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一章 囧裏個囧

作者:向晚非雪
和《瘋狂的石頭》一樣,前世徐爭和王保強,黃博合作的《人再囧途之泰囧》,也是留給宋錚印象最爲深刻的國產喜劇電影。

  前世《人在囧途之泰囧》在前期宣傳的時候,就吸足了人們的眼球,等到上映之後,甚至都沒有什麼前期預熱的過程,立刻就展現出一統天下的氣勢。

  可以說《泰囧》一出,那些有關飢餓的,有關人性的,有關歷史的,有關哲理的影片們,統統都讓到了路旁,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這匹黝黑健碩的駿馬,嘶鳴着跑向中國電影的巔峯,刷新着中國電影人和電影觀衆承受力的極限。

  神話的締造,總是在不經意間,吊.絲的逆襲,往往是神話的基本框架,把一個笑話,拍成了神話,就是《人再囧途之泰囧》的另一種解釋。

  要說《人在囧途之泰囧》如何的成功,自然需要有一個參照系,這樣就能更好的理解泰囧和徐滷蛋的成功。

  這個參照系,無疑就是前世同期也拿出新作也來湊熱鬧的票房大腕馮曉剛,他一改以往輕鬆、調侃的語調,拾起了責任感,使勁兒將眉頭緊鎖,用馮氏特有的苦大仇深訴說了一段不堪,並且飢餓的歷史。

  只可惜,製片人買賬,觀衆卻沒買賬,於是製片人苦大仇深了。

  馮曉剛可以說是中國喜劇電影標杆式的人物,是電影界的大腕兒,是導演圈中的大佬兒,徐滷蛋在他面前充其量只是個新手,一個未經世事的小吊絲,一個稚嫩的雛兒。

  可就是這樣,觀衆喜歡看到的,正是吊絲逆襲大腕兒,黑馬奮然登頂,這樣劇情不僅在電影中屢屢出現,現實中也必須有。

  馮曉剛和《一九四二》在票房上的失利,一在於題材,二在於故事,而徐爭和《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票房神話,同樣是一在於題材,二在於故事。

  宋錚還記得前世馮曉剛在宣傳《一九四二》時說,這段飢餓的歷史,中國人不應該忘記,對此,宋錚舉起雙手,雙腳,表示完全同意,畢竟,那段歲月的苦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

  但問題是,難道真的要讓觀衆花一百多塊錢,到電影院中去憶苦思甜嗎?

  教育民衆,就不要再用這麼奢侈的手段了,宣傳人性,也沒必要喫自己的老本兒。

  如果僅僅是題材的深重倒也罷了,可最嚴重的是,《一九四二》故事的講述,也讓人非常失望。

  故事的線索有很多,也只能用“很多”這個模糊的詞,更杯具的是,主線就有好幾條,地主家、河南戰場、國家、外國記者。

  這是從小到大,從微到著,無所不包,一個人慾望的膨脹會將這個人吞噬,一個導演的慾望膨脹則會將整部電影毀掉,渣都不剩。

  馮曉剛沒玩兒好,更是襯托出了小成本喜劇片《人再囧途之泰囧》,不僅觀衆笑了,導演笑了,演員笑了,製片人更是合不攏嘴,觀衆的笑,在於題材,在於類型。也許徐滷蛋並不是十分成熟的導演,但是《泰囧》卻是十分成熟的喜劇類型片。

  《泰囧》是頗類似於好萊塢的滑稽喜劇和憨人喜劇的結合,滑稽喜劇以惡作劇和誇張的動作表情見長,如卓別林的《淘金記》、《城市之光》,基頓的《將軍號》等,影片中的各種橋段無疑是這類喜劇的體現。

  而憨人喜劇則以主人公呆頭呆腦異於常人來營造喜劇效果,片中的王寶就是典型的憨人,憨人自有憨人福,影片總是會以憨人的勝利爲結束。

  前世《泰囧》的票房成功,並不僅僅是因爲題材選擇精準那麼簡單,選擇喜劇類型的電影非常多,可是能成功的有幾個?

  宋錚始終都認爲,《泰囧》的票房成功,更多的要歸功於故事講述的淺度,拿捏極爲精準。

  故事的淺度,是一個概念,很明顯,是區別於故事的深度而言的,故事有深度,是好事兒,但是水太深了,容易把人淹死,故事太深了,容易把觀衆給膩味死,水深的池子,要給水性好的人去享用,故事深奧的電影,也該給深沉,或者自以爲深沉的觀衆去看。

  姜紋的《太陽照常升起》挺深,沒票房,太正常,墨鏡王的《2046》更深,能逼得觀衆在電影院裏自殺,不可否認,這類電影的藝術性強,但是,如果僅僅把故事講給自己或者一類人聽,導演的意義就不存在了。

  深度,是要有拿捏的,丈量、尺量、寸量,都隨意,但一定要量的精準,庭院深深深幾許,一定要深的有道理。

  故事的淺度,也是要拿捏的,淺顯易懂,也是好事兒,但是水太淺了,玩水的人就會覺得沒意思,故事太直白了,觀衆會覺得電影都是在廢話。

  合適的深度和淺度可以成爲一部電影故事成功的關鍵所在,比如《泰囧》,比如宋錚和林欣如剛剛拍完的《失戀三十三天》,都是很成功的把故事的淺度拿捏精準的影片。

  於是,他們都成功了。

  觀衆看電影,不想思考太多,也不想不思考,所以,拿捏故事的淺度,如今纔是一部電影能否獲得市場成功的關鍵。

  於是,淺度拿捏的十分到位的《人在囧途之泰囧》橫空出世,真正的怪獸級黑馬也隨之誕生了,這匹徐氏黑馬在前世黑成了麒麟,或者夢魘獸,已經不再是普通意義上的黑馬,而是真正走向了能和巨獸叫板的級別,破了多少記錄就不一一列舉了,只能說,徐滷蛋這一把真的贏到爆,當天時地利人和在一部小成本上匯聚的時候,雅典娜之驚歎就放出來了。

  當然既然能火,電影本身的基本素質是有保證的,也就是說,作爲一個喜劇片,這部電影能把觀衆從心裏給逗樂了,當然這只是及格線,或者優秀線,真正讓這部電影從一個現象,變成一個傳奇的,還得說這真是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合適的人選,給了合適的觀衆,一個合適的選擇。

  什麼叫合適的時間,大過年的誰不想着樂呵一下啊!?

  原本這一重任從來都在馮大炮的肩頭,但是他偏偏鬧情緒申請休假,放棄拍攝賀歲片,改去拷問歷史了。

  結果已經很明顯了,歷史咬緊牙關沒招供,馮大炮也沒真敢下狠手,這也倒罷了,但是年底幾部大片往深沉裏扎,明顯的副作用就是觀衆慾求不滿。

  一年將盡,有什麼比看一部比現實生活更累更苦逼的電影,更累更苦逼的事情嗎?

  都想着去電影院放鬆一下,也好把團購的優惠電影票在過期前消費掉,等出來的時候卻全都抑鬱了。

  好吧,再次重申一把:電影首先是商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娛樂觀衆。

  宋錚以前不明白這一點,還一個勁兒的端着文藝青年的範兒,結果被張園一通嘲諷之後,瞬間清醒。

  賀歲片的功能,其實就是讓大家笑一下,再讓大家睫毛沾溼一下,最後加上個大團圓的光明結局。

  左手笑料,右手溫情,重點在於允許觀衆狂笑,但是溫情部分一定要把淚點控制好,只允許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姑娘們的小胸脯在黑暗裏劇烈地起伏着,男人們發出輕微的咳嗽,不安分地扭動屁股,原則是絕對不允許眼淚流下來!

  於是,他們看完大團圓的結局走出電影院,覺得情緒上做了一次充分的按摩,滿身舒爽地投入聖誕新年春節大購物,甚至在春運的人山人海里回想起爆笑橋段突然就樂了起來,暫時忘記了自己已經單腳站立了N個小時。

  徐爭就沒學着大腕兒裝逼,而是非常嚴格地執行了賀歲片的工業流程,該有的全都有了。

  有笑料,王保強扮演的二.逼陽光青年,正面遭遇徐滷蛋扮演的精英裝逼青年,兩人身後,還有專注倒黴三十年的黃博一路追殺。

  全片的笑點百分之八十以上由王保強制造,王保強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把一個烙蔥油餅的二.逼青年演得就像一個純二.逼。

  他的土、他的萌、他的純、他的真都具有讓觀衆接受並喜歡的能量,其他的笑點來自於另外兩位貌似時尚的白領達人遭遇一火車皮的糗事。

  於是,觀衆們便可以發現,《泰囧》的笑點其實就是看二.逼犯二,白領出糗。

  作爲一部商業戲劇,這看似並不搶眼,但問題是,在現有的內地院線審覈要求下,因爲孩子的心靈,所以國產電影不能露出孩子想看,卻看不到的那些東西,那些事,因爲某些領導的心情,所以國產電影不能拍槍戰、賣.身、拆房、內幕、反.腐、小三兒的英雄事蹟。

  商業的元素不容易加入,真正接地氣的題材不能涉及,老百姓的心聲不能隨便嗷嗷地喊出來,那麼擔任解壓重任的喜劇的出路何在?

  《泰囧》就用讓“2B更二,白領更糗”獲得了票房的巨大勝利。

  一個賣餅的純二.逼坐飛機去泰國犯二,一個事業男經過一系列挫折後,忽然發現還是老婆孩子更重要,還有一個二.逼被賣餅的推.油還覺得好爽,然後就把哥哥姐姐弟弟妹紙以及各路神仙要怪都給笑趴下了。

  有溫情,無論是小桃紅和徐滷蛋的夫妻溫情流,還是王保強的母子溫情流,都讓電影院裏瞬時安靜下來,觀衆暫時停止了大把大把往嘴裏填塞爆米花,而是認真呼吸,努力眨眼。

  有牀.戲,真的有牀.戲,而且極腐,而且爆笑,宋錚還記得,那段出來的時候,全場觀衆的腹肌都快笑斷了。

  有大場面,徐滷蛋非常有誠意的安排了追車、黑幫對峙等大場面,但是,追車的車子加起來大概不超過十萬就是了。

  有吊絲逆襲,這很重要,世間有什麼比吊絲青年最終心願得償,更讓人振奮的事情嗎?

  當然,也有些人聊起了深度,認爲沒有了現實主義的底色,電影再鬧騰,也只是胡搞,是無根之水,是爲逗樂子而逗樂子,但這種樂子又顯得十分低級,甚至低能。

  可那全都是扯淡,徐滷蛋的這個公路喜劇片的確非常之討巧,從故事上說,這個《泰囧》而比《人在囧途》更淺薄,也更不切實際,但這正是徐滷蛋的聰明之處,因爲他發現,如果諷刺能諷刺對地方,那是很好的,但問題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不可能讓一個導演蹦出來放開了諷刺問題。

  徐爭自己也發現了,拿社會問題開涮又費勁,又不見得討好,還TM有風險,乾脆,還是拿個人問題當主線好一點。

  社會的安定團結不好說,說不好,不說好,照顧家庭,孝敬父母,總是衆望所歸人類的普世價值吧。

  再加上片子本身的笑點很柔和,靠的是秀才遇見兵,雞同鴨講的無奈氣氛,而不是屎尿屁,或者是滑稽動作,徐氏喜劇就此奠定勝局。

  也有人說,徐爭只是在單純的模仿馮曉剛,不過其實徐爭還真不算和馮大炮搶飯碗,因爲徐氏的靠氣氛和馮氏的靠語言還真的不一樣。

  前世當《泰囧》連連刷新票房紀錄之後,還有人在網上徵求“《泰囧》成功的原因分析”,儘管看起來挺滑稽,卻從另一面反映了這部電影的兇猛勢頭。

  當一羣看起來很理智的人,因爲某個人,某個事,或某個東西而變得瘋狂,或者變得愚蠢的時候,就足以說明這個人或事或東西,已經具備了非常了不起的影響力。

  《泰囧》的成功,製造了一種瘋狂,也映射了不少愚蠢,但無論怎樣,一個很鮮明的結論被得出,那就是它確實成功了。

  至少在票房上看,是那麼回事。

  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因素,促成了《泰囧》的成功?

  從電影本身的意義上來講,《泰囧》並不具備十分優秀的條件,而在電影製作水準來看,它也不具備多麼突出的亮點。

  但電影的有意思之處就在於,在優秀的定義上,沒有死板的標準來約束,有時候,只要這部電影能給觀者帶來某種最直觀的感受,它就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了。

  而在貢獻這種直觀感受方面,笑和哭往往是最重要的表現。

  《泰囧》作爲一部喜劇,它讓觀看它的人們笑了,體驗到了最直觀的感受,於是,它成了。

  世界看起來是那麼複雜,有時候又是那麼簡單,而《泰囧》在奉獻這種簡單的過程中,讓它最終脫穎而出的是它貫穿始終的接地氣。

  關於喜劇的這種接地氣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很容易讓人情不自禁的聯想到《宿醉》,同樣製造了不少票房神話的美國喜劇。

  有人甚至將《泰囧》套上了“中國版《宿醉》”的稱號,這不能說完全不對,但顯然完全不同。

  《宿醉》和《泰囧》兩者最大的共同,在於其接地氣,而最大的不同,也在於其接地氣,前者接的是美國地氣,後者接的是中國地氣,兩者文化上存在的差異,使得笑果也不同。

  但是不容否認的是,《泰囧》的成功,顯然要歸功於創作者樸實而認真的創作理念,正是這種創作理念所帶來的接地氣,讓這部賀歲喜劇能夠輕易的走進觀者的心,並讓他們樂不可支。

  《泰囧》中的每一處喜劇橋段,每一句臺詞,每一個動作,都能夠在生活中某個十分湊巧的情形下發生。

  不管是關於職場間的滑稽鬥爭,還是關於旅途中的奇妙相遇,還是關於婚姻中的美麗誤會,抑或是關於審美角度上的內外差異,還是關於利益追求過程中的愚蠢,都能夠在紮紮實實的生活中接觸到。

  電影是電影,但電影源於生活,並且觀衆能走進電影,電影能走進生活,人們看電影像在看生活,看生活像在看電影,兩者有差異,但兩者能接通。

  《泰囧》這樣的電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變得親切,變得熟悉,於是,每一處明知是編造出來的喜劇橋段,都能帶來最會心且爽朗的一笑,因爲,生活可不就是這樣嘛!

  可就是如此,《泰囧》上映之後,還是招來了不少罵聲,一些罵街的理由,讓人都不禁無語,什麼找不到什麼後現代思想,沒有折射出現實批判主義,邏輯不是嚴絲合縫,內涵不深刻,沒有帥哥,風格不小清新,沒有涉及到空虛、曖昧、時尚、宮鬥等元素。

  OMG!

  其實《泰囧》最大的原罪則在於它突然間就太火了,但卻沒有那種“發生車禍之後的三天零五小時八分鐘53秒,我又去吃了甜筒,不過這次,我沒要香芋味”的臺詞,在於它的通俗能讓大家看懂,而不能像《少年派》、《東邪西毒》、《迷失東京》那樣,看完後,可以一邊在斯巴達克斯喝咖啡,一邊寫文章,來探討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孤獨只能靠寂寞來安慰,信仰和自由,《泰囧》不能讓一些人的血統變得高貴,不能讓一些人變得憂鬱哀傷,冷酷深沉,《泰囧》甚至都不能讓大家明白,中東波斯灣伊拉克淺海皮皮蝦的前肢末端與湘南省湘潭縣南谷村二里溝小龍蝦後肢前端,在進化上有什麼相似之處。

  這些人甚至都聽不得別人說這部電影好,一道菜,你不愛喫,就容不得別人愛喫?喫這道菜的食客皆是泯滅人性,喪盡天良,禍國殃民,死有餘辜?

  那這樣真的太不講道理了,畢竟衆口難調啊,你不喜歡,就不允許別人喜歡?

  你買個魚香茄子,還非要吃出1949混血北京烤鴨的口感和上海蟹黃生煎饅頭的味道,何必呢!

  只是一部電影而已,不用那麼昇華。

  其實《泰囧》真的已經很了不起了,國內的垃圾喜劇那麼多,能真正把觀衆逗笑的有幾部?

  畢竟,觀衆纔是真正的評委。

  當然了,整部電影也的確存在一些瑕疵,一些可供吐槽的地方,比如,在酒店二.逼王寶看清了“特務”是誰,但是沒搞清是哪個房間,結果弄的徐朗走錯房間這一情節,和《人在囧途》裏徐滷蛋因王保強打呼嚕走錯房間捱打的情節類似,有點兒俗。

  在叢林裏被蛇咬的這一環節,宋錚覺得不如不要,這個和《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電影裏被蛇咬的情節很像,有點兒抄襲的感覺。

  另外宋錚感覺在泰拳的那一個環節,徐朗高喊“泰國傳奇”,真心的很惡,而且王寶以徐朗的肩爲踏板,踢下去那一腳讓人感覺奇怪,感覺像是維亞沒弄好。

  還有徐朗看了王寶的信而引發對王寶的愧疚,以及自身的反思的相關情節,的確是稍微有點兒過了。

  還有就是最後範小爺的出現,很多人說是一個亮點,可能由於宋錚本身對範小爺不是很感冒的原因,覺得範小爺的出現,讓他覺得有點兒搞。

  當然,對於一個喜劇片來說,這些情節上的瑕疵都是可以不用那麼在意,不影響整體影片的喜感。

  總的來說,徐滷蛋前世還是憑藉着《人在囧途之泰囧》這部電影一戰成佛,這是宋錚很期待的,但是,在滷蛋被開光之前,宋錚也必須要做點兒什麼,不能讓徐爭心裏的那匹野馬跑的脫繮了。

  前世,《人在囧途之泰囧》大火之後,人們對徐爭的期待也多了起來,對這個題材的期待也多了起來,任誰都能感覺到,這個路子的潛力還遠沒有挖到最高點,泰國可以去,世界各國不都能走走嗎?

  然後就有了後面的《港囧》,只是這次囧的不是故事裏的主人公,而是徐爭自己。

  坦白講,徐滷蛋後來拍的《港囧》算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娛樂大片,但卻也不得不承認,觀衆對於本片的失望之情,是遠大於驚喜的。

  宋錚前世也是懷着對徐氏喜劇的滿心期待走進了電影院,然後帶着三分滿意,七分失望離開,在他看來,《港囧》最大的問題有三個方面,每一點都是致命傷,加在一起後電影呈現什麼面貌也可想而知了。

  第一點就是徐滷蛋想在這部電影裏表達的東西太多了,青春的執念、初戀、中年危機、夢想、港片情懷、動作、香江音樂、家庭矛盾、親情綁架、驚險、反轉、堆笑點、葷段子,等等等那麼多種元素糅合在同一部電影裏,但徐爭本身並沒有足夠駕馭這些的能力,所以搞得生硬又尷尬。

  《泰囧》以超級黑馬之姿拿下華語片影史票房冠軍,處.女作就口碑和票房雙豐收,一下子把徐爭推上了神壇,站在珠穆朗瑪的山尖上。

  賺錢賺成這樣,續集是必須要有的,但是徐爭也知道全國人民對他是怎樣的一種期待,所謂高處不勝寒,下部電影必須要有很多很多驚喜和笑料才能讓人滿意,不然的話,洶涌的罵聲也必然是空前的,正所謂,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所以,徐爭選擇了十分討巧的港片情懷,初戀情懷和心靈雞湯三大利器,全都是觀衆們喜聞樂見的,再加上時不時就插兩句最經典的粵語歌,每次想開罵的時候,回憶裏最美的歌聲入耳,瞬間就捨不得張嘴了。

  徐爭如意算盤是打得很好,簡直八面玲瓏,滴水不漏,可惜,徐爭作爲一個新人導演還並沒有足夠把控住這麼多元素相結合的能力。

  所以,幾次從搞笑的隨性場面轉折到要表達感情,或探討嚴肅社會問題或人生意義時,顯得非常僵硬和不自然。

  另外,片中插入了不下十首的粵語老歌,每首都是曾經廣爲傳唱的經典,意圖時不時勾起觀衆們的情懷。

  宋錚自己也承認有那麼兩三首插曲確實到位,也有感動到他,但是其他大部分都顯得刻意、生硬,討好的意圖十分明顯,讓他對插曲的印象也變得很不好。

  第二點是主演陣容低於期望值,而他們的表演也十分糟糕,配角的一衆香港臉熟演員們是盡到了本分,葛民會、李璨臣、林學、苑瓊單等等,甚至包括王京,都以自己經典的形象出現在電影裏,達到了懷舊的目的,讓港片迷們很受用,但也僅此而已。

  主角們的表演就無法直視了,徐爭還是一如既往的倒黴蛋形象,雖然沒有突破,但是還算過得去,除非觀衆看煩了。

  超模杜娟老老實實的擔當了花瓶的作用,徐爭是沒有挑錯人,她的氣質和本身的角色很搭。

  但是作爲導演徐爭並沒有起到一個好的調教作用,使這個人物僅僅淪爲了合格的花瓶,好幾場感情戲是有很大發揮空間的,但從杜娟的身上,並沒有看到感情的波瀾,沒有眼神,沒有表情,只是一張精緻的撲克臉。

  包貝兒的表演十分的過火,比之《泰囧》中的王保強有過之無不及,但那種過火卻又沒有王保強演出來顯得自然。

  每當說一些段子的時候,念臺詞的感覺十分嚴重,顯得刻意和譁衆取寵。

  其實不光包貝兒這樣,整部電影的臺詞裏,安插了無數段子,大多數都不自然,甚至感覺比《後會無期》裏的那段子還要不自然。

  尤其電影前面有一段一家人在飯館喫飯的戲,互相飈段子,讓宋錚一下聯想到了《我是路人甲》裏那幫羣演在飯店談夢想的那段糟糕的戲。

  好歹《港囧》裏都是專業演員,對話時念臺詞的感覺都快輸給那些羣演了,真是難以接受。

  非TM要念段子嗎?

  關鍵是還不好笑。

  如果說前面人的表演不好,或者差勁的話,那麼趙微的表演簡直就是災難。

  作爲自家媳婦兒的好姐妹,宋錚並不否認趙微是一個好演員,她在《親愛的》中的表演也證明了她完全當得上金像影后。

  《港囧》中出現這樣的災難表演,只能說是情節設定的問題,本身那個情節的邏輯就不合理,演員無法將自己帶入角色正常的去思考,所以當然不知道怎麼演了,總的來說還是電影本身的問題。

  第三點就是一個超級爛的結尾,非常的刻意和做作,不符合正常人的邏輯性,甚至演員都沒有辦法自我代入角色的去表演。

  宋錚在電影院裏看電影的時候,甚至都能感受到趙微的左右爲難,不帶入演的不好,代入進去,根本就沒有那個傻.B會那樣做,真是糾結,只能湊合演了。

  總的來講,在《港囧》這部電影中,能看出徐滷蛋不小的野心,想不僅侷限於搞笑,想向那些爛俗的青春片示威,想拍出一部引起所有年齡段人共鳴的情懷大片,想對個人情感,心理和社會問題做出探討,只是可惜,徐滷蛋的才華還真的是跟不上他自己的野心。

  宋錚重生之前,還聽說徐爭又在準備一部叫《印囧》的電影,看得出來,他是打算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了。

  如果能走得好,挽回因爲《港囧》丟掉的分數,打造一個真正的中國喜劇電影品牌,倒也是好事,就怕他執迷不悟,不想繼續膚淺下去,非要在電影裏玩深度。

  這也是爲什麼,當初宋錚在答應投資徐爭電影的時候,提出了一個讓他現在寧皓的劇組當兩年助理編導的原因。

  一個人不磨礪是成不了才的,徐爭有才華,可惜的是,前世的他缺少一個將自身才華打磨的機會。

  如今的徐爭在經歷在寧皓劇組裏擔任助理編導,又親自執導了《人在囧途》之後,宋錚相信,現在的徐爭,至少要比前世強得多。

  不過這部《人在囧途之泰囧》,宋錚也沒想着立刻就要投資拍攝,《人在囧途》之後,他打算給徐爭一年的時間,好好準備,打磨劇本。

  因爲宋錚很清楚,《人在囧途》一定會成功,到時候,徐爭要是一下子飄起來了,再想讓他平穩着陸,可就難了,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壓一壓,讓他自己沉澱下來。

  就像當初宋錚對待寧皓一樣,《瘋狂的石頭》和《瘋狂的賽車》兩部電影之後,宋錚能感覺到寧皓當時已經有點兒要飛起來的意思了,乾脆咬着牙支持寧皓拍《無人區》,然後呢!?

  這會兒正在補拍《無人區》的寧皓想必已經完全穩當住了。

  或許因爲這次的沉澱,將來寧皓的《黃金大劫案》都能講述一個不一樣的故事。

  轉天,徐爭一直睡到九點多才醒,一睜眼就看見宋錚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在一沓紙上面寫寫畫畫的。

  “我艹!你昨天該不會是在這裏睡的吧?”

  宋錚見徐爭醒了,剛要說話,誰知道,滷蛋頭居然來了這麼一句,頓時把他膩歪的夠嗆:“滾蛋!想什麼好事兒呢!?我也是剛過來,你怎麼樣啊!?不能喝還硬撐着。”

  徐爭苦笑一聲,掙扎着坐起,在牀頭櫃上踅摸了半晌,道:“有煙嗎?”

  宋錚把口袋裏的煙翻出來,扔了過去,徐爭抽出一支點燃,深吸了一口,頓時感覺好了很多。

  歪着腦袋看着宋錚,好半晌才道:“看過了?你覺得怎麼樣?”

  宋錚知道徐爭說的是《泰囧》這個故事的框架,當然,徐爭現在都還沒想到這個名字:“不錯!有點兒意思,雖說和《人在囧途》都是一個套路,但是,舊瓶裝新酒,也能裝出新東西來!”

  徐爭的這個想法,也是剛冒出來沒多久,這份故事大綱也是他最近兩天收工之後回酒店才寫出來的。

  “你真覺得好!?可我覺得這個故事還是薄了點兒,沒什麼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