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共謀大計 作者:未知 (97) 孫赫武坐在席上,聽得珊然淚下,這世上居然有如此動人的歌謠,如此好聽的歌詞—— 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他與陶然兒,一自別來,已經是一年多了,對於他來說,離別的日子,任相思如同春夏的樹木,在暗夜裏瘋長,變成森林,三百多個歲月,他一天似一年,他與陶然兒,也是久別的人了。 “久別的人盼重逢/重逢就怕日匆匆/情絲正像藕絲織纜繩/拴住日光和月影/你可知那歲月摧人老/熬了多少日昏月朦朧/尋情不認林蔭路/敘舊難找鴛鴦亭/嚕嚕嚕嚕嚕.” 陶然兒清妙的嗓音如夢似幻,孫赫武手上拿着一杯酒,陷入了迷思。 人生如流水,一去不回頭,不知不覺,他的青絲已經間雜了白髮,眼角也有了皺紋—— 江東的朝臣聽着陶然兒的歌聲,看着他們主公的臉,集體傻眼,這歌詞如此粗俗不堪,哪裏好聽來着? 陶然兒一曲唱罷,從琴凳上站了起來,用盡全身的力氣,對着孫赫武隔空喊話,她大聲地說道:“久聞江東王孫赫武是小周郎,於音律上造詣非凡,本公主想與江東王合奏一曲,不知聖上可否賞臉。” 孫赫武心中一動,知道陶然兒有重要的話對他說,所以安排了要設宴在聽水閣,她又提出前往湖心亭彈琴唱歌,現在又約他一起與她合奏,她做的這些,全部都是因爲要排開所有的人,在一個沒有細作與眼線的地方,與他單獨說話。 這樣一想着,孫赫武一顆心不由怦怦急跳起來,如同擂鼓,他變得十分激動,然而表面卻不動聲色,他哈哈大笑着站了起來,對陶然兒大聲回道:“公主厚譽了,本王對於音樂十分喜愛,既然公主相邀,本王恭敬不如從命了,來人哪——” 他着人去安排小舟,一個江東的朝臣站了起來,對孫赫武說道:“聖上,危險!” 孫赫武大眼一瞪,一張臉黑如鍋底,對手下咬牙切齒地怒道:“本王身高九尺,她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那亭上只有我和她,我們江東人人會水性,中原個個都是旱鴨子,到底誰危險,誰安全?!” 聲音如同打雷,整個人彷彿咆哮的猛獸。 一席話說得朝臣閉了嘴。 李三卻擔心起來,他不顧禮儀站了起來,運用內動,提高音量,對陶然兒隔空喊話,他提醒她道:“公主,不如到陸地上來合奏吧。”他想着在亭上真要出了什麼事,湖心小亭離岸至少有五六十米遠,他縱使會水上飄,也不能跑那麼遠,所以,真要出什麼狀況,他真是愛莫能助。 陶然兒大聲地回答李三道:“李三你放心,我與江東王多年好友,不會有事的。” 李三無奈,只好重新坐下,一顆心卻焦急得彷彿大火在燒。 這個時候,孫赫武已經登上了小舟,小船如同一張落葉,輕飄飄地浮在湖面上,然後輕悠悠地飄向湖心小亭。 不一會,孫赫武到了亭邊,他棄舟登岸,陶然兒對他眨了眨眼,他會意,轉身對撐舟的太監說道:“我看這湖心的荷花長得十分好,你替本王去多采一些來,一會送給宮裏的妃子們。” 撐舟的太監結結巴巴地問道:“聖上,這都深秋了,哪有什麼荷花,最多隻有一些殘荷。” 孫赫武大眼一瞪,一時說不出話來。 陶然兒微笑說道:“公公,你沒發現那些乾枯的蓮藕支在水面很有意境嗎,麻煩您幫我採一些回來,我帶回去插在花瓶當中。” 孫赫武笑了起來,想着陶然兒真是十分機智,立馬命令道:“對,去採很多幹蓮蓬回來。” 撐船的太監哪敢違抗聖旨,立馬答應一聲,撐着小舟離開了。 孫赫武哈哈一笑,看了看四周,他慢慢地拿出長笛,表面上裝作與陶然兒合奏的樣子,暗地裏對陶然兒壓低聲音說道:“然然,現在,四周圍除了你我二人,再無旁的人,你放心吧。” 他覺得很好玩。 陶然兒微微一笑,假意與孫赫武商量彈奏哪首曲子的樣子,用手隨意撥弄了幾個曲調,對孫赫武慢慢說道:“王爺,你有沒有想過統一天下?” 孫赫武心裏咯噔一聲,臉上頑皮的笑容消失,原本只是彈琴唱歌,怎麼說起天下來了? 孫赫武輕輕說道:“當然想統一天下,只是現在三分天下的局面,恐怕沒那麼容易打破。” 據說,三足鼎立,是最穩的狀態,極難打破。現在江南與江東勢均力敵,中原也有他過人之處,他作爲南方人,習慣水戰,一旦北征,不一定能討到好處,所以這些年來,一直沒有北征之想。 陶然兒微微一笑,看着孫赫武,隨意撥弄了幾個曲調。 孫赫武看看自己的手,感慨道:“再說,我已經四十多歲了,恐怕統一天下的事情,要到我的兒子輩,孫子輩去了。” 唉,歲月不饒人,不知不覺就老了,孫赫武看着自己手上的皺紋,真想對着天空大喊一聲:“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陶然兒仍然微笑着輕撫琴絃,對孫赫武緩緩地說道:“王爺謙虛了,我之所以出使江東,改國號是假,與你共謀天下才是真。” 共謀天下? 孫赫武呆了一呆,他自然知道陶然兒有非凡的才能和謀略,她平定暴亂一事足以說明一切問題。 她城府極深,她一步三計,算計起來,天下無人能敵,有她的助力,江東統一天下,肯定不是夢,只是,她說的是真的嗎?她愛的人,不一直是江南的李信志嗎?她不與李信志共謀天下,卻跑到江東來與他這個醜八怪共謀天下?實在難以讓人信服啊—— 孫赫武陷入沉思當中。 陶然兒對他輕輕地說道:“我之所以約你到這裏來,是我擔心江東有王思明安排的眼線和細作,我們的炎話被人聽去了,那麼大計就泄露了。” 她擡起頭來,打量亭子四周,對他笑道:“這個亭子在湖心,這個湖很大,距離岸邊至少有五十米,是一個絕佳的談話地點。” 孫赫武點點頭,對她說道:“那你放心,這你不可能有王思明的眼線和細作。” 陶然兒便點點頭,將《笑傲江湖》的調子彈奏起來,孫赫武也會意,輕輕地吹起曲子與她相合。 一時之間,湖面之上,琴聲清越,笛聲悠揚,讓人豪情滿懷,蕩氣迴腸。 陶然兒壓低聲音,將自己的計劃說了出來,如同剝開糖丸,露出裏面的毒藥一般。 孫赫武聽得十分震驚。 他訝異地問道:“你說你回去要東征,王思明會上當嗎?” 陶然兒輕輕說道:“一開始,他不肯上當,但後來我答應他的求婚了,他就相信我是與他站一條戰線上的。” 孫赫武緩緩地點頭,對她說道:“然然,這就是你要嫁給王思明的原因。” 陶然兒也點點頭,手上琴絃繼續撥動,一雙水晶般的大眼擡着頭看向孫赫武。 孫赫武十分感動,沒有想到,王思明出身世家,又一表非凡,在選擇上,陶然兒卻選擇了他。 孫赫武對她說道:“然然,本王真是十分感動。” 他何德何能,配得到她這樣的信任。 陶然兒對他笑道:“我與李信志都沒有功利之心,消滅了王思明,我與李信志就歸隱田園,這天下就是你的,你可願意?” 孫赫武點了點頭,難過地說道:“你幫助我得天下,卻讓你自己和李信志歸隱?” 他終於明白,爲什麼她沒有與江南的李信志共謀天下,而是千里迢迢的不顧性命危險跑到江東來,與他共謀天下。 她說得沒錯,李信志沒有皇圖霸業之心。 呵呵,如果陶然兒願意愛他孫赫武,他也失去了皇國霸業之心。 與其征戰千里江山,不如摟着心愛的女人,天天窩在自己家的愛巢裏,彈琴唱歌,賞花賞月。 孫赫武的內心百感交集,又開心又痛苦。 陶然兒正色提醒孫赫武道:“聖上請你三思,現在不是開玩笑話的時候,我們在亭上已經耽擱多時,你再不同意,他們要起疑心了。” 孫赫武沉吟了一翻,果斷地說道:“好,本王同意!” 呵呵,他能怎麼辦,他有選擇嗎,他與李信志比起來,毫無優勢可言,他只比王思明強一點。 陶然兒笑了起來,對好像不怎麼開心的孫赫武說道:“那好,記住我們的約定,然後等一會回到席上,你想法設法護我平安離開江東,回到中原。至於其他的,我們按照原計劃進行。” “好!” 得到了孫赫武的允諾,陶然兒不由信心大振,君子重諾,一字千金,她的內心無限歡喜,沒想到事情進展得如此順利,江東王居然想都沒想就全部答應下來。 她飛快地撫動琴絃,待前奏奏完,她便清了清喉子,高聲唱了起來:“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塵隨浪,寄今朝!” 孫赫武吹着長笛和了起來,陶然兒唱得興起,心想人生正如《笑傲江湖》的歌曲“浮生隨浪寄今朝。 一時內心慷慨豪邁,意氣風發。 感覺到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她豪情滿懷地高聲唱了起來:“蒼天笑/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江山笑 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事知多少/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