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回京
雲南土司之亂尚未完全平復,貴州那邊也亂了起來。
五月的時候,永寧土司和烏撒土司因爲爭奪田地打起來了,當地衛所前去調和,也不知說了什麼不該說的,還是處理得不公平,兩家調轉槍頭將衛所給砸了。
明末時期各土司地界的衛所本就崩壞,哪裏是這些土民的對手,不光衛所被砸了,衛所下屬田地也被他們兩家給分了。
兩家人或許也知道事情鬧得比較大,朝廷必定要追責,索性聯合了烏蒙、水西兩族一起反了。
兵部尚書盧象升看到這份奏報後,也是氣得不行,“陛下,得趕緊讓川蜀先行發兵,不然怕是滇黔及周邊幾百家土司,都要跟着反了!”
“川蜀不行,張獻忠在川蜀!”朱由檢揉了揉眉心,況且川蜀也有土司,保不齊蠢蠢欲動,等官兵一走就反了。
“建鬥,朕能依靠的,唯有你了!”朱由檢想了片刻之後看向盧象升,臉上滿是愁緒。
三邊、薊遼這些兵馬是不能動的,原屬於建奴的州城剛奪回來,還得備着他們反抗或者反撲。
西南的明軍又不堪一擊,甚至同土司同流合污,也不能倚靠他們。
眼下戰事已經結束,盧象升便可動身了,還有勇衛營
“陛下是讓臣去?”盧象升倒不是不願意,他爲朝廷將領,自是哪裏需要往哪裏去,可他們此時在山海關,去西南得多久路途,怕是到了永寧府,整個貴州都要被土司佔了吧!
“對,還有勇衛營,”朱由檢招來勇衛營黃得功,吩咐道:“你聽盧尚書調度,同去貴州,定要將叛亂平息,至於如何去...”
朱由檢看向盧象升道:“走水路!”
自蓬萊登船日夜不停趕赴福建,自福建沿閩江入黔,雖然會繞一些路,但卻是最快的路線。
“朕會通知京師,糧草同火器會沿運河自杭州港出!”朱由檢又道。
“是,臣這就去準備!”盧象升也沒了疑問,知道事情緊急,領了旨意立即帶着天雄軍朝登萊奔馳而去。
“儘快返京!”
朱由檢自瀋陽啓程返京,此次親征,算算日子也有一年,這期間也就最初幾個月奏本送得勤快些,到後面便少了許多,想來烺兒在幾位閣臣輔助下,監國還算順利。
只是心情仍舊沉重,西南土司問題可不比建奴簡單啊!
歷史說到改土歸流,爲人所熟知的便是清初自康熙至雍正時期的改土歸流政策,彼時大清實力強盛,可實行此政策時也是艱難,別說眼下這個時候了。
明末於改土歸流作出功績的是朱燮元,他提出了一種漸進式的改流思想。
朱燮元是萬曆年間進士,天啓元年受命征討奢安之亂,至崇禎十年抵定西南,累加至兵部尚書兼督貴州、雲南、廣西諸軍務,賜尚方寶劍。
只可惜,朱由檢剛穿來那會兒他就病逝了,要不然,西南土司的問題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選了。
明朝尤其是明末並不是改流最好的時期,因爲土司勢力尚且強盛,而朝廷力有不逮,所以,明朝改流最好時機便是土官叛亂和絕嗣。
叛亂便可順勢出兵剿殺,名正言順,也不會引起其他土司的反感。
絕嗣,便是因爲大明律法有說,土司絕嗣便不再分封土官,改流官知州順理成章。
除此以外要改流,朱燮元想的便是逐步削弱土司實力,其中一個重要舉措便是分土士官,也就是裂其疆土以分授,給到諸土目以及有功漢人。
這一政策也被清初官員谷應泰稱爲是“推恩令”之精髓。
分土士官此舉雖然在最後仍舊因爲水西土司反抗而未能成功,但也在極大程度上削弱了土司,給後面改流奠定了一定基礎。
眼下這些土司叛亂的確是給了朱由檢改流的機會,但叛得太多,也是個難題。
自山海關回北京這一路上,朱由檢的眉頭就沒有舒展過,腦中想的不是如何治理遼東,便是想着如何平息土司之亂。
洛養性在旁邊跟着,覺得皇帝這完全不是凱旋,就跟打了敗仗似的。
回到京師的時候已近夏初,晚香玉的香味透過車簾傳入鼻中,城門口,朱慈烺領着三品以上朝臣已是恭候多時,他們這一年也是不好過,尤其是朱慈烺。
身爲太子的他,不僅憂心父親在遼東的安全,在政事上也絲毫不敢放鬆警惕。
不過也是這些不得不擔負起來的責任,朱慈烺這一年的進步神速,範復粹既欣慰又是滿意,想着等皇帝回來後,定要好好誇一誇太子。
朱由檢下了馬車,山呼萬歲響徹在耳邊,他快步上前,親自將朱慈烺攙扶起身,看着眼眶微紅溼潤的朱慈烺,突然發現他已是到了自己肩頭。
“長高了!”朱由檢拍了拍朱慈烺的雙臂,“也瘦了點,怎麼,父皇不在沒好好喫飯?”
一句話,朱慈烺眼中的淚水終於滾落下來,“有好好喫飯,太醫說是長個子的原因才顯得瘦,兒臣也有同方掌印好好習武,健壯着呢!”
“這便好!”朱由檢用指腹抹去朱慈烺淚滴,小聲道:“朕的太子監國一年了,還哭,丟不丟人?”
“兒臣思念父皇,不丟人!”朱慈烺說歸說,卻還是擡手將眼淚抹乾淨了。
到底還是個十來歲的孩子,朱由檢聽了這話,心中很是熨帖,笑着擡頭看向朱慈烺身後閣臣,以範復粹爲首的閣臣們俱是面帶笑意,神情也難掩激動得看着自己。
“回宮!”朱由檢大手一揮,而後朝朱慈烺招了招手,父子二人登上鑾駕。
出兵德勝,太平安定!
出征是要走德勝門,此時自是要從安定門進城,寓意天下安定。
安定門內百姓站在御道旁,見到鑾駕入城跪在地上,“萬歲”聲此起彼伏,不整齊,但能聽出百姓聲音之中的激動情感。
“這次大勝,把皇太極趕回赫圖阿拉,大明定能千秋萬代。”朱慈烺笑着說道。
朱由檢笑了笑沒有接這話,千秋萬代這種話自不可能,萬事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有起就有落,有生就有滅,大明也是一樣,自己所做的,無非就是儘可能延長這段時間,好讓後人建設更好的朝代罷了!
“宮裏...你母后...坤儀坤興她們可都還好?”朱由檢轉了話題,問起了宮裏情況來。
“父皇放心,母后都好呢,”朱慈烺說着,湊到朱由檢耳邊,神祕兮兮說道:“母后沒讓兒臣寫信告訴父皇,怕父皇分心,父皇馬上要做外祖父啦!”
“外祖父?”朱由檢“哈”了一聲,“坤儀懷孕了?”
朱慈烺點了點頭,“母后每日都讓太醫去給阿姐診脈,閒着就在宮裏做小衣裳小鞋子小帽子,已是做了好多了,還有皇貴妃她們也一起做!”
朱慈烺那日去皇后宮裏請安時看到一箱子的小衣裳,想着坤儀怕是得多給自己生幾個侄兒才能穿得完了。
一路說着很快就到了宮門口,自午門一路入紫禁城,最後,鑾駕在皇極門停下,朱由檢下了車架,由皇極門入皇極殿,千步廊中官吏也已是站在皇極殿前迎接他們的皇帝了!
朱由檢坐在皇極殿前御座上,黃昏的紫禁城被夕陽鍍上了一層金色濾鏡,顯得莊嚴而又朦朧。
“陛下親征,披堅執銳,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實乃千古一帝之雄才偉略!”
“今日凱旋,舉國歡騰,萬民同慶,臣等不勝欣忭,謹以赤誠之心,恭賀陛下功成業就,國祚永昌!”
“陛下蕩平敵寇,更顯我朝威儀,天下歸心!”
“臣等雖未能隨駕征戰,然日夜祈願陛下龍體安康,願陛下福壽綿長,國運昌隆,四海昇平,萬世永享太平之盛世!”
朝臣們這些賀詞發自內心,雖也有些言過其實,但此種情景,自是要說些吉祥話兒的。
朱由檢聽完朝臣的恭賀,才擡手大聲說道:
“朕御極以來,夙夜憂勤,唯恐負天下萬民之託,此番親征,賴將士用命、太子勞力、羣臣協心,百姓輸誠,方得蕩寇安疆,遼東復歸太平,此非朕一人之功,乃社稷之福,臣民之共力也!”
朝臣誇歸誇,朱由檢卻是不能將功勞都歸到自己一人身上,不然哪裏顯出自己帝王胸襟來。
果然,這話說完,朱慈烺和諸臣臉上都露出欣喜安慰來。
朱由檢笑了笑,繼續道:“卿等勤勉國事,鎮守中樞,使朕無後顧之憂,其功亦不可沒,朕今雖凱旋,然治國如馭馬,不可一日懈怠,還望諸卿與朕同心,整飭吏治,撫育黎庶,使我朝河清海晏,盛世長存!”
“臣等謹遵陛下之命!”數百大臣齊聲應和,聲音響徹天際,驚起屋檐上一羣鳥雀。
朱由檢笑了笑,“如此,朕於三日後賜宴,稿賞三軍,天下安,朕與卿等共安,天下憂,朕與卿等同憂!”
“陛下萬歲!”諸臣內心激動難耐,他們有如此皇帝,何愁不能重振大明,何愁不能使萬國來朝?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