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期待豐收吧 作者:未知 (186) 等到陶然兒的月經期過完,臨安郊外所有農田的水稻也全部站了起來,它們亭亭玉立地站在水稻田裏,迎風搖擺,彷彿在快樂地唱着歌,跳着舞。 整個臨安城都震動了! 農事部的官員和臨安城外的農民奔走相告,個個興奮得如同過節,他們對陶然兒感激涕零,有百姓甚至在臨安城外給陶然兒修了一個女神農廟,裏面放着她的雕像,呃,還別說,那金身泥像,和陶然兒本人十分相像。 陶然兒聽到農事部的官員彙報這個情況時,真是風中凌亂,她何德何能,配得到百姓這樣的愛載。 農事部的高官,忠次大人興奮得如同一隻搖只尾巴的小狗,對陶然兒說道:“娘娘,那女神農廟我去看過了,一天到晚,朝拜失很多,一天到晚,香火不斷,您啊,簡直就像觀音菩薩呢。” 陶然兒被雷得外焦裏嫩,哭笑不得地看向李信志。 信志穿着江南王的朝服,坐在高高的帝位上,看着她打趣道:“居然沒有百姓給本王立廟。” 他喫醋了。 陶然兒通紅了臉,呃,她在百姓的心目中,居然比李信志的地位還重要!按理來說,要是別的帝王,當他們得知皇后深得民心時,估計就會覺得皇后功高震主,要防範皇后啦,可是李信志卻像這個世界上最愛老婆的老公,替陶然兒高興着。 李信志對陶然兒擠擠眼笑道:“娘子,改明兒,我們也去那廟裏看看,對比一下,看看到底像不像你,要是像的話,你往那一站,在百姓敬香的時候,突然動一下,哇,他們就會說,女神農娘娘顯靈啦——” 陶然兒也笑了起來,滿心都是歡喜。 其它的江南家臣也笑了起來,他們互相看了看,然後約好了似的,一起跪在大殿“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恭喜娘娘,賀喜娘娘”。 陶然兒更是開心,她微笑着看向李信志,信志也微笑看着她。 兩個人從前朝的議事大廳回到後宮,到了立春宮之後,陶然兒對他說道:“你下個旨,叫百姓不要搞這些有的沒的,那個廟在哪,叫人去拆掉吧。” 李信志卻握住她的手,對她說道:“那不行,百姓那樣愛戴你,我很爲你驕傲,他們愛你也是應該的,是你發明的拋秧技術,讓他們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節省了大量精力時間,將他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們愛你自然是理所當然的。” 呃—— 李信志深情地凝視着她,眉眼滿滿地都是驕傲,他輕輕地說道:“本王深愛你,自然希望這天下每個子民也深愛你——” 陶然兒感動到鼻酸手顫,與此同時,又十分羞愧,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天啊,拋秧技術不是她發明的,她只是作爲一個現代人,回到幾百年前的古代時空,立用現代司空見慣耳熟能詳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技能改變這個貧窮落後地方的悲慘境地罷了。就像玻璃球在現代濫大街,如果拿到這個時空來,估計會當作奇珍異寶呢。 沒想到,收穫如此之大。 陶然兒通紅着臉說道:“信志啊,你記住,人工種靈芝也好,雜交水稻也罷,還有現代的拋秧技術,都不是我發明的,全是那些偉大的人發明出來的,我只是知道有這門技術罷了,所以——” 李信志對她一本正經地說道:“怎麼不是你發明的,我以後會叫史官將這些全部寫在史冊上!” 什麼?!寫在史冊上,陶然兒聽到這裏,如同五雷轟頂,她全身簡直瀑布汗,她拼命地搖着頭,對李信志說道:“老公,不要啊不要,我這是瓢竊,抄襲,抄襲可恥,我求你了,你可千萬不要讓史官寫到史書裏。” 以後這些史書流傳到現代去,那些真正的科學家,農學家豈不是活活要用唾沫星子淹死他,她的良心會大大不安的。 現代的史學家真要寫史書,估計會大書特書“天下第一瓢客——” 看到她這樣不居功,李信志笑了起來,對陶然兒溫和地說道:“這些發明,以前從來沒有過,肯定是你發明的呀,你的女神農外號名動天下,可不是那麼容易得來的——” 陶然兒只好扶額,默默流下寬麪條淚,看來要信志接受她這些豐功偉績都是抄襲來的,是不可能了。 李信志看着遠方,悠悠地說道:“這樣偉大的成績,就算我不請史官將你寫到史冊,我們江南的歷史也永遠不會忘記有你這個偉大的皇后的——” 呃——偉大,豐功偉績,載於史冊,這些高大上的字眼,如同一記記重拳,朝陶然兒砸過來,這就是穿越產生奇蹟啊,讓她這個現代無名的小白領來到這個時空,變成了偉人,啊,偉人! 陶然兒扶額不止,看來以後,只有多多的回報江南了,這樣,她的一顆抄襲之心纔不會有那麼多罪惡感。 臨安的水稻種植危機解決之後,李信志和陶然兒看到臨安再沒有什麼事情,便雙雙騎馬回到了虎村。 兩個人夫妻思愛,重新避入逃花源,不問世事地過起了恩愛生活,真是快樂啊—— 時間過得很快,很快地,到了雙搶時節,也就是第一批種下的水稻豐收了,人們要忙着收割它們,與此同時,第二批水稻要急着種下去,耽擱不得,不然,到了秋天,又會顆粒無收。 所以江南再次面臨嚴重的人工短缺的問題。 陶然兒只好再次親自上陣,解決虎村和臨安的人工問題。 在育秧的時候,她直接就上了育秧盒,她叫虎村的能工巧匠,魯班傳人張大叔,做了無數個育秧盒,裏面劃了無數個小方塊,然後每一個小方塊撒三到五粒水稻的種子,等到秧苗生髮出來,百姓就可以直接捧着秧盒到田裏去拋灑了。 這是新的拋秧技術,比先前的還要好,因爲直接省去了拔秧和分塊的步驟,所以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半個月後,江南勝利地完成了雙搶的任務,第一批水稻顆粒歸倉,第二批水稻在水稻田裏排得整整齊齊,站得亭亭玉立。 江南的百姓們餓了大半年,度過了青黃不接的苦日子,終於喫上了香噴噴的白米飯! 不過陶然兒有令,要留大量的糧食做谷種,所以他們對陶然兒言聽計從,沒捨得多喫,吃了一餐之後,仍舊去喫紅薯土豆之類的粗糧去了。 李信志也只吃了一碗百分之百的大米飯,他將俊美的臉埋在飯碗裏,狼吞虎嚥的樣子真是可愛到爆,一口氣喫完大米飯,李信志擡起頭來微笑着對陶然兒說道:“本王從來沒有喫過這麼香甜可口的米飯!” 迷人的下巴處,還粘着幾粒白米飯。 陶然兒對他微笑道:“再過兩年,江南就可以糧食自給了,期待豐收吧。” 她從飯桌的另一頭站起來,湊到李信志身邊,伸出手,愛憐地替他摘去下巴上的米飯。 李信志也微笑點頭,信心十足,等到那時候,江南不但有錢,還有糧,那麼,就真的天下無敵了。 陶然兒對他說道:“再喫一碗吧。” 他天天讓她喫大白米飯,自己卻喫摻着玉米粒的米飯,陶然兒很心疼,有心讓信志多喫幾碗大白米飯。 可是李信志卻堅持着無論如何不肯再吃了。 他突然捉住她的手,喫掉上面摘下來的米粒,輕輕咬着她的手指不放。 陶然兒看着信志,眼圈發紅,鼻子發酸,信志真是天底下最好的帝君,最好的相公,他比百姓還要勤儉,他節儉到自虐的地步,可他只摳自己,對老婆卻是疼在心尖尖上,也十分地大方,得夫如此,妻復何求啊。 因爲有信志,所以這個時空再封建再落後再清貧,陶然兒也甘之如飴! 李信志剛纔看到她替他細心摘掉下巴處的米飯,細嫩的小手輕輕地拂過他的嘴脣,如同一陣輕風,讓他心癢,身上莫名地有了衝動。 他乾脆站起來,慢慢湊近陶然兒,將她抱在懷裏,然後低下頭吻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