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死去的孩子 作者:未知 (113) 很快的,陶然兒和孫赫武找到了哭聲發出來的人,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她披頭散髮,衣上臉上全是鮮血,她的懷中抱着一個鮮血淋淋的孩子,那孩子大概五歲左右。 陶然兒看到這一幕,如同五雷轟頂,雙手顫抖起來。 她也是一個母親,最看不得這種人間慘劇! 設身處地,假如她面臨如此可怕的惡夢,她的小米粒—— 陶然兒的身子搖搖欲墜,面色蒼白如紙,她不敢想,不敢想—— 那個母親大聲哭泣着,雙手不停地搖晃着懷中的孩子,聲聲泣血地呼喚着:“我的兒呀,我的兒呀,你醒醒呀,你醒醒呀。” 也不知怎麼的,聽到這種痛徹心扉的聲音,陶然兒剛剛乾了的眼淚又開始瘋狂的流。 那個婦人懷中的孩子,多麼像,她的小米粒呀! 陶然兒淚如雨下,她的眼前發黑,身體發顫,大腦一片空白。 是誰這麼殘酷,居然連五歲的孩子都不放過!如果那個人站在她的面前,她一定要喝他的血,抽他的筋,剝他的皮。 媽媽,我要回現代,你快教我回去吧! 頭頂的陽光如此燦爛,照着碧綠的樹葉子,一切是那麼安靜,可是現實卻是那麼醜陋,亂世的狼煙,如同惡魔,在惡作劇一般的折辱傷害着活在亂世的人們。 陶然兒的眼淚如同兩條小河,在她的臉上靜靜的流淌。 孫赫武看到這一幕,也被震驚了,第一次,他如同鐵石般的心痛了起來。 他的雙手顫抖,面色發青,身體發僵,過了片刻,手腳纔開始回暖,人也慢慢有了知覺。 有些事情的發生是不由人控制的,他的銅鈴大眼靜靜地睜着,臉上寫滿不可思議,他萬萬沒有想到會看到這一幕! 看到陶然兒面色蒼白如雪,如同雕像似的,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慘劇,在瘋狂的流眼淚。 孫赫武鎮定了一下自己,事己至此,只能向前看了,他長長地嘆惜一聲,他伸出大手,在陶然兒的肩膀上輕輕拍了拍,然後摟着陶然兒,走到了那個悲痛的婦人面前。 兩個人蹲下來。 孫赫武檢察了一下她懷中的孩子,小孩早就渾身冰冷,明顯死去多時,他的一隻胖胖的小手吊在半空中,膚色蒼白髮青,隨着他孃親的哭泣搖晃一動一動的,彷彿還活着似的。 陶然兒哭得不能自抑,她簡直太痛苦了。這孩子,多像一隻被人扔在垃圾箱的洋娃娃。 孫赫武不敢多看那婦人懷中的孩子,拿出一大錠銀子,對她勸慰說道:“大嫂,請節哀順便吧,這是本——。”他習慣性地自稱本王,後來又馬上改口,“這是我倆的一點小心意,你將孩子安葬好,然後重新找個地方生活吧。” 江東王說完,遞過手上的銀子,在明晃晃的太陽光下,他大手中那錠分量很足的銀子卻是得十分蒼白,毫無分量。 那婦人哭着擡起頭來,看了孫赫武一眼,又看了陶然兒一眼,她渾身是血,雙手仍然緊緊地摟着死去的孩子,並沒有接那錠銀子。 她的雙眼空洞無神,長髮蓬亂的披着,她用滲血的喉嚨對他們輕輕說道:“我的孩子沒了,我怎麼可能還活得下去——”然後不等他們反應過來,她突然朝着孫赫武手中的大刀撲了過去,陶然兒尖叫一聲,雙手掩住面孔,刀尖已經穿透婦人的身體,鮮血如同噴泉一般涌了出來。 陶然兒跌坐在地上,雙手掩着臉,尖叫着全身顫抖不己。 她的臉上有一塊地方是熱的,她知道是剛纔那位母親的熱血。 “然兒,不要怕,不要怕。”孫赫武也震驚得棄了大刀,將驚嚇過度的陶然兒摟抱進懷裏,抱着她閃電般站起來,快速退後幾步,兩條手臂如同鐵鏈一般緊緊地摟着她,對她說道:“沒事了,沒事了,我們馬上離開這個地方,我帶你走。”說着他大踏步地轉身就要離開這個血流成河的地方。 陶然兒起初沒有反應,如同失去了知覺,可是當孫赫武找到他的棗紅馬,她突然清醒回來,從孫赫武的懷中掙脫開來,兩隻腳踩在地上,如同踩在棉花上,身體搖搖晃晃。 她蒼白着臉回望那個村莊,火光沖天,陣陣嗆人的白煙升上天空,那些村民的屍體還在燃燒着,有些就算沒有燃燒,長時間曝露在外面,已經開始發出腐爛的臭氣了。 看着這一幕幕,陶然兒的胃開始翻江倒海,她再也受不了,俯下身子,開始劇烈地嘔吐起來。 孫赫武體貼地走到她的面前,一隻手扶着她顫抖的身體,一隻手替她輕輕拍打着背部,讓她嘔吐的時候好受一點。 四周安靜得像墳墓。 半個時辱後,陶然兒感覺再也吐不出什麼,連膽汁差不多也快吐出來時,她轉過身,開始大踏步地重新進村。 孫赫武看不明白了,緊走兩步,追上陶然兒的步伐,拉住她的手,一雙銅鈴大眼焦灼地看着陶然兒,對她勸道:“然兒,你要去哪,這裏不是久留之地,我們速速離開。” 陶然兒看他一眼,輕輕說道:“入土爲安,我要將他們埋葬。” 這是她穿越到這個亂世時空來,第二個被屠殺的村落。第一個是江南的村落,她與李信志一起,親手將那些死去多時的可憐村民埋葬,現在是末朝的地盤,然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有時候國與國之間的爭奪,與百姓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他們只是亂世的螻蟻,艱難地生存着。 孫赫武徵了一徵,亂世之中,居然有如此心地善良的女子,這個心地善良的女子,還是江南的軍師,她足智多謀,名動天下。 江東王凝視着陶然兒,他現在終於知道自己爲什麼那樣深愛她呢,陶然兒不但具有天下無雙的清麗容顏,而且聰明絕望,才華也天下第一。除此之外,她還有種種美德。記得他與她初見時,就是因爲她有一顆菩薩般仁慈的心,看不慣他因爲醜陋被別的女人欺負出手主持公道。 此時此刻,陶然兒站在燦爛的陽光下,全身晶瑩剔透,如同寶石一般發着光。孫赫武卻明白,這不是因爲她的美,而是因爲她良好的品行,它們如同晶光,自玉壺當中滲出來。 他沉思了幾分鐘,點點頭,對她說道:“好,我們一起。” 三個時辰後,孫赫武和陶然兒兩個人將村裏所有村民的屍體全部擡到一塊,孫赫武用鋤頭挖了一個大坑,在這個村落隱居了半個月,作爲帝君,他沒有學會種地,但是刨大坑還是學會了,兩個人將村民的屍體全部擡進大坑裏,然後蓋上了土。 陶然兒將那個自殺的母親和那個五歲的孩子單獨地挖了一個坑,葬在了一塊,這樣,死後,那個可憐的孩子,仍然有母親的照顧,這樣,死去,那個可憐的母親,仍然有她的孩子在她的懷中撒嬌。 黃泉路上,他們有彼此陪伴,誰也不會孤單。 陶然兒跪在這對母子墓前,淚如雨下。 假如亂世持續下去,一年,兩年,三年,五年,十年,一百年,她的小米粒,有一天,也許會面臨同樣的命運,死在亂刀之下,到時候,她估計只能像剛纔那位母親一樣,選擇自殺,隨同自己的孩子而去。 孫赫武站在她的身邊,大眼悲傷地站在那裏,許久,他才說道:“丫頭,你不要特別難過,這是亂世,這種事情,每天,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如果因爲一個村子被屠,你就這樣難過的話,本王擔心你的心會受不了——” 她的心太脆弱了,太易感了,在這個亂世,很多人看多了生死,漸漸地變得麻木,對於他人的死亡,自己的死亡,漸漸地區淡漠處之,其實,這是人身體的一種自我防護。 如果死一個人,就要傷心哭泣的話,陶然兒就算身體內的水分全部流乾,估計也不夠。 陶然兒擡起頭來,看了孫赫武一眼,她的面孔在一瞬間變得堅定,眼神變得執着,她伸出手,撫摸着那對母子的墓碑,像是對好朋友一般輕輕說道:“我答應你們,一定換一個太平盛世,這樣,以後不會再有人無端地在自家門口丟掉性命——” 孫赫武聽到這裏,大眼急速度地眨動起來,他沒有聽錯吧? 他徵徵地站在那裏,心中那一刻,充滿了震驚和喜悅。 這個時候,陶然兒緩緩站了起來,她看着孫赫武,村莊裏面的風將她的衣襬吹得飛起,長長的髮絲也隨風飄揚,她的身上沾滿鮮血,美麗的臉上也血跡斑斑,她對他輕輕地說道:“我同意了。” 什麼?如果頭頂炸響一個焦雷,孫赫武猛地擡起頭來,他的內心被狂喜充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