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緣盡如此 作者:未知 (114) 陶然兒聽到李信志的話,像石像似的站在原地,一生一世永不分離?這樣的承諾真是動聽啊,像音樂一般打動人心,陶然兒眼裏的淚水更多。 李信志對她真是一腔深情,可是她真的不能留下。 當年她哭着央求留下,如今她哭着要離開。 小米粒緊緊地拉着陶然兒的手,將她的手放在李信志的手心裏,拉着他們兩個人,對他們笑着說道:“太好啦,從此再也不分開了,孃親我天天想你,夜夜想你,孃親,有沒有想小米粒?” 小米粒抱着陶然兒,像扭股糖一樣的撒着嬌。 陶然兒呆了一呆,輕輕地說道:“孃親當然有想小米粒,想小米粒想到崩潰。” 她的眼睛又模糊了視線,那是突然涌現出來的大股大股的淚水的緣故。多少個夜晚,想小米粒想到骨頭髮痛,腦海裏都是他白白胖胖香香暖暖的小手小腳,如果留下來,她就可以天天親他的臉蛋和小手了。 李信志站在一旁,看着哭泣的陶然兒,對她說道:“然兒,你看,小米粒很捨不得你,然兒,你看,小米粒已經快到你肩膀了,再過幾年,他就長大了,到時候,你想回來陪在他的身邊,已經不能夠了。” 聽到李信志這樣說,陶然兒含着淚眼打量着小米粒,可不是嗎,小米粒現在的身高已經快到她的肩膀了,小孩子長得真快啊,時間不等人,天天照鏡子,看着自己不覺得老,可是看着小米粒,卻發現時光過得飛快,一轉眼,一生好像就要過去似的。 人生苦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不時及時行樂,管它什麼蒼生,管它什麼亂世,一家人躲到虎村去,永生永世不再出來,外面水深火熱,雞飛狗跳,他們一家人可以躲在虎村,過他們的安樂日子啊—— 陶然兒的內心,此時此刻,面對着挽留的小米粒和李信志,如同疾風中的勁草,在拼命的搖擺着。 她覺得無比痛苦,她真想就這樣留在江南,再也不走了,伴着她最親愛的相公,最可愛的兒子,永生永世不再分開。 可是—— 她想起那個失去孩子淪爲暴民的母親,她臨死前對她的期盼,她想起和孫赫武隱居的那個村落,那個抱着死去孩子自殺在她面前的村婦,她想起常勝—— 如果就這樣放棄了,那麼這些人全部白死了。 多少雙眼睛在她的身後看着她—— 不,做人不能這樣冷血,不能這樣自私—— 陶然兒擦乾淚水,擡起頭,直起身來,她對小米粒溫和地說道:“小米粒,你要聽爹爹的話,好不好——” 小米粒不知道陶然兒的意思,只是點了點頭。 李信志臉色變了,陶然兒伸出手,顫抖地撫摸了一下小米粒的臉,然後頭也不回地狂奔出去。 像一陣風似地跑出了太子宮殿,來到無人的角落,她才放聲痛哭起來,啊啊啊,啊啊啊啊,她是多麼捨不得啊,她是多麼痛苦,可是她必須這麼做! 不知什麼時候,李信志已經站在她的身後,一身孝服的他,整個人彷彿冰雪做的。 陶然兒感覺到他在身邊,她停止哭泣,擡起頭,轉過身,與李信志面對面。她像核桃一般堅定。 李信志審慎地看着她,對她慢慢地說道:“然兒,你到底有什麼苦衷,讓你必須回到中原?” 陶然兒搖了搖頭,沒有苦衷,不能說的苦衷,那就是沒有苦衷。 李信志的眼睛在那一刻失去所有亮光,彷彿一支熄滅的蠟燭,他面色蒼白似雪,手指尖顫抖。 他看着她,對她說道:“陶然兒,你要知道,如果今天你這樣走了,那麼,我們,就結束了。” 如果頭頂響了一聲焦雷,陶然兒猛地擡起頭來,她不可置信地看着李信志,因爲他突然說出這麼一腔話來,陶然兒的嘴脣都失去所有血色。 他終於要放棄她了?他不再親暱地叫她“然兒”而是直呼其名了,他說“我們要結束了”。 因爲她讓他心碎。 李信志用沙啞的嗓子說道:“這些年,分分合合,我也已經很累很累了,我的心,再也受不了太大的痛苦,所以,如果這一次,你走了,那麼,我的心門就關起來了。”說到這裏,他的臉上浮現出一個疲倦的笑容,他輕輕地說道:“也好,從此後,我也不用替你擔心,再也不用替你煩惱,再也不用半夜三更思念你,也不用颳風下雨天牽掛你是否生病是否喫飽穿暖——” 陶然兒聽到李信志這樣說,她又極想哭。 遙想起當年,她體弱多病,被老虎利爪所傷,他上山打錯,到處尋找食材給她補給營養的往事—— 往事如同一隻只彩蝶,在她的眼前飛啊飛,帶出她無數的淚水。 但是她終於是拼命地控制住了她的思想,她逃婚的事,王思明這個時候應該早就知道了,現在距離他們原定的結婚的日期,已經過去五天了,她回到中原,估計 也要四天四夜的時間,到時候,王思明不知會憤怒成什麼樣子。 她對李信志目無表情地說道:“我走了,李三和刑寶綾留下來吧,我騎着我來時的那馬走吧。”雖然自己手無縛雞之力,沒有一點點武功,一個人騎着馬,從江南到中原,非常害怕,但是李大娘過世,李三是李家老三,他不可能不參加完葬禮陪着她回去,因此,只好孤身一人上路。 縱使一個人,也要勇往直前。 李信志對她說道:“你執意如此,那就這樣吧,我叫兩個侍衛送你回中原。” 沒想到,李信志心灰意冷,仍舊對她照顧有加,可見真的是一個值得託付終生的君子,是一個極品好男人。 陶然兒想起李信志剛纔說的話,內心不由一陣擔驚受怕,她心想,李信志如果不再愛她了,那麼,在她東征的時候,他會不會迎娶別的女人—— 如果是這樣,縱使她勝利歸來,她心愛的男人也已經不屬於她了! 想到這裏,陶然兒內心一陣後怕,她控制不住地想撲到李信志的懷裏,緊緊地摟着他的腰,將臉貼在他滾熱的胸膛,放聲大哭,可是她不能夠。 陶然兒咬了咬牙,叫自己要控制住情緒,她不能這樣自私任性,她的身上有很多人的寄託,因此,她點了點頭,對李信志說道:“那麼,多謝王爺。”此時此刻,她只覺得自己說話無比艱難,一字一句彷彿是一顆一顆石頭,從嘴裏蹦出來。 李信志點了點頭,轉身離去。 一個小時後,兩個侍從在陶然兒面前出現,他們帶着遠行的銀兩和行李,陶然兒點了點頭,翻身上馬,離開江南皇宮, 往中原風馳電掣地去了。 冬天的風一陣一陣地撲來,吹到她的臉上,如同冰冷的刀子,陶然兒揮動馬刺,騎着馬飛速地奔跑着,她不知道前面有什麼在等着她,但是她想着好心人,天不負,她一定會得到好報的! 四天四夜,陶然兒在路上星夜兼程地走了四天四夜,整個人走得骨頭好像散了架,疲倦得說話的力氣也沒有。 這一天,她終於看到了長安城的城門,不由鬆了一口氣,臉上浮現出疲倦的笑容,她對兩個江南的護衛說道:“謝謝兩位,我已經平安抵達,你們可以回江南交差了。” 其中一個護衛恭敬地說道:“這是主公的命令,所以,還是送娘娘回長安城我們再走吧。” 看到他們對她呵護備到,陶然兒十分感激,聽到他們仍然尊稱她爲“娘娘”她又哭笑不得,她現在是誰家的娘娘? 等那陣傷心的情緒過去之後,陶然兒便點了點頭,一行人騎着馬,朝着長安城的方向進發。 走了不到半里地,突然看到前方煙塵四起,號角聲陣陣。陶然兒傻了眼,想着不會是碰到什麼龍捲風吧。 這時候一個護衛說道:“好像聽到馬蹄聲。” 陶然兒豎起耳朵傾聽,可不是,“得得得”的馬蹄聲,如同潮水一般,向陶然兒奔涌過來。 這樣的聲音,絕對不是隻有一匹馬,兩匹馬,應該是千軍萬馬,它們匯成的馬蹄聲,彷彿錢塘江的大潮,朝着她洶涌而來。 陶然兒坐在馬背上,隱隱地覺得不安。她凝了雙眼,往遠方看去,只見軍旗出現了,然後浩浩蕩蕩的隊伍出現了,騎兵,步兵,居然是一支龐大的軍隊! 她嚇了一大跳,整個人險些從馬背上跌背下來,這是誰的軍隊?在亂世當中,突然看到一支軍隊,不管什麼人,都會心驚肉跳。 一個護衛說道:“好像是王家的大軍?” 王家的大軍?王思明的軍隊? 陶然兒聽到這裏,內心起了一個大突,她凝目向遠處看去,只見軍隊的旗幟迎風飄揚,上面繡了一個王字,不是王家大軍又是誰的軍隊呢? 王思明的軍隊要到哪裏去? 陶然兒胡思亂想間,軍隊已經如同洪水一般開到她的面前,將她包圍了。陶然兒愣了愣神,看到前面率領軍隊的大將金光閃閃,一身黃金鎧甲,在太陽下十分的刺眼,王思明? 她震驚地看向他。 王思明也發現了陶然兒,立馬十分驚喜,大聲地揮手招呼道:“妹妹,妹妹,是紫煙妹妹嗎?!”然後兩腿一夾,揮動馬刺,騎着馬像箭一樣朝着陶然兒跑過來。 陶然兒呆了一呆,看向王思明,他已經興奮地朝她跑過來了,馬兒如同一陣疾風,跑到陶然兒面前站定,大聲地鳴叫着,王思明從馬背上跳了下來,一臉興奮和激動。 陶然兒也從馬背上下來,對他說道:“你這帶着大軍又是要去哪裏?” 王思明臉上的神色有幾分難堪,他只是喜氣洋洋的看着陶然兒,對她聲音哽咽地說道:“妹妹在大婚那天去了江南,我,我以爲,妹妹不會回來了。” 陶然兒呆了一呆,看向王思明,只見他眼圈泛紅,聲線不穩,難道?大婚那天,她突然走了,他穿着新郎的朝服在那裏傻等,等了一天又一天,終於絕望,以爲她不會回來了,繼而所有的絕望傷心變成了憤怒。 果然,站在她身後的一個江南護衛面色蒼白地說道:“他走的方向是江南的方向?” 陶然兒如同頭頂響了一聲焦雷,她閃電般的擡起頭來,震驚地看向王思明,對他厲聲問道:“你以爲我不會回來了,所以你打算率領大軍去攻打江南?” 王思明臉上的笑容漸漸凍住了,因爲心事被陶然兒說中。 他有些訕訕的。 陶然兒看着王思明身後的軍隊,整整齊齊,英姿颯爽,沒有五十萬,也有三十萬,他居然因爲她逃婚,憤怒之下,要去攻打江南?! 陶然兒想到這裏,後背出了一層密密麻麻的冷汗。 好險啊好險,如果她貪戀溫柔鄉,真的留在江南不回來了,那麼等待他們的,就是一場大戰。 王思明看着陶然兒,臉紅紅的,彷彿是皮膚曬多了太陽的緣故,他有幾分不好意思,又有幾分理所當然,他輕輕地說道:“看到妹妹回來了,我真是意外又驚喜。”顧左右而言其它。 他伸出手,想握住陶然兒的手,可是又不太敢。 陶然兒內心無比慶幸,當初,在李信志挽留她留在江南的時候,她沒有因爲情感的衝動留下來,否則的話,王思明肯定會帶着大軍打到江南,中原和江南的百姓又要深受戰爭之苦。 唉,這個王思明—— 她對自己也由衷佩服起來,她真是一個理智girl,是一個做大事的女人。 陶然兒對王思明緩和語氣說道:“將軍你看,我已經回來了,我們回去結婚吧,這兩個人是江南人,你讓他們回去吧。” 王思明點點頭,陶然兒和兩個護衛說了告別的話,又因爲他們一路上看護有功,打賞了他們不少銀兩,兩個護衛急匆匆地離去。 陶然兒看着他們遠去的背影,心想王思明帶着大軍要攻打江南的消息,兩個護衛回到江南肯定會告訴李信志,但願李信志會明白她的苦心,不會真的誤解她,因而對她心灰意冷吧。 她的仁慈,她的責任心,避免江南和中原發生了大戰,冥冥之中,彷彿有一個聲音,在告訴她,這些年來,在亂世風煙當中,她一直苦苦堅持的理念,是對的。 陶然兒的內心受到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