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進山 作者:未知 “前面帶路吧!”寧夏出聲爲他解圍。 吳長勝忙道:“首長,把包和孩子給我吧!這兒離營地還有好幾十裏山路呢!” 易秋雨和寧夏各背了一個特製的行軍揹包,裏面裝着在山裏露營的一切裝備。揹包是在美國買的防水耐火布料,按照後世的軍用揹包設計製造。 這樣的揹包她讓人做了好幾十個,給他們特殊行動隊的特勤人員每人發了一個。這樣他們也可以放心大膽的拿出來使用。 寧夏直接拒絕,“不用了,你在前面還路就行。”然後對兒子道:“小胖,叫人。” “叔叔好!”易小胖轉過身衝吳長勝甜甜一笑。 “小朋友好!”吳長勝伸手道:“來叔叔抱,好不好?” “不要,我只要爸爸抱。”易小胖轉過身,緊張抱着爸爸的脖子以示自己的決心。 吳長勝只能轉頭對易秋雨,“嫂子,把包給我背吧!” “不用了,這點重量對我來說不算什麼。”易秋雨道:“你趕緊在前面帶路吧!” 吳長勝問了一圈,結果還是雙手空空。最後只得空手在前面帶路。心想,還有幾十裏山路呢,就不信你們能堅持到最後。等到你們走不動的時候,總有讓我幫忙的時候。 然而,接下來的一路上,吳長勝非但沒有機會幫忙。自己還差點被這一家人給甩掉了。 夜晚的山林,漆黑一片。在這種環境下行走,對於當兵的吳長勝來說,並不算特別困難。卻也不如在白天那麼行動自如。 可是,對於易家的三人來說,這黑夜與白天真沒多大區別。因爲他們的眼睛都懼備夜視功能。因此,原本在前面領路的吳長勝,很快就被寧家三口超過了。 “吳叔叔,你快點啊!不能掉隊喲!”易小胖趴在爸爸的懷裏,衝着在後面喘着粗氣奔跑着一路猛追的吳長勝大聲喊話。 “叔叔不會掉隊。”空着雙手的吳長勝,使出了全身的力氣才堪堪跟上負重前行的這一家人。 直到這會兒,他纔是真正服氣了。原來首長和嫂子都這麼厲害,難怪他們到山林裏出任務,還敢帶着個小孩子同行。 五十多裏的山路,他們只用了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當他們趕到營地的時候,留守營地的人正在喫晚飯。 “隊長,嫂子,可算把你們給盼來了。”楊凡見到他們,立刻迎了上去。伸手就將小胖接了過去。“小傢伙,你也來了啊!” 易小胖這回到是沒有反抗,因爲過年的時候才見過楊凡,便主動叫了聲:“楊叔叔好!” “噯,小胖好!”楊凡抱着小胖,直接將他們帶進一個帳篷,“這是專門爲你們準備的帳篷,你們今晚先在這裏住下吧!現在把東西放下,咱們先去喫飯。” “行,聽你安排。” 寧夏先將媳婦兒背上的包接下來,才把自己身上的包也放下來。一起放在角落裏。然後一家三口跟着楊凡一起去喫飯。 營地設在一個隱蔽的山谷裏。一眼看過去,有十幾頂軍用帳篷。面對面的整潔齊排例。兩個帳篷中間有一堆篝火,即是照明又是升溫還能去溼,一舉多得。 炊事員的竈臺搭在最裏面,挨着一眼泉水的地方。做好飯菜後,就放在一塊大石頭上面,大家過來打了飯菜,自己找地方喫。晚上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圍着火堆喫飯。 易秋雨他們打了飯菜後,並沒有加入大家的行例。而是端着飯碗去了楊凡的帳篷。一邊喫飯,一邊聽楊凡介紹情況。 “目標離這裏有多遠?”寧夏問楊凡。 “直線距離大約兩三里路的樣子。不過,要是從山路上繞過去的話,就得十幾里路了。”楊凡說着就走到帳篷角落裏,指着沙盤爲他們解釋。 “這裏是我們現在的位置。這裏就是目標所在的位置。兩個位置屬於並排的山谷。中間有一座不算大的山峯。我們的人,藉助登山繩索從這裏上到山頂,然後再直接下到那邊的山谷,這算是直線距離。” “難怪你們敢在這裏點這麼多火堆也不怕被目標發現。”寧夏一看沙盤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楊凡解釋道:“目標帶着孩子在那個山谷裏安了家,他平時基本上不會出谷。而且我們的人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監視着他的一舉一動,不可能讓他走到咱們這邊來。” 易秋雨接過話,“這山谷裏到了晚上又冷又溼,你們點火堆是對的。否則,在這種地方睡上一個月,多半會得風溼病。” “還是嫂子關心我們。”楊凡感激的看向易秋雨。 寧夏臉色一沉,冷冷的道:“少拍馬屁,你嫂子只是用專業的眼光,從專業的角度來分析你們所做的事。完全不存在關心的事。” 他家媳婦兒要關心也只會關心他。怎麼可能去關心你們這羣不相干的混蛋? 這樣的醋也喫? 楊凡被自己老大吃乾醋的樣子驚呆了。 易秋雨則是見怪不怪了,淡淡的掃了男人一眼,繼續喫飯。小傢伙則完全不管大人們的談話,專注的對付着手裏的兩隻野雞腿。 這是炊事員專門挑給小傢伙的見面禮。看他此刻喫得有多歡實就知道,這對無肉不歡的小傢伙來說,絕對是一份夠份量的見面禮。 喫過飯後,大家又聊了一些與目標人物相關的話題。監視了一個月,楊凡對目標人物也多少有了一些瞭解。 “老實說,我其實挺佩服那傢伙的,他是真把閨女當成命根子了。爲了女兒不惜與全世界爲敵。” “他們這樣跑到山裏,縣裏那些人就沒有進山找人嗎?”易秋雨好奇的問。 “怎麼沒找?”楊凡搖頭道:“剛開始縣裏派出好幾個鄉鎮的民兵聯合隊,有近千人對山林進行了地毯式的搜索。” “後來山上出現了狼羣,把一小隊民兵給咬傷了,差點死人。接就有就傳聞說那對父女已經被狼羣吃了。傳聞說得有鼻有眼,大家都信了。這事纔算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