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開業第一天
頭髮有些花白的老農想了想,稍微把手裏的枸杞捧高了點,眼裏閃爍着淚花。
“好,對了!就是這個表情,保持住。”李橋滿意的看着眼前的模特,攝影師按下了快門,一連拍了好幾張。
拍完後,李橋從兜裏抽出300塊錢給了老農民,“張叔,謝謝你的本色出演,這是你應得的。”
老農民拿上錢,一改之前可憐巴巴的形象,咧嘴笑開了。
“橋小子,你大價錢拍這種照片有什麼用?”
“祕密,這事你別跟別人說。”李橋又塞了一百塊錢過去。
“嘿,這有什麼可說的,你放心,就連我老婆我都不說。”老農接過錢,笑容更加燦爛了。
打發走了老農,李橋又塞給了攝影師一盒煙,叮囑道,“將這張照片好好修一修,在照片合適的地方P一行字‘幫幫農民吧,地裏枸杞滯銷了。”
“這你放心,拿錢辦事嘛。”攝影師將煙塞進兜裏,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第二天一早,天剛矇矇亮,鄰居家的公雞剛打鳴,李橋就被蔡蕾叫醒了。
“傻兒子,還睡呢,有人來找你了。”
李橋睜開睡眠不足的雙眼,無奈看了蔡蕾一眼,“別逗了,大家都忙着呢,誰會找我?”
現在高考剛結束,以前的同學,要麼忙着出去浪,要麼忙着找學校準備重讀,哪有時間來找他。
何況,李橋在學校的人緣一般,只有那麼三兩個死黨,而這幾個死黨,如果他沒記錯,這段時間正約了喜歡的女孩子,一起來了一場遠程旅行。
一個翻身間,李橋又將被子蒙在了頭上,睡了起來。
“是陳秋博,他說來給你送包裝袋來了。”蔡蕾一把掀開李橋的被子,說道。
李橋睜開眼睛,一下來了精神,他要開網店了。
“讓他等我一下,我馬上出去。”
李橋三下兩下穿上衣服,拿着搪瓷杯子,咬着牙刷走到院子外的溝渠旁,用杯子舀了杯水,開始刷牙洗臉。
溝渠裏的水屬於井水,既能用來做飯,平時也能用來澆地。
簡單洗漱完畢,李橋擦了把臉,在門口看見了陳秋博。
陳秋博是騎摩的過來的,一輛有些舊的摩的上裝了兩個編織袋,編織袋裏放的就是李橋要的自封式包裝袋。
包裝袋整體呈紅色,袋子上用黑體字印刷着“西夏枸杞”四個大字。
“李橋,你要的東西我給你送來了。”隔着幾米,就聽見陳秋博的聲音。
李橋笑了笑,將編織袋扛了下來,“陳秋博,辛苦了,改天我請你喫頓好的。”
陳秋博擺了擺手,“這有什麼辛苦的,你現在有困難,做兄弟的能幫就幫一把,不說了,廠裏還有事等着我,改天我找你玩去。”
李橋點了點頭,將五千個包裝袋拿回了家裏,突然想起來他還沒付錢,陳秋博就把包裝袋送來了。
李橋無奈的笑了笑,想必陳秋博之前已經把錢墊上了。
按照事先談好的價格,一個包裝袋一毛五,五千個包裝袋,一共750元。
這些錢,李橋肯定是要還給陳秋博的,不過現在還有很多事等着他做,李橋也就沒追上去還錢。
取過包裝袋,李橋又去市裏的影樓取來了昨天拍攝好的幾組照片,一組農民求幫助的照片,一組幹枸杞的照片,還有一組枸杞田的照片。
這些照片全都是李橋找人用電腦修改過的,相當於給貨物加了個美顏,每一張都讓人看起來有購買慾。
將照片存進U盤裏,李橋回到家,又開始了網店的準備工作。
回去之後,將產品照片上傳,封面照片上傳,貨品上架,網店終於開張了。
某寶還是很有良心的,網店開了後就能獲得一定的推薦,至少能保證開了店就有人知道。
沒過幾分鐘,李橋就接受到了第一道人性的盤問,“老闆,你這枸杞有什麼作用?”
李橋咂了咂嘴,都是成年人了,居然還有人不知道枸杞的作用?
於是,李橋在交流頁面上回復了顧客的問題,“枸杞既是滋補品,也可以算作一味中藥,有滋陰補陽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能夠壯陽。”
顧客發了個猥瑣的表情,“那豈不是……”
“沒錯,就是你想的那樣,怎麼樣,老闆要不要來兩包?一包十塊,兩包包郵,比市面上的枸杞便宜不少。”
“好好好,老闆,給我一次來個10包,我朋友身體不行,急需枸杞救命。”
話剛說完,李橋就接到了第一份訂單,有人付款,以10元一包的價格買了10包。
李橋接了單,朋友身體不行,這個梗大家都懂,那個朋友多半就是本人。
10包就是100元,纔剛開店,就有一個100元的單子。
李橋很高興,雖說他枸杞價格賣得便宜,但實際上,他還是有不少盈利空間,至少比賣給經銷商賺錢。
沒過幾分鐘,就有了第二個諮詢李橋的人。
“老闆家裏是種枸杞的?”
“是啊。”李橋想了一下臺詞,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回覆了起來,“家裏就指望這點枸杞喫飯呢,我上有六十歲老媽,下有嗷嗷待哺的十五歲兒子,沒成想經銷商爲了壓價,今年不收我們的枸杞了,如果賣不出去,我們一家今年只能喝西北風了。”
“我靠,那些經銷商也太不是個東西了,老闆,先給我來二十包枸杞,我支持你生意。”
就這樣,李橋很快又接到了第二份訂單,一口氣二十包。
一上午,李橋收到了很多顧客的諮詢,以他每小時四千字的五筆打字速度,居然都跟不上,只能挑一些人重點回復了。
其中,絕大部分人都是奔着枸杞價格便宜來的,少部分人在問李橋的家庭狀況,聽李橋向他們賣慘,還是有個別幾個,傻愣愣的跑過來問李橋,枸杞究竟有什麼用。
憑藉着封面上那張老農民的照片,李橋各種諮詢不斷,訂單自然也不斷。
僅僅一上午,李橋就賣出去了136單,其中有將近一半都是5包以上的大單,共計480包,也就是480斤枸杞。
08年的時候網絡雖然興起了,但還沒像後世那麼普及,將近三分之二的家庭都沒有電腦,上網也只是偶爾。
所以,這個時候扶不扶的問題還僅僅在小範圍傳播,大部分人都還是樸實善良的,尤其是網友,更是充滿同情心。
所以,像李橋這種滯銷廣告一打出去,立刻就吸引了大批善良人的注意。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