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家變二 作者:未知 這聲音像是有魔力一樣,傳進在場衆人的耳朵。只是,大家全都是一臉蒙b,你看我,我看你。這些字每一個意思,他們都懂。可是,連在一起之後,他們怎麼聽着那麼荒謬呢? 分出去另立門戶? 誰啊?誰會辦這麼蠢的事? 誰不知道易家的分支,就相當於是被驅逐出祖地。而且還不能帶走易家的功法和功力。這樣被趕出去,要怎麼活? 易秋雨並沒有給他們留太多思考的時間,就聽她接着又說:“我今天正好要開祠堂拜祭先祖。正好,就將分宗的事一併稟告先祖。一會兒就將你們的姓名,從族譜上劃去。從此以後,你們就可以另立門戶,舉薦族長了。” “……從此以後,你們就可以另立門戶,舉薦族長了。”這句話,就像是一道晴天霹靂,從從而降,將所有跪在地上的人轟了個外焦裏透。 這下他們終於知道自己錯在哪裏了! 這會兒他們就會在心裏捫心自問,自己有什麼資格推舉族長?誰給了自己這個權力? 然後所有人,齊齊看向了九叔公。 是他,是這個人私心做祟,鼓動着他們推薦他。 “九叔公!你這是要害我們大家啊!” 終於有人第一個叫感出來。緊接着責備報怨聲,就把九叔公給淹沒了。 “九叔公,我們那麼尊敬你,你卻要害我們。” “九叔公,這件事你得給我們一個交待。” …… 九叔公這會兒比他們更加茫然與無措。他在心裏與易初元較了幾十年的勁,想過各種結局,就是沒想過這種。 爲什麼呢? 自然不是因爲他忘了祖訓。而是易初元一直以來,給了他一個錯誤的信號。 易初元總是開玩笑說,九叔比我更適合來當這個族長。如果有一天,我不回來了,族裏的事還得靠九叔撐着。 這樣的話聽多了,他的心自然也就跟着膨脹起來。以至於將人家開玩笑捧他的話,就當成了真理名言。不自覺的就會將自己代入家主的角色。 看到那個小姑娘拿出家主令,說易初元已經將家主之位傳給她時。他確實妒忌了。緊跟着,在衆人的挑動下,他整個人都入了魔障。 完全忘記了祖宗家法裏,從來沒有族長推舉族長,只有族長驅逐族人這一項。今天這個跟頭,他栽得實在是太徹底了。 他也無顏再見被他牽連的族人。 最後,他趴倒在地上,以頭扣地,要將所有罪責一力承擔下來。 “少主,他們說得對,是我欺騙鼓動了大家,這一切都是我的罪過。您只要將我一個人驅逐出族就好。求您開恩,放過其他人吧!” “族長大人開恩,我們錯了。我們是受了別人的蠱惑才犯如此不忠不孝的大錯。請族長大人開恩!” “請族長大人開恩!” “請族長大人開恩!” …… 易秋雨冷冷看着這些人拼命磕頭求饒。並不爲所動。只是冷聲道:“所有未滿十八歲的孩子們,現在立刻離開廣場。” “謝謝家主!” “謝家主開恩!” “謝家主開恩!” …… 孩子們聽到這樣的話,並沒有顯得有多高興。因爲,大部份孩子都被嚇傻了,根本反應不過來。不過,在他們身邊的大人們,立刻推着他們離開。並代爲謝恩。 等到所有孩子都走了,易秋雨也沒讓地上的人起來。而是徑直帶着老公和兒子,用家主令,打開了祠堂的大門。 然後一家三口進去祭拜先祖了。易芳華將東西放在門口,沒有跟進去。易家雖然沒有女人孩子不入祠堂的規矩,不過對於入祠堂還是有條件限制的。 比如對於嫡系就沒那麼多要求。而對於旁系的人,那要求就比較嚴格了。這是必須達到一定的功勳貢獻值才能進來。 還有族譜,除了嫡系子孫之外,也不是所有祖地的人都能上易家族譜。 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易家祖地裏面,除了嫡系之外。其他的族人有許多都是沒有易家血脈的人。他們中很大一部份,是易家附庸者的後代。 他們的祖先,因爲對易家做了出了大貢獻,得以被家主賜易姓。並收入族譜。從此便成了易家的人。 而易家因爲子孫不豐,所以除了嫡系之外。其實很少有旁枝血脈。九叔公的父親,算是一個異類。他自己是庶子。然後又娶了許多小妾,生了九個兒子,和一堆女兒。 九叔公能膨脹成這樣,爲償不是因爲他的兄弟多,自己還能生。 他九個兄弟生下的兒子,孫子,再加上他自己的六個兒子,五個女兒。如今侄子,侄孫,兒子,孫子,外孫加起來都超過百人了。 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啊!這不一個個就把心都給養大了。鼓動着大家一起搞家變。 這次的事情,別人她都可以不計較。就他們這一大家人,必須得將他們一擼到底。否則,之後十來年她都很難有時間回來,他們這一大家子還不定會搞出什麼幺蛾子來呢! 看着面前這一排排牌位,易秋雨先將供品擺好。又點了三柱香,與兒子老公一起三跪九扣的祭拜。將香插入香爐。 她才退後兩步,拿出寫好的祭文,開始認真的朗讀。 她寫的祭文,完全沒有那些花梢華麗的言辭。簡單直白得寧夏聽着都直抽抽。除了自我介紹之外,還着重提了她接任家主的事。然後就是要將易老九那一房人分出去的事。 幾件事一說完,將祭文一燒,就算禮成了。 易秋雨直接取了族譜。這才帶着寧夏和小胖出了祠堂。當她取回家主令後,祠堂的大門就自動關上了。 外面的人還在跪着,沒有一個人敢偷偷溜走。 易秋雨一家出來,看都沒看那些人,直接帶着族譜回家了。 回到家裏時,三姑奶奶和易楓已經領着其他族人在院子裏等候多時了。 見到她進來,所有人都站起來向她行了大禮。 “見過家主!” 這個禮本來應該在祠堂外面的廣場上見的,可是因爲九叔公鬧的這事。不願摻和的人,就都到祖宅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