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科舉制
“不急,朕自有辦法?在說補缺地方官員之前朕想和你們一下大秦世家”龍雲楓擡手阻止了正想說話的王煥。
三人聽到大秦世家的時候,神情微變,雙手握成拳頭。
“秦國世家?陛下可是有什麼話說?”王煥問道。
三人都經歷過秦炎帝變法,但最後變法失敗了,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世家的阻撓。
“世家,又稱爲門閥,是門第和閥閱的合稱,指世代爲官的名門望族,
在政治上,世家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很重要官職(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在經濟上,士族佔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品官佔田蔭客製爲士族制度提供經濟保障;)
在社會體系,因祖宗顯貴而據一方几百至千餘年的德望鄉梓的世家士族。
在社會生活,不與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在文化上,世家崇尚清談,佔據高級文官職位。”
龍雲楓說着拿起桌面的茶杯滋潤了一下喉嚨又繼續說道:“朕要變法圖強,就必須過世家這一關,否則0就會功虧一簣,你們說朕說的對不對”。
三人頓時沉默了,無論怎麼變法,最終觸碰的還是世家的利益,一旦世家聯合起來,那力量是無比驚人的。
“陛下,你這是要對那些世家動手嗎?”朱宇問道。
“陛下,這事還得從長計議”王煥也勸說道。
“陛下三思啊!我大秦現在絕對禁不起血風細雨啊!”李振國也在一旁勸說。
得,他們以爲自己要對這些世家動用武力了,看來剛纔說的話讓他們產生了誤會。
“朕沒有要對這些世家動用武力的意思,你們誤會了”龍雲楓有些無奈的說道。
“陛下聖明”三人同時鬆了一口氣,大秦現在是真的經不起內亂,國庫已經沒有多少銀兩,一旦內耗,金國或者寧國一旦進攻大秦,後果不開設想。
“世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教育上等都佔絕對的優勢,我們手中最大的優勢就是手中有兵權,所以要對付世家,就只能一步步削弱世家的實力,等到關鍵時間,再徹底解決這個隱患”龍雲楓繼續說道。
“陛下,不知該如何做才能在不傷國本的情況下削弱世家。”王煥對於削弱世家來了興趣,要知道秦炎帝爲了削弱世家也是傷透了腦筋。
龍雲楓看着他們,如果自己不是從後世來的,也不會知道如何對付世家。
畢竟世家是除了皇帝之下壓在一切的龐然大物,一旦有難,他們就會聯合一起。
龍雲楓並沒有說話,而是在拿起筆在紙上寫了皇帝,世家和百姓,用線連在一起,然後拿了起來對着三人道:“現在我把大秦分成三個羣體,分別是皇帝、世家和百姓,百姓包括寒門、商人、農民、和工匠等,這三者之間是有相互聯繫的”。
“就說世家和皇帝的關係,好像有人說過世家與天子共治天下,所以當世家和皇帝聯合的時候,就會與百姓處於對立面,一旦聯合,可能就會造成局勢動盪,一旦皇帝是開朗明君還好,但如果是昏君,那皇帝與世家聯合就不會管百姓的死活,拼命的壓榨百姓,最後百姓在無法生存的情況下揭竿而起,推翻朝廷。”龍雲楓說道。
“而如果皇帝、世家和百姓三者達成一致,到那時,便是國家最鼎盛的時候,但三者一旦發生衝突,最後就會造成局勢動盪,最後改朝換代”
“表面上來看,百姓的力量是最弱小的,或者可以把百姓比做羔羊,沒有絲毫力量,殺了砍了很容易,哪怕是一羣農民,也容易宰,不會有絲毫反抗;原因在於草民的這個羣體太大,沒法協調一致,可在特定條件下,就會協調一致,一個聲音說話,就會爆發出其強大的力量,就是實在活不下去的時候,就會開始爆發出一個聲音,求活。如果不妥善處理,不把這個形成條件掐斷掉,最終有一天,會形成排山倒海的力量,推翻一切”
“所以在這三者之間只有兩個可以勝出,或者只有一個”龍雲楓說道。
“在這場三者之間的戰爭,皇帝可以聯合世家消滅百姓,或者是皇帝與百姓消滅世家,或者是世家與百姓消滅皇帝”龍雲楓伸出三支手指說道。
“陛下,百姓乃是國之根基,如此看來,只能消滅世家。”李振國倒是看的開,他知道世家對皇家的威脅實在是太大了,而且百姓人數太多,只能拿世家開刀。
“消滅世家,談何容易啊!”王煥嘆了一口氣,有些黯然道。
“所以纔要儘可能的削弱世家力量。”龍雲楓說道。
“陛下,我們該如何做?”朱宇問道。
“李司徒,剛纔你不是問朕該如何彌補缺失的官員嗎?按照慣例,一旦地方官員缺失,朝廷的辦法是什麼”龍雲楓問道。
“由地方官員或者世家大族進行舉行推薦。”王煥對於這點還是很瞭解的。
“沒錯,地方官員大多數都是世家子弟,所以在政治上要儘可能的拉攏寒門,最好是寒門子弟入選地方官員。”龍雲楓很是清楚這種制度的弊端。
察舉是一種自下而上推選人才爲官的制度。
先由皇帝下詔,令三公九卿、地方郡守等高級官吏按照一定的標準,把各地品德高尚、才幹出衆、學識淵博的平民或下級官吏推薦給朝廷,由朝廷直接任官,或經過某種形式的考覈、面試(直至皇帝親自策問)擇優錄用。
由於選才之權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高官之手。
造成平民儒士中之優秀人才被拒之門外。
特別在秦景帝時期,任人唯親、唯財、唯勢,權門勢家把持察舉的結果。
也造成了地方和朝堂官員沒有多少寒門子弟。
“不知道具體要如何做?”朱宇問道。
“科舉考試,唯纔是舉”龍雲楓說道。
龍雲楓不等衆人說話,直接解釋了什麼是科舉:
科舉制其實只是一個人才選拔制度的制度性創新而已。
這個創新只能保證選拔過程的公平,大家應該都知道世家門閥在大秦已經存在了五六百年。
世家大族通過姻親關係、師生關係等關係結成了錯綜複雜的政治關係網,並且在地方上建立了牢固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在某種程度上講,世家大族纔是當時實際權力的真正掌控者,皇帝官員的政令,如果沒有世家大族的配合,根本沒辦法實行,這些世家大族掌握如此龐大的政治經濟資源的根本是什麼呢?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有文化。
官僚多以經術起家,秦始帝時期實行的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地主能夠憑藉家世出生參與政權。
我大秦建立後,爲取得世家大地生的支持,對他們繼續實行放縱和籠絡的政策,從而形成了典型的門閥政治。
這一時期,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祿,壟斷政權,經濟上封錮山澤,佔有大片土地和勞動力,文化上崇尚清談。
爲維護這種制度,秦文帝時,士族非常重視編撰家譜,講究士族世系源流,作爲自己享有特權的憑證,於是譜學勃興,譜學專著成爲吏部選官、維持士族特權地位的工具。
這一時期土族政治上擁有特權,清官要職被士族壟斷;經濟上擁有田莊,佔有大量土地人口,還經常與官府爭奪勞動力人口;文化上家學傳承,佔據壟斷地位,還大興譜牒之學,崇尚清談玄學,擅長書法、繪畫等藝術;社會上不與庶族通婚往來等,士族把持大權,卻不願涉身實務,在優容奢侈中腐朽衰落。
此後,雖然世家大族遭受了一些列的打擊和挑戰,再加上其自身的腐化墮落,其地位逐漸開始下降,但是世家大族壟斷政治經濟的局面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有世家大族在文化和經濟上佔據着壟斷地位,真正有文化的人還是以世家大族出生的人居多,平民百姓根本就讀不起書,少數讀得起書的寒門子弟勢單力薄,要麼依附於世家大族,要麼徘徊於底層。
所以,要讓打破世家的壟斷地位,首先要制定一個優秀的選拔人才”
說着龍雲楓又向三人解釋瞭如何實行科舉。
“陛下,此科舉一開,天下英才便全部收入囊中”聽完之後王煥目瞪口呆,有些激動的說道。
“是啊!一旦科舉實行,必能打破世家對政治上的壟斷”李振國也贊同實行科舉制,畢竟也科舉制沒有多少弊端,更重要的是它是真的爲選拔人才而誕生的制度。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