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放棄北征 作者:未知 (124) 江南的家臣們不知道李信志葫蘆裏賣的什麼藥,他們抱着一定要說服主公北征的金石般堅定的心思,離開議事大廳,回到家換了朝服,穿了出宮的衣服,然後到宮門外面集合去了。 李信志扮作一個農夫,穿着深藍色的短打常服,騎着馬,早就在等待他們了。 等到所有的家臣都來齊了,李信志也不說話,騎着馬,走在前面,帶着他們往供奉着陶然兒金身佛像的寺院裏馳去 一個小時後,他們到了供奉着陶娘娘金身的寺院裏,李信志下了馬,走進了寺院。 家臣們也翻身下馬,他們互相看看,一個個心底泛起問號,想着他們主公到底在想什麼,難道是因爲家臣們一致反對他的主意,因此,他看破紅塵,鬧着要出家。 要知道,在此之前,爲了陶然兒,要攆走後宮所有的妃子,被朝臣反對的時候,他就曾經說過不做這皇帝要去出家當和尚。 家臣們這樣一想,不由面孔黃了一黃,一顆心往谷底跌去,真擔心李信志想不通要出家,這個主公,雖然這次表現得很糊塗,但是總體上來說,他是一個很好的主公,對待自己的家臣也很不錯,所以如果真的出家了,那麼他們怎麼辦? 江南的家臣這樣一想着,立馬如臨大敵,紛紛跟在李信志的後面進了寺院。 李信志在陶然兒的金身佛像面前站定,其它的家臣斷斷續續地走了進來,很快就在李信志的後面排成了一排,李信志對他們說道:“你們不要說話,站在陰暗處看着。” 江南的家臣不知道主公在搞什麼鬼,他們離宮的時候是大清晨,現在一個時辰過去,隨着太陽升上高空,漸漸地寺院熱鬧起來,帶着果品等供品來上香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他們身邊的這個女菩薩面前更是香火極旺。 李信志讓他的家臣看着別人上香祈禱看了三個小時,直到快到中午喫飯的時候,上香的男女漸漸少了,他才叫寺院的主持暫時關了寺院,也讓寺院裏其它的人出了這家寺院。 此時此刻,家臣們的腿也站麻了,脖子也看酸了。 因爲昨天李信志親自替陶然兒的金身佛像擦拭了一遍,主持對他很感激,另外看着李信志不像一個普通人,便點點頭,帶着寺院裏其它人都出門去了。 寺院因此變得很安靜,只剩下李信志和他的家臣。 李信志對他們突然說道:“你們明白了嗎?” 家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家臣說道:“明白什麼?不明白,主公有話直說好了。” 他們心底都是疑雲,主公一大早帶着他們騎了馬到了這寺院,然後看百姓燒香看了很久,然後問他們明白了沒有。 李信志對他們問道:“上午上香的男男女女那麼多,你們看見了吧。” “看見了。”家臣們異口同聲,可是他們心裏升起迷霧,上香的男女多,與江南要北征有什麼關係。 這是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兩件事情,風馬牛不相及。 底層的百姓只關心自己的生老病死,他們哪裏會管國家大事。 李信志看到家臣們仍舊一頭霧水的樣子,才發現他們根本不知道這金身人面的菩薩是誰? 李信志長長地嘆了一口氣,指着陶然兒的金身佛像,對家臣們問道:“這菩薩是誰?”老百姓永遠記得陶然兒的大恩大德,可是他的家臣,卻全忘記了陶然兒曾經是江南的大功臣。 家臣們沉默了,因爲他們都不認識。 一個家臣試探着說道:“觀音菩薩?” 哈哈哈,哈哈哈,李信志氣得大笑起來,他也終於明白,陶然兒爲什麼受江南百姓如此愛戴,她卻傷心地離開了江南,因爲江南有這些蠢蛋家臣,他們根本不尊重她,也從來沒有把她放在心上。 這樣的結果,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李信志傷心氣憤地說道:“這是陶然兒,百姓愛戴她,尊稱她爲陶娘娘!這些年來,她雖然離開了江南,但是老百姓仍舊天天給她上香。” 什麼?好比頭頂響起一聲焦雷,家臣們全部震驚得擡起頭來,仔細一看,這金身佛像,果然和陶然兒十分相似。 真沒想到,她還活在這個世上,而且那麼年輕,居然已經成了神,成了菩薩,有那麼多百姓天天來供奉她。 江南的家臣內心極爲震驚,一個家臣顫抖着聲音說道:“主公,沒想到陶然兒如此受百姓愛戴!”他的聲音顫抖得像風中的樹影。 李信志點了點頭,內心有幾分得意和驕傲。 然而,那個家臣顫抖着嗓音繼續說道:“這樣的女人,東征肯定會成功,東征成功了,我們江南就完了!”因爲害怕,家臣雖然極力鎮定,但是喉嚨不允許,他發出來的聲音十分異樣。 李信志呆了一呆,沒想到,同一件事上,從不同的角度看過去,意義卻完全不一樣。 那個家臣往地上一跪,拱手提高音量說道:“主公,因爲陶然兒的威信實在太大,她太得民心了,所以,我們江南更加危險了,你一定要立刻決定北征啊!” 李信志哭笑不得,他對家臣憤怒地說道:“我帶你們來這,是想告訴你們,我不同意北征,是因爲我相信陶然兒,她如此受百姓愛戴,說明什麼,她是一個好人,她絕對不會做出對不起江南的事情,因爲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分得清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聲音不大,卻擲地有金石聲。如果拿不定主意,那麼,最後由百姓來拿主意好了。 家臣們呆了一呆,明白過來,原來主公是這個意思。 李信志將雙手負在身後,趁着家臣沉默的間隙,他提高音量,大聲地說道:“我們向江東增援,但是被江東拒絕了,這裏面有古怪,你們發現了,我也發現了。” 家臣們心中一動,擡起頭來,看了李信志一眼。 李信志嚴肅地說道:“江東的孫赫武是天下赫赫有名的戰神,他絕頂聰明,不可能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所以唯一的解釋就是這裏面有古怪,東征,並不是我們表面上看的東征!” 什麼?江南的家臣聽不明白了,個個如墜五里霧中。 一個家臣迷惑不解地說道:“請主公打開天窗說亮話吧,什麼東征不是東征,在下實在聽不明白。” 李信志慢慢說道:“你們以爲東征,是王思明想吞併江東,我卻以爲是陶然兒另有目的,她只是藉着東征之名,實際上,她要幹出一番大事出來!” 李信志本來拿不定主意,找不到答案,但是前兩天,他出宮走了一趟,看到了綠油油的稻田,春天下面的村莊,以及百姓對陶然兒發自真心的愛戴。 他找到了答案,這樣的猜想,這是邏輯嚴明,嚴絲合縫的。 一個家臣明白過來,諷刺地說道:“啥,幹大事?那不就是吞併江東和江南嗎!我看哪,主公是忘不了陶然兒那個妖女,所以處處維護她,替她解釋,恨不得把好好的一個國家都拱手奉上吧!” 聲音凌厲得如同鞭子。 “你——”一向很溫和的李信志也生氣了,他的面孔熱辣辣起來,做出這樣的決定,確實因爲他的感情,他忘不掉陶然兒,不想與她在戰場上相見,但是最終做出這個決定,他還是權衡再三,是很理智的,這些家臣,真是太過分了! 這個江南,到底是他說了算,還是這些家臣說了算! 李信志冷聲說道:“總之,我心意己決,我不北征,誰要是敢反,誰就帶兵北征吧!”李信志聲音不大,卻十分堅定,話語說出來,簡直擲地有金石聲,他說完這些話,便袖子一甩,匆匆走出寺院,回宮去了。 家臣們互相看看,搖搖頭,也回宮去了。 寺院外面,綠葉子在陽光的照射下,綠得接近透明,鳥兒們嘰嘰喳喳的唱着歌,在歌頌這個美好的春天,江南大臣們的心裏,人人卻像壓了一扇沉重至極的鉛板。 對於陶然兒來說,東征的這些天來,她日日提心吊膽,整宿整宿的睡不好覺,她心事重重,總擔心會有很多事情發生! 浩浩蕩蕩的東征大部隊,已經越過黃河,越過了長江,越往南走,天氣越來越暖和,風景也越來越美麗,可是她的心,卻越來越如熱鍋上的螞蟻。 聰明如她,自然知道,自從她和王思明的軍隊從長安城出發之後,王思明與她東征的這個消息,就會像生了翅膀的鳥兒一般,在短時間傳遍天下。 江東會知道,江南也會知道! 江東知道也無所謂,因爲她和孫赫武事先有約定,此時此刻,她是遵守約定出發了。 孫赫武收到這個消息,應該會如同食了定心丸一般,會心一笑,然後像一個獵人般靜靜等待吧。 可是江南呢,江南並不知內情,李信志和江南的朝臣一直矇在鼓裏,他們一旦得到這個消息,會是什麼反應? 此時此刻,江南應該如同經歷地震海嘯,人人的心裏都惶惶不可終日吧。 每天晚上,在自己軍師的帳營裏,陶然兒想到這件事情,就糾心得睡不着覺,她在帳營裏反覆地走來走去,房間裏彷彿隨時會羞火。 她的面色越來越蒼白,身形越來越瘦削,王思明問起,她就只說過於疲倦的緣故。 陶然兒自然明白,江南得到這個消息,肯定會十分震驚,李信志更是會心碎成渣渣,他以爲她徹底忘記了他,很快,就要與江南爲敵,然後他們要在戰場上相見了! 江南的家臣們,肯定更是怒火朝天,再加上無比震驚惶恐,他們肯定會說脣亡齒寒,一旦王思明和她吞併了江東,接下來就會吞併江南! 江南對於東征這件事,會做出什麼舉措?陶然兒不得而知。 一步錯,步步錯。 如果江南震驚之下胡亂行動,很可能她的東征大計,就會變成泡影。這是陶然兒焦心如焚的原因。 在這個亂世,她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除此之外,她控制不了任何人,她天天向上蒼祈禱,希望李信志還能再相信她一次,不要再生出什麼亂子,如果一旦生出什麼亂子,那麼,她的計劃肯定會全部變成泡影。 苦心積慮,到最後,卻竹籃打水一場空,想想就十分心酸,有時候,她真的感覺,一直渴望的太平盛世,就好像小孩子哭着要天下的星星,那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龐大的軍隊有條不紊地行進在大地上,如同春天的河流,越來高山,越過草原,越過曠野,跨過河流,穿過稻田,很快,他們就要走出中原的地界,到達江東的地界了! 王思明因爲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一天比一天興奮,他也整晚整地睡不着覺,但是不是心事重重,而是興奮與激動。 這些天來,他天天像一個少年一般,聞雞起舞,興奮莫名。 夢想照進了曙光,王思明這些晚上,做夢都是夢見自己統一了亂世,南面稱帝。穿着金燦燦的龍袍,坐在龍椅上,萬國來朝。 每一天,陶然兒都在豎起耳朵傾聽着探子報回來的消息,她如同一隻貓一般警惕。如同一隻鹿一般不安。 這一天,隨着一聲“報——”探子來了,陶然兒便緊張得話也說不出來,耳朵裏一片嗡嗡的響起,彷彿幾十萬只蜜蜂飛過,還是坐在大將位置的王思明吩咐探子速速報來。 探子看了陶然兒和王思明一眼,對他們說道:“江南聽到東征的消息——” 陶然兒內心咯噔一聲,果然—— 探子繼續說道:“江南聽到我們東征的消息,江南的家臣們吵鬧得不可開交,他們決定與江東聯手,對付我們!” 什麼?如同晴天霹靂,王思明臉色大變,一瞬間,原來洋洋得意,神氣活現的他臉如死灰,一顆心跌到谷底,他看向陶然兒,顫抖着嗓音說道:“妹妹,如,如果江南與江東聯手的話,我們肯定不是他們的對手,妹,妹妹,怎,怎麼辦,我看我們還是班師回朝吧。” 陶然兒看了王思明一眼,只見他面色蒼白如雪,說話結結巴巴,想着王思明就是一個慫貨。 一個徹頭徹尾的膽小鬼。 她對王思明慢騰騰地說道:“將軍你不用急,探子的話還沒有說完呢。” 探子笑了笑,對陶然兒敬佩地說道:“娘娘聖明!江南向江東安排使者出使,請求聯手,但是被孫赫武拒絕了。” 被拒絕了? 陶然兒聽到這裏,皺起了眉頭。 王思明卻大叫三聲:“好好好。”然後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哈,此時此刻,他的一顆心又從谷底一躍而上,直達天堂,耳邊響起細細的音樂,兩隻腳彷彿踩在五彩雲端。 看着王思明小丑一樣的行爲,陶然兒不動聲色,她苦苦思索着,孫赫武爲什麼要拒絕江南的增援?是了,他肯定害怕打草驚蛇,害怕江東一旦與江南聯手,王思明擔心打不過他,因此做了縮頭烏龜,又灰溜溜地回中原去了,這樣,她和他的大計豈不是要落空,所以他拒絕了江南的增援。 以王思明膽小如鼠的尿性,如果江南和江東聯手,他肯定會夾着尾巴火速竄回中原的! 江南居然想到要增援江東?!看來李信志對她是徹底地失望,要與她爲敵了。 陶然兒想到這裏,內心不由一陣針扎般的難過,整個人彷彿突然間置身在冰冷的地窖裏,寒意從骨底升起。 王思明大笑過後,對陶然兒得意洋洋地說道:“妹妹,你看,真是上天助我也!” 陶然兒原本眼圈犯紅,鼻子發酸,眼淚在眼眶裏打轉的,沒想到這個節骨眼上,王思明會轉過身來,與她說話。 她擔心自己的心事被王思明發現,惹他起疑,那麼就前功盡棄了,因此,立馬慌亂間,“刷”地一聲打開摺扇,擋住自己的面孔。 王思明也沒有起疑,反倒覺得她突然間用扇子遮面的動作特別風情嫵媚,他凝視着陶然兒,哈哈笑着,得意非凡,立馬打消了班師回朝的打算,對陶然兒鬥志昂揚地說道:“妹妹,我看離中原也已經很遠了,要不了幾天,我們就要到江東的地界了,我們從明天開始急行軍吧。” 陶然兒平靜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對王思明慢慢地說道:“你不用急着拿主意,探子還沒有說完呢。” 王思明一看,可不是嗎,探子仍舊跪在那裏,明顯是沒有說完。 因此,王思明沉下臉,立馬說道:“還有什麼消息?!”他自己不把話好好聽完,在那裏胡思亂想,反倒要遷怒於探子。 探子看到王思明生氣,有些害怕,只能向陶然兒求助,他看向陶然兒,對她討好地笑道:“娘娘真是英明,江南因爲江東拒絕合作,他的家臣們又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北征,要去攻打長安。” 什麼?聽到這個消息,如同頭頂響了一個焦雷,王思明又嚇得面色發白,六神無主,他的腿在瞬間彷彿成了麪條做的,兩隻膝蓋碰在一起,兩股戰戰,他看向陶然兒,對她急切地說道:“妹,妹妹,江,江南要攻我後方,唉呀,當時爲了東征成功,我幾乎把所有的大將家臣還有軍力都帶過來了,現在後方空虛,妹妹呀,我們還是不要東征了,快點回長安呀,不然的話,家都沒有了,就算東征成功,也沒什麼意義!”王思明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從將軍的椅子上站起來,在原地團團轉。 陶然兒仍舊慢慢地說道:“將軍,你聽探子說完。” 探子繼續彙報道:“娘娘,江南的家臣鬧着要北征,但是最後李信志不同意,因此,江南到現在爲止,沒有任何行動。” 什麼,他們又不北征了?!王思明不由喜出望外,對陶然兒哈哈大笑着,無比佩服地說道:“哈哈哈,哈哈哈,妹妹真是英明神武,他們肯定如妹妹所說,山高水遠,不習北方水土,不肯北征。” 陶然兒沒有說話,看着王思明如同坐電梯忽上忽下反覆無常的醜態,只是緩緩地搖着扇子,她細細地思量着探子的話“但是最後李信志不同意,因此,江南到現在爲止,沒有任何行動。” 李信志反對,爲什麼要反對,是因爲她嗎,他還信任她? 陽光照在白色的帳營上,站崗的哨兵黑色的影子落在帳幕上,遠處,傳來軍營裏號角的聲音。 陶然兒陷入了深思。