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實質
他的話說到這兒,索菲亞的身影又重新出現在門口,手裏還端着一個放了兩杯咖啡的托盤。
“謝謝,”蘇斯洛夫的話停下來,他等着索菲亞將咖啡放到自己面前的茶几上,這才道了謝,接着說道,“我的看法是,反對黨員幹部民族化的問題,不應該僅僅侷限在烏克蘭一地,而是應該拓展到全聯盟範圍內,本民族幹部就地任職的危害性已經體現的越來越明顯,我認爲它不僅僅會影響到聯盟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還會進一步影響到我們黨的純潔性和廉潔性。”
話說完,他將手中的文件遞到維克托的面前,等到對方將文件接過去,他才用右手的食指點了點文件,解釋道:“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過去幾年裏,民族主義的問題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遏制。與此相反,某些黨員幹部甚至對那些遊蕩在叢林裏的叛亂分子心懷同情,動輒爲他們通風報信,幫助他們對抗內務部門的圍剿。”
維克托的手裏捏緊那份文件,臉上眉頭微蹙,做出一副很重視的表情。
他站在沙發前面,一邊看着手裏的文件,一邊緩緩坐下。
報告的起草人名爲因格麗達·瑪邱羅尼塔,這是個女人,現任考納斯市委第二書記。
在這裏需要強調一點,在波羅的海三國,按照聯盟的政策,市以及加盟共和國的第一書記,基本上是由本地民族的黨員來擔任的,但第二書記則疑慮不能由本地民族的人來擔任。
這項政策是在一九四七年經由政治局討論後決定的,就在那一年,聯盟撤銷了中央書記處下屬的立陶宛、拉脫維亞以及愛沙尼亞三局,將大全下放給了三個加盟共和國,不過,當時的莫斯科對三個加盟共和國的黨中央並不信任,這纔出臺了這樣一條規定。同樣的,按照這條規定,波羅的海三國地區內各層級黨員中,第二書記的權力也非常大,因爲他們還肩負着監督地方領導幹部的職責,同時,還可以接受地方上的投訴和不滿,並向莫斯科做彙報。
就像因格麗達·瑪邱羅尼塔,她雖然只是立陶宛一個城市的第二書記,但卻可以直接向中央書記處提交報告,彙報立陶宛的某些情況。
說起來,爲什麼莫斯科如此的不信任波羅的海三國?這裏頭當然是有原因的。
就像維克托手頭的這份報告一樣,身爲考納斯第二書記的因格麗達·瑪邱羅尼塔,在報告中將攻擊的矛頭直接指向了身爲立陶宛中央第一書記的安塔納斯·尤奧佐維吉呂·斯涅奇庫斯。
瑪邱羅尼塔指責作爲第一書記的斯涅奇庫斯,說他不僅在集體化推進工作中毫無作爲,而且排斥非立陶宛族的調任幹部,在維爾紐斯營造“小集團”、“小團體”。
瑪邱羅尼塔的報告篇幅很長,洋洋灑灑的足有十多篇,但裏面真正給出來的實際證據,卻是少之又少的,若是咋一看上去,只會被人當做是一份查無實據的誣告材料。
但是,儘管沒有提供出有關斯涅奇庫斯搞小集團的切實證據,但瑪邱羅尼塔卻反映出了立陶宛組織發展工作中所存在的重大問題。
按照瑪邱羅尼塔的說法,如今整個立陶宛的布爾什維克黨黨員,包括預備黨員在內,總共也只有兩萬一千多人,在這其中,還有六千多人是非立陶宛族的調任幹部,也就是從聯盟其它地方調任到立陶宛來的幹部。而在三年前,也就是一九四七年聯盟撤銷立陶宛局的時候,立陶宛擁有布爾什維克黨黨員人數爲一萬六千餘人,換句話說,在過去長達三年的時間裏,立陶宛的布爾什維克黨黨員人數只增加了不到五千人。
除了組織活躍度不高之外,瑪邱羅尼塔還批評斯涅奇庫斯消極應對立陶宛的“蘇維埃化”改造,他對立陶宛的農業集體化工作欠缺關注,致使整個立陶宛的農業集體化進程嚴重滯後。他排斥聯盟向立陶宛輸入移民的政策,尤其是排斥俄羅斯人進入立陶宛,事實是,在過去幾年中,聯盟一直在推動向波羅的海地區移民,藉以推動波羅的海三國的“蘇維埃化”變革進程。但是就像瑪邱羅尼塔所說的,在波羅的海三國當中,的確是立陶宛的移民工作最不順利,因爲這項工作遭到了整個立陶宛官方的抵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