面臨經濟危機。 據我所知,中國大陸這兩年的通貨膨脹都是在兩位數以上,陷入經濟困境的苗頭已經顯現,你爲什麼認爲中國大陸會例外?” 主持人聽到這位港人教授的尖銳提問,反倒是眼前一亮,趕忙把話筒往黃教授那邊推了一推。 這種話題,如果回答不好,自然會丟了面子,但若是回答好了,那也有了話題度,能漲臉面、漲收視率。 黃教授聽了這個問題,並不慌亂,猶如智珠在握一般,笑着解釋道,“過去兩年中國大陸物價水平急劇上漲,與其說是通貨膨脹,不如說是計劃經濟扭曲價格造成的報復性反彈。 這種動盪其實並不是第一次,每一次計劃體制向市場化轉變,從封閉體制走向開放的推進都會打破原先的均衡,必然帶來一波物價的動盪......” 主持人見縫插針,插話道,“按照黃教授的話,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您認爲之前的物價是不正常的,現在的物價上漲是爲了恢復正常物價?” 港城做交流的俞教授也是一副看好戲的表情看向黃教授,看他怎麼解答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是或不是,都可能興起波瀾。 黃教授雪白的眉毛跳了跳,“你可以這麼理解。” 主持人懵了,什麼叫我可以這麼理解,您倒是給句明白話,痛快話啊! ...... “這期節目播出之後,估計這黃教授要被罵出翔了!” 陸坤起身喝了口茶,見這節目沒意思,趕緊換臺。 “怎麼了?”劉麗萍剛纔淨顧着切柚子了,節目只是聽了一耳朵沒聽全。 陸坤白了她一眼,懶得給他解釋。 還怎麼了? 後世知名企業家就豬肉大漲價問題提了一句“豬肉漲價是正常的”就幾乎被全網噴了。 自家婆娘自從當了富家太太就不知道柴米油鹽貴了。 這兩年物價漲得多瘋狂吶! 老百姓們苦‘高物價’、‘低收入’久矣! 好在這年頭還沒有房貸,要不然老百姓更是得叫苦連天。 老百姓們的牢騷沒處發,結果電視臺蹦出來一個傢伙,鼓吹什麼現今的高物價只是回到正常物價。 我特麼...... 哪怕是清醒的老百姓知道這是爲了製造節目熱點,也會噴得這位黃教授狗血淋頭!更別提容易熱血上頭的。 別以爲老年人就全都是慈眉善目的,老年人‘老夫聊發少年狂’起來,才真個叫戰鬥力爆表呢。 結果果然沒出乎陸坤所料! 那位唱衰大陸經濟的港城教授得到坊間老百姓們的力挺,畢竟人家舉例子列數據講規律什麼的,都做得無懈可擊,反倒是黃教授的舉證缺乏理論支撐,‘現今高物價屬於正常物價’的論調更是遭人恨,自然而然地被噴。 這種類似的兩岸交流活動在這年頭並不少見,雙方也都極爲熱衷,希望通過時不時地相互交流一下,增進增進同胞情誼。 事實上,這年頭的國人,是最缺乏自信力的時代。 改革開放讓國人瞭解到了外邊花花綠綠的世界,越是瞭解得多,越是能夠清醒地認知這種差距。 在巨大的差距面前,哪怕是嘴上再犟的人,心裏的底氣也是不足的,以往的趕超英美莫名自信心,在巨大的現實差距面前,顯得尤爲可笑。 這是應該埋頭踏踏實實追趕的時代,這種知恥而表現出來的不自信、對西方發達國家高質量國民生活水平的羨慕,正是推動社會快速前進的重要精神動力。 這與慕洋不慕洋無關。 老百姓的心裏想法就是“老子窮怕了”、“老子也要住大屋漂亮房子”,“老子天冷了也不想孤零零蜷縮在炕上,而是與漂亮婆娘在暖和的房子裏快樂造娃兒”、“老子也要擺弄擺弄轎車,做一做上等人”...... 羨慕嫉妒恨,也是一種催人奮發的精神力量。 攀比之風就是從這個時期開始越演越烈的。 然而爲什麼國家沒有澆滅這團熱火的心思? 因爲這種攀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競爭,讓老百姓‘動起來’,投身於創造社會財富的大業中。 原本跟你一樣窮得喫土的人家,搖身一變,變成人人羨慕的富人,你能無動於衷? 哪怕是心態再好的人也會心裏不平衡,開始自我思想的解放,大着膽子去闖一闖、試一試。 樹挪死,人挪活。 只要社會活力真真切切地釋放,經濟增長自然就節節上升。 爲什麼中國熱衷於成爲“基建狂魔”,還不是因爲看到了基建對社會活力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