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初見端倪 作者:未知 重生之鴛鴦拆散 第三十章 初見端倪 二丫的到來讓劉夫人很是高興畢竟兒女都不在身邊劉大人又不想大肆操辦如此便只夫妻二人就顯得沒多大意思了。本想要叫二丫前來倒又像是要李縣令來送禮似的她考慮良久終是沒讓人去接誰想到二丫自己就來了。 劉夫人知道這定是秀兒告訴二丫的雖是因此說了秀兒幾句可心裏終究是高興的老爺過壽身邊能有個小輩在跟前意境總是好的。等看到二丫送的禮物後劉夫人心中更是大樂只呼二丫與自己夫妻二人有緣。 原來昨夜裏劉大人還給夫人抱怨說是家中小書房的桌上曾擺了芳姐兒繡的小擺件來時忘了帶過來了年前去京城給老太太送年禮時曾讓人捎話讓芳姐兒再繡一個帶來也有個念想。本以爲生日前就能收到哪想到現在也沒個影兒。二丫送此禮物倒也可慰藉一下劉大人的思女之情了。 劉大人來到內宅見到妻這裏其樂融融給他過生辰的情景心中的空寂便覺疏解不多畢竟只孤單地夫妻兩人過這個生日到底是淒涼了些。如此他在席間便也開懷了不少對二丫倒是真正視同女兒一般不再像以前只當她是下屬女眷。 第二日劉夫人便把打聽到的那個陳姓商戶家的事告訴二丫:那家世代爲商家資頗豐家風也好沒聽說傳出什麼不好的名聲倒是可以來住讓他家幫着捎帶些書信。 二丫哭笑不得都已經捎過信的況且也沒什麼機密事哪用得着如此小心。她因想着要登門拜訪就讓劉夫人幫着拿主意看送些什麼好。劉夫人卻笑道:“哪用得着你親自去我才已讓人去請那陳家主母了。” 二丫一想便明白了自來商戶地位低下劉夫人作爲知府夫人如此舉動倒算是擡舉那陳家的了。在平安鎮時士農工商的觀念沒那麼強只知那些商戶有錢也常做些善事所以商戶的地位倒也沒見怎麼低賤二丫長久如此就忘了這些規矩。 不多時那陳家主母就來了。看着四十來歲的年紀看着倒也溫柔可親全身裝扮也不是一味金銀綢緞很是中規中矩。因當今聖上並不是一味的重農抑商故世人對這商人便也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在其穿着打扮上過分挑剔限制。再看她雖然眼中不時流露出些許的緊張但到底也是大家主母總體舉止倒也算從容大方。 劉夫人見了心中便對這陳太太有了好感態度也就帶了些溫和親近。二丫先是向陳太太表示對她家年前幫自家帶信的感謝之情又與陳太太慢慢話些家常增加一些瞭解。 那陳太太見此才放了心。她今日忽被知府夫人請來做客心中就有些迷惑。因爲他們做商人的地位低下被官家的人打秋風的事多着呢當初就被上任知府拿了不少銀去幸好自家在京城也與一些貴人們相交讓人打了招呼纔好些。而這劉知府到此雖也照例送了些卻是長了個心眼並不敢比別家多送太多免得再像上次那樣打眼。只這劉知府倒像是個不貪財的主送的雖是收了卻也沒再另外指了名頭要錢如此已是一年多了倒也是各自相安無事。 今日來時她心中有些不寧也拿了錢財給那來傳話的人只是那人雖是收了錢口風卻是一絲也不露倒讓她在忐忑中不由感慨到底是官家夫人治下竟是如此的得力。 現見劉夫人倒是拿她當個正經客人心裏放鬆了下來便又有了自信拿出她那八面玲瓏的本領來。她一面對着二丫說不敢當只是順手做的而已要二丫不要太過放在心上等三四月份時她當家的還要出去若是有什麼事只管吩咐就是;一面又不着痕跡地恭維着劉夫人和二丫。如此氣氛倒是很好。 因聊到送信上二丫便說道這離家太遠音信不通的苦惱。陳太太也說自家的根本在澤州雖說家裏的生意主要是在京城那邊只老爺故土難離就只好讓當家的每年年初去京城照看一下年底再回來如此一年中倒是有三個月在家三個月照看生意竟是半年在路上了。 二丫不解道:“爲什麼要千里迢迢地去京城做生意在老家澤州好好經營豈不比背井離鄉的好況根基在此也省得骨肉分離。” 陳太太看了一眼劉夫人有些尷尬地說道:“咱們這澤州府比起京城來畢竟還是窮些像那些個掙錢的絲綢布匹筆墨紙硯等在這裏是做不起來的做也是小本經營沒什麼大手筆大些的也只能做些米糧生意。” 二丫聽了似懂非懂的腦中似有什麼閃了一下張張口卻又沒抓住便又說起來其他的話兒。 雖說開始劉夫人有些看不上陳太太但這陳太太到底是商人婦極有眼力勁且見識得也多又只撿些官家夫人愛聽的話兒來說極討劉夫人的歡心。等到中午時分留陳太太喫飯時已變得很熟絡了喫過飯又送了些禮物並讓人好生送她回去又叮囑以後有什麼好的貨物先送她這裏來看看陳太太自是滿口答應。她也沒想到不過是舉手之勞送個信竟能攀上知府夫人又得她以禮相待可是好大的體面要知道這劉夫人自來澤州後一味的清高不太理會那些個夫人聚會什麼的。 二丫在陳太太走後又鄭重向劉夫人道謝劉夫人笑着推她道:“你我什麼關係如此顯見得把我當外人了。” 二丫忙道:“二丫心中自是把夫人當親人只是夫人如此疼愛我又出錢又出人的所以這謝意還是該說的況不過張張嘴又不損失什麼省得過後夫人想起來再向我討要。” 劉夫人聽了只指着二丫恨恨地道:“什麼便宜都讓你佔了只可惜我兒太小要不娶了你我也噹噹惡婆婆。” 在澤州陪了劉夫人幾日二丫便要告辭回家去劉夫人自是依依不捨苦留不住便又送了她好些東西。 回家後李縣令有些喫味地暗示道:自己書房桌上也不知擺些什麼裝飾好。二丫不由心中暗笑沒想到父親也會如此小氣說不得也得給父親繡個小屏風自己也好打發時間。二丫便恭維父親書畫好讓他選幅自己得意之作給他好好繡一幅如此李縣令這才滿意覺得女兒最孝敬的還是自己這個親生父親。 這日二丫正繡着花嫌小梅捻不好線因書琴一向精細便打發小梅去讓她來幫自己。倒是廚娘李嬸說道:“我剛纔買菜時看到書琴好像是去了那家紙墨店還以爲是小姐讓她去得呢原來是老爺打發去的啊!”二丫這纔想起自己一早就打發書琴去買繡線了只是那家店是在縣西街那家紙墨店在縣東街如此倒是繞着走了一圈怪不得現在還沒回來便只好讓小梅慢慢惗錢。 過不多時就見書琴回來了二丫便說道:“我父親讓你去紙墨店捎什麼呢你可是我的人以後這些事讓王大哥去做!”她心中還是不想讓書琴在父親眼前晃。 書琴明顯愣了一下然後有些支吾道:“不是老爺讓我去的我正好路過那裏便進去看了一下。” 二丫一聽壞笑着說道:“哄誰呢路過?都不順路莫不是你看上那程公啦?” 書琴臉紅了一下道:“還是小姐呢哪能說這些話況且那程公這樣的人物也不是我們能肖想的也只有小姐才能與他匹配。”說着盯着二丫看了一眼見她神色未變無動於衷地樣一時不知心中是何滋味便低下頭接過小梅手中的線來捻。 二丫見此情景只道這書琴春心萌動看上了程公只是這程公現雖只是個小店的店主人可看他形容舉止也是位世家弟且他自己都說是書香門第怕是不能娶個做過侍女的孤女爲妻如此只怕書琴情路坎坷不過只要她不是看上自家父親二丫便也不願多想且多想也幫不上她什麼忙於是便丟開手去做自己的事去了。 二丫把小屏風繡好後就開始着手做春夏衣衫因小梅見也有自己的份直把她樂得不行。李縣令見女兒越發得能幹了便對她說只做幾件自己父女兩個的就行其他人的交給裁縫去做有時間倒是可以給祖母和母親她們做件也表表孝心。二丫一想倒也是可以的春夏衣衫單薄佔不了多大地方想來不會給陳家添太大麻煩便給祖母、母親和三丫各做了一件因怕三丫長高了就特意做得大些。 如此一來二丫日日伏在那裏做活李縣令倒又心疼起來。正好春季來臨知縣要去鄉間勸農春種計劃從最北邊的鄉鎮一路勸來因知二丫喜愛山林雖說那鄉鎮北邊只有幾座荒山然怎麼也是個山倒正好讓二丫鬆散一天。於是臨行前一天晚上他便把這個決定告訴女兒二丫一聽能出去玩且問明不會誤了父親的公事自是歡呼雀躍收拾東西準備明日的遊玩。李縣令見了也笑了起來然他若知道此去卻是害得女兒險些把命送在那裏只怕拼死也不會讓女兒跟去以致於每每想起就使他止不住的後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